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农改超”为何无人喝彩 [复制链接]

1#
为消灭市区部分农贸市场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的城市“补丁”,“农改超”应运而生。然而不到一年,苏城首家“农改超”就面临绝境―――

  在城市化步伐快速推进的今天,苏州市区部分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的脏乱差已成为与这座整洁、精致的“天堂”城市极不协调的“补丁”。去年9月底,“农改超”的第一步―――南环桥生鲜超市在永林新村亮相,这家以生鲜超市定位的“农改超”引起了周边乃至市区不少市民的关注。然而,一年不到,这家“农改超”却走到了生存的边缘,每月数万元的亏损使它难以为继,主办单位原先“3年内开办50家生鲜超市”的计划也就此缄口。

  农改超:改掉的是城市“补丁”

  “农改超”是把传统的农贸市场改造成具有现代经营模式的超市型农贸市场。“农改超”统一配货、收费、品牌、管理的模式是对传统农贸市场地摊式卖菜方式的改革,同时对城市环境、城市形象的提升来说又不失为一种有效、有益的尝试。

  从地摊初级农产品到经过初加工的货架菜,从讨价还价的嘈杂和混乱到有条有理的自选,再从菜一出手就什么都不管到凭借票据可以追溯产品质量等等,“农改超”弥补了传统农贸市场存在的种种不足。“农改超的本意是想让市民在一个更为整洁、放心的环境下完成从厨房到餐桌需要的一揽子放心工程。”南环桥生鲜超市总经理沙国栋介绍说:“是引导市民选择一种更健康、便捷的消费方式。”他坦言,南环桥生鲜超市开办之初,经济效益不是他们所考虑和追求的最主要因素。

  沙国栋介绍,永林超市所经营的所有生鲜产品全部经过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场,每一笔交易都会有统一的票据,不仅有利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追溯,同时也是对超市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一种有力监督。在这种监督下,超市甚至在包装袋、塑料袋的选择上也不马虎,尽管多花了不少成本,但是沙国栋说:“一个不起眼的袋子也是超市品牌的一种体现。”

  苏州城区目前有60多家农贸市场,其中50多家有活禽交易,而部分老新村的农贸市场不仅硬件设施落后,周边环境也很差。部分新建农贸市场虽然硬件设施先进,环境相对整洁,但是仍然保留着最传统的“对手”交易,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垃圾、流动摊贩、秩序等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农改超”的出现对于城市运行中老百姓“开门7件事”这一最基本的环节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提升,“农改超”想要改掉的是农贸市场不可避免的种种弊端,“农改超”担负着消灭城市“补丁”的艰巨任务。

   农改超:高成本风险红灯频亮

  “农改超”为市民提供了一种更为优化的消费模式。然而,一年不到,南环桥超市就濒临“夭折”,其原因不是超市超越了目前苏州市民的消费习惯,也不是这种新型的农贸市场与这个社会的消费环境格格不入,“超市主要是被生鲜产品的高成本压垮的!”超市副总经理陈建平说。

  永林生鲜超市每天约有2000个比较固定的消费者,每天销售的生鲜产品约在四五吨左右,早上排队前去选购的也大有人在。然而,在店外摊和旁边农贸市场的包围下,超市尽管有着绝对的环境和品质优势,但是为了维持经营,超市仍然只能将价格一压再压。

  陈建平介绍,一般蔬菜进入农贸市场,菜农或菜贩子仅需缴纳有限的摊位费,最多分摊一点市场有限的定额税,而一旦进入超市,就必须有一笔不低的税费,同时初加工、包装、贴标签、损耗等附加的成本也不小。他说,超市开出的一张单子成本为4分钱左右,标签为2到3分,包装塑料袋是4分,照明、空调、冰柜等维持正常营业消耗的电力一天要上千元,“如果一个顾客只买一份青菜,其利润根本无法填补成本。”近一年来,超市统计的平均每单每客的消费额在6到7元,而按照一般的估算,要达到20元左右,超市才能在不亏本的情况下维持正常运行。“如果依据成本和服务来提高价格,那失去了亲和力的超市也许会亏得更厉害!”就像一位年纪较大的“买汏烧”对记者说的:“我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我买菜就喜欢到处转转,比较一下,去买超市里拣好的、价格贵的蔬菜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此外,设在社区附近的“农改超”与一般的大卖场比起来,虽然有更贴近百姓的地理优势,但大卖场经营生鲜产品主要是用来吸引人气的,即使亏本,其风险也可以有其他商品分担化解,而生鲜超市由于品种相对单一,盈亏几乎都维系在一棵菜上。

  据了解,最近,南京首批8家生鲜超市未满周岁全部“夭折”,而有关专家认为,经营成本居高难下是这些生鲜超市关门的致命原因之一。

  农改超:任重而道远的选择

  相关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80%至95%的农产品是通过超市和大型食品商店流通的,而在我国大中城市,进入城市的70%的基地农产品中,只有6%进了超市。

  “没有农贸市场低成本运作的条件,也没有大卖场里可以抵消风险、平衡利润的丰富商品,目前以生鲜超市来推进农改超肯定会走得很艰难,甚至根本生存不下去。农改超失败的例子很多,但是,面向社区的农改超肯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沙国栋说。

  在国内,目前北京和福州的部分“农改超”比较成功。有关专家分析,北京部分“农改超”成功的原因在于市场定位准,在选点和经营上迎合了一部分人的消费需求,而且,采用的连锁生鲜超市的规模经营方式有效降低了成本;福州的“农改超”一方面有大型的农业企业作支撑,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目前,急于寻找出路的南环桥生鲜超市计划尝试与苏州某拥有50多个网点的大规模连锁超市合作,双方计划各自发挥优势,将生鲜产品逐步引入连锁超市。

  “农改超”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也许谁都无法下定论。“但是,要全面推开肯定少不了政府的支持。要在目前的情况下硬闯一条农改超的路来,免不了会撞得头破血流。”苏州农林部门有关专家这样认为:“在经营模式上,政府可以加以适当引导,通过做大规模、带动基地直销等手段来降低成本;税收上,能免的就免一点,资金上能支持的就支持一点。”“同时,虽然从目前来看,追求食品安全、环境清洁、信誉度好的消费者已经不少,但是,在更广大的老百姓中,适当引导消费习惯还是很有必要。”  

来源:苏州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2#

任重而道远!
TOP
3#

一是手里没多的钱,要不都去买了!

二是意识不够,没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要不也去买了!

三是成本太高,生产,经营费用是价格太高了!要不便宜谁不买啊!

四可能地点不好,买菜不方便.人们就近原则,不去买啊!

[em0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