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人要自强:别被别人看成是猪

常常在电视、电影、报纸、网络上看到,我们的导演、明星、主持人、名人有如下的表现:一说道奖励孩子,就是去吃肯德基、麦当劳;一招待女朋友就是去必胜客、吃通心粉、品雀巢冰琪琳、送M&M巧克力;一说道饮料就是喝咖啡,还必需是星巴客的,要不就是喝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一提到喝酒就是什么宣宜仕、XO、人头马。这种国外品牌根本不用花钱,国内媒体主动打免费广告的事情真是太多太多了。久而久之,在广大消费者心中就造成了一种印象,好的食品都是国外企业生产的、国外的都是名牌产品,中国没有名牌,中国的产品上不得台面。

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够当众说出我们自己的名牌产品呢?丢人吗?中国人口中随时冒出外国品牌就有面子了吗?就知识丰富了吗?就国际接轨了吗?瞧不起自己国家产品;甚至,瞧不起自己国家的人,外国人是瞧不起你的,是不会要你的。

还经常听到一些广告语:“××世界名牌第一次进入中国”,既然是第一次进入中国,至少99% 的中国人此前就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牌子的产品,它凭什么就是世界名牌呢?中国是世界之外的国家吗?你别说,中国还真被当成过世界之外的国家,那是在朝鲜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所谓的联合国军与中国打了几年,最后他们还打输了。所以,当时欧洲有报纸说:“中国同全世界打了一仗”,只是没有说“还打赢了”。

话说回来,欧洲有众多的所谓世界名牌,有什么奇怪的呢?整个欧洲走通,长度也就是从中国最东到最西距离的一半左右,这在欧洲已经是跨越十多个国家了。而且,欧洲的小国居多,工业门类大多不全,只能靠国与国之间的产业大协作来解决,在这种环境中当然容易产生欧洲版的所谓世界名牌了,其实,真正世界知名的欧洲品牌也不多。

真希望前面提到的那些人能够看到我写的这些,希望他们对中国、对中国的产品、对他们自己多一些自信。同时,希望食品界的同仁加倍努力,提高品质,创出名牌来。总之:别被别人看成猪!

 

我曾经同多人讨论过一些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外国人自己都认为是垃圾食品的快餐食品,总有中国人认为很营养?比如说:总是听到有人说汉堡包很营养,难道说中国菜就不营养?为什么就认为汉堡包很营养呢?我得到的答案惊人的一致,他们都说:“因为,汉堡包中夹了一片番茄,番茄很营养,还有一两片生菜,番茄和生菜都是生吃的没有经过加热,保持了原有的营养成份,而中国的菜肴都是经过高温长时间加热的,高温长时间加热破坏了维生素”。我又反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我说:我承认没有经过高温长时间加热的番茄、生菜营养性很好,可是,它们毕竟只有一片、两片啊,我吃一份番茄炒蛋,至少有三两番茄吧?我炒一份素菜至少有半斤吧?我炒一份番茄炒蛋、一份素菜,即使80%的营养物质已经被破坏掉(研究已经证明被高温破坏的营养物质根本没有那么多),剩下的也比那一两片的营养物质多吧?为什么就认为中国菜不营养呢?如果,你们认为汉堡包中还夹了一片牛肉的话,随便怎么算也不到80克啊,一份炒菜中的肉含量最少也有三两啊。他们开始是无言以对,等了一下又说:反正番茄、生菜生吃很营养。

还有一个更为可笑的事情,就是很多人,包括进入这个食品论坛中的部份专业人士,都认为中国菜太油腻。这是一个真正的大笑话,第一,你看看在中国标准衡量下产生的胖子与欧美的胖子相比简直就可以算标准身材。第二,国外菜肴当中常用沙拉酱,低档的沙拉酱中油脂含量超过80%,高档沙拉酱中油脂的含量也超过50%,但是,这些油脂是通过乳化剂与其它的成份溶合在起了,只是不容易看出油来而已。(希望做沙拉酱的朋友站出来说明一下)中式菜肴讲究的是亮油,往往在菜肴起锅前勾芡收汁,让油脂从菜肴的原料中分离出来,此后只是显得油比较多,这叫做“显得有油气”,其实,菜肴吃完后一部分油脂就留下来了,吃下肚的油脂并不是太多。另外,大多数西式面包、蛋糕中的油脂含量远比中国饺子、包子中的油脂要多,道理基本上是一样的。

其实,乳化这个概念就是欧洲人发明的,为什么要进行乳化呢?为了节约,为了把每一滴油都吃进肚子里去。你不相信?告诉你一个事实,在“工业革命”前;在欧洲国家在世界上其它大洲的国家进行大肆抢侵略前,欧洲国家是比较穷的,生产是比较落后的,油脂得来不易,如果直接淋在面包上是会浸出一部分的,那就太可惜了。在油脂中加上其它成分,调配成较浓稠的汁,涂在面包上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