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西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其中蔗糖生产是广西传统支柱产业,蔗糖产量长期占国内食糖产量的半壁江山。2001/2002榨季蔗糖产量456万吨,占全国糖总产量的53%。值得注意的是,广西蔗糖产量在全国的比重还在往上攀升,去年已达到了56%,今年预计达到58%。可以说,“广西糖”的起落就是“中国糖”的“晴雨表”。     据有关资料显示,广西4800万人口中蔗农就有1200万人,平均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蔗农,此外还有800万人从事与蔗糖相关的产业。2001/2002榨季,广西蔗糖年产值超过117亿元,蔗糖生产的增加值占广西工业1/10,利税占广西工业的15%。目前广西辖内的80多个县份中,有56个县种植甘蔗,其中有不少县财政收入70%以上来自甘蔗。一些县市成为典型“甘蔗财政”,离开了甘蔗连基本工资都发不出。甘蔗种植大县的柳江县蔗糖生产办公室主任钟新刚形象地说:“如果一根甘蔗有10节,3节是农民的,3节是政府的,3节是糖厂的,还有1节是中间其他环节的。”     蔗糖发展的困惑     与国内“蔗糖霸主”地位不相称的是,广西蔗糖业整体经济并不乐观,蔗农种蔗收入并不是很如意,每年榨季收购甘蔗时,一些资金紧张的糖厂常给蔗农开甘蔗“白条”,等蔗糖卖出后再结账,部份糖厂甚至在榨季过后因种种原因仍没兑现甘蔗“白条”。甘蔗“白条”严重的1998年,北海市福成镇开学时,全镇22所小学赊欠书杂费或用甘蔗“白条”来支付的人数达4586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西自治区政府对甘蔗“白条”现象进行整治。此后广西的甘蔗“白条”现象虽然有所好转,但甘蔗“白条”现象仍没有杜绝。     从1991年以来,我国食糖消费需求量一直徘徊在630万吨至870万     吨之间,就国产糖的数量而言,已可以满足国内需求并能部份转向国外出口。但是,据海关的统计数字,近几年来国内年进口食糖数量均在100万吨以上。这批数量巨大的国外低价糖的涌入,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食糖供求的不平衡,引发国内糖价下跌,价格出现了走低之势。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谈判结果,我国对粮、油、糖、毛等大宗农产品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我国政府承诺将发放160万吨进口食糖关税配额,5年内配额数量每年增加5%(从1999年起计算),到2004年时将增长到194.5万吨。在该项配额内,进口原糖关税为20%,白糖30%,2004年降低为15%;配额外进口关税到2004年则从76%降低到50%,并将打破国家对食糖进口的垄断。这一关税水平远远低于世贸组织135个成员97%的平均关税水平。企图通过数量和关税的限制缓解国产糖的供求压力已经是绝对行不通的。     在国外低价糖大量涌入,我国食糖价格出现了走低之势的情形下,广西1200万蔗农用近1/3的耕地来种甘蔗,农业经济风险很大。针对此现状,广西自治区政府早在几年前就有意识要调整农业结构,1999年已作出了压缩甘蔗种植面积的决策,要求控制甘蔗的种植规模。但自1999年以来,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一直呈上升趋势,由1999年的700多万亩逐年上涨到了2003年的1150万亩。     一边是扩张,一边是限制,广西的甘蔗种植陷入了一个怪圈。虽然广西自治区政府要求控制甘蔗的种植规模,甘蔗收购价格也不是很高,吃够甘蔗“白条”苦头的蔗农却没有放弃种植甘蔗。一方面,种植甘蔗有当地糖厂收购,虽然有时价格低,但产品不愁销路,收入比种其他作物相对可靠,蔗农比较放心。另一方面,甘蔗可征收8%的特产税,产出白糖后还要征收一定的增值税等,因此制糖业已成为蔗区生产地政府的主要财源之一,蔗区生产地的政府对甘蔗种植扩张的态度比较温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糖料处副处长林影说:“部份蔗农和蔗区地方政府都想别人不种自己来种。每年地方上都存在虚报面积的情况,本来种了150万亩,报上来可能就是100万亩,所以甘蔗的实际产量总是超出估产一大截。”     实施方案困难重重     这次广西自治区政府下决心对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进行大调整。日前出台的《优化甘蔗区域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总体实施方案》称,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1150万亩调减到2007年的800万亩左右,4年共调减350万亩,其中2004至2006年每年调减90万亩,2007年调减80万亩。调减后甘蔗种植区域向优势产区集中,重点放在农业部确定的22个双高甘蔗优势县(市、区),集中力量将其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糖料生产基地。非甘蔗生产优势区的玉林、桂林、贺州、梧州等4个市将结束甘蔗种植历史。     《方案》称,调减下的甘蔗面积中,除实施退蔗还林还草部份外,计划种植高产优质人工草地100万亩,建设养牛小区1万个,推广草食动物的规模化养殖;发展高效经济作物55万亩,主要发展桑园、中药材、茶叶、耐旱宜加工蔬菜(甜竹笋、大肉姜、淮山、粉葛等)、西瓜、花卉及绿化树草等;发展高效水果55万亩,主要种植香蕉、早熟荔枝、晚熟龙眼、杂交柑、芒果、蜜桔、沙糖桔、脐橙、大余苷子、早熟梨、李、枇杷、木瓜、越南木菠萝等。     农作物种植跟土壤和气候有极大关系。广西糖业公司高级工程师、《广西蔗糖》期刊主编钮公藩说,目前广西95%的甘蔗是种在旱地上,靠天吃饭,基本不用人工浇灌。用这些地来种植其他的农作物并不是十分合适。钮公藩说,以农业为主并且适宜种植甘蔗的古巴曾一度想改变单一糖业经济局面,发展其他替代经济作物,但数十年也没有成功,最后还是以种植甘蔗为主。     钮公藩的观点在甘蔗种植结构调整中也得到了印证。2002年和2003年,甘蔗种植大县的柳城、柳江等县的部份蔗农,在甘蔗价格不如人意的情况下,曾挖掉蔗蔸改种龙眼和雪梨等水果,但因为土壤和气候的原因,水果产量和质量上不去,改种水果的蔗农几乎是血本无归。     《方案》称可以改种荔枝等作物,其中荔枝计4元/公斤。实际上,今年广西荔枝丰产,但由于销路及往外省长途运输中的保鲜等问题,荔枝收购价最低时不到0.5元/公斤,整个季节的收购价约1元/公斤。2003年柳江县里高镇保仁村板汪屯农民黄小平知道县水果办今年引导农民种青花梨之后,腾出来4亩蔗地准备改种,还预交了定金,结果水果办后来说今年的面积已经超计划了,只能等待明年,原因是怕发展多了东西卖不出去。其他的西瓜、芒果等经济作物情况也不乐观。钮公藩说,广西农业经济目前除了甘蔗种植→销售→制成品→再销售已形成产业化外,其他的经济作物还没有进入产业化,这也是其他经济作物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发展的瓶颈。     糖业资产变脸在即     广西制糖业一位老总说,据国家发改委和中糖协有关专家分析,在未来的5-10年内,中国食糖需求量将继续上涨,国内食糖产量将供不应求。广西在此时对甘蔗种植面积进行大幅度调减,将极大地刺激国内糖业价格。     更多的糖业内人士认为,广西调减甘蔗种植面积,集中力量优化甘蔗区域布局将其建成糖料生产基地,将促进国内糖业进一步资产重组。     在我国加入WTO低价进口糖汹涌而来的形势下,近年国内的糖业企业已开始进行跨地域合作应对挑战。先是上海糖业烟酒集团与广西上思糖厂实现“上上合作”,接着广东“东糖”和来宾迁江糖厂组建广西来宾东糖集团,广西本土的柳城县凤山糖厂、柳城糖厂强强联合组建柳州凤山糖业(集团)有限公司,随后对当地的5家糖厂进行资产重组,使凤山糖业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糖业集团等,拉开了国内糖资产重组的序幕。经过资产重组的制糖企业比资产重组前更具“生命力”,但是目前资产重组的糖业企业比重在国内糖业或广西糖业中所占的比例都不是主导。     在新一轮的兼并、重组过程中,广西糖业将向最终重组成7至8家大型糖业集团的合理的竞争格局和适度的规模效益方向发展。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2 17:13:2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