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康师傅要“霸面”? [复制链接]

1#

《糖烟酒周刊》, 2004-08-12, 作者: 朱炎樱

“现在康师傅和白象两家已经进入财务评估的阶段了”,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告诉记者,康师傅和白象的合作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此前早有报道说康师傅对白象进行了考察。很多迹象都表明了康师傅和白象的合作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假如将此事与半年前康师傅和三太子的合作联系起来,会让人浮想联翩的。

  康师傅想要干什么呢?这位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康师傅的意图现在是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不是说他们想要霸面吗(“面霸”是康师傅方便面的一个细分品牌名)”。如果分析和猜想一下康师傅在方便面业资本运作方面的过去和将来,我们或许会对其霸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主要是想通过猜想和认证的结合,力图从某一个角度对方便面行业今后的格局作一个大概的预测。

  向中低档渗透

  “如果认为康师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打压他的竞争对手华龙的话,那纯粹是妇人之见”,业内专家金焕明认为,康师傅搞资本运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进入中低档方便面市场”,是为了全方位的掌控中国方便面市场。这样的说法是很有根据的。从目前康师傅和三太子合作模式来看,康师傅这一意图的确是很明显。

  这两家合作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由三太子来帮助康师傅生产福满多。福满多是康师傅的一个中档面品牌,估计年销售额在20亿元左右。据三太子方面透露,目前的合作就是由三太子按照自己模式来帮助康师傅生产福满多,而该产品的生产管理和市场销售还是康师傅自己打理。三太子所做的工作就是提供场地、采购、财税、人员、物业管理、政府公关等服务。三太子的彭均林认为这种合作会降低福满多的生产成本,“由三太子出面来生产和康师傅来生产成本绝对不一样”。今年三太子新建的一部分分厂已经开始生产福满多了,而最新的消息是三太子河北隆尧总厂也要开始生产福满多了。

  降低成本对于福满多来说意义非同小可。内地企业如华龙、白象等都是凭借着低成本优势或者是价格战发展起来的,同时将福满多等产品挤出了中档面市场,现在福满多只是在华东、华南占有优势。对于康师傅来说,福满多不仅是向下渗透的一个品牌,也是保护“康师傅”品牌的一个“卫星品牌”。形势岌岌可危的福满多势必会危及康师傅品牌本身。现在如果能把成本降下来,福满多就可以和内地品牌有一拼了。

  而和白象的合作,金焕明分析,康师傅更看中的是白象的网络。白象的网络要比三太子健全得多,而“康师傅一直难以有效利用批发通路这个网络”。所以两家的合作可能会更多的集中在渠道共享这方面。

  那么如果在成本、渠道上都和内地企业处于一个水平线上,康师傅的中低档方便面(还有好滋味以及一些干脆面)就很容易重新进入中低档方便面市场了。其实这也在客观上牵制了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华龙,因为华龙的主要市场还是在中低档方便面市场上。这就叫“围魏救赵”,通过在中低档市场上牵制华龙,康师傅可以缓解华龙高档面———今麦郎带给他的压力。

  收购可能才开始

  但是如果康师傅真的要霸面的话,他的收购行动可能还会继续下去。内地有一定实力和市场的方便面企业数得上的有20家之多。仅收购两个企业,对于康师傅要霸面的宏伟目标来说力度还不够。白象的网络虽然健全,那也是相对而言,在南方,白象的网络尚待健全。而三太子毕竟实力不是很大,尽管发展很快。

  方便面业很有可能会上演饮料行业当年的“可口可乐水演七军”的好戏,可口可乐为了打压内地企业,采取的手段就是收购兼并,结果导致内地的几个碳酸饮料企业“全军覆没”。

  从合作的互补性来看,其实康师傅和大多数内地企业的合作互补性是很大的。康师傅的优势是资金、管理和研发,而这三大优势恰好是内地企业的劣势。去年收购了三太子50%的股份,康师傅才花了3个亿,这对于康师傅几百亿的销售额来说,只是一个“小数目”。而在研发和管理方面,三太子内部人士透露,“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的确感到双方是有差距的”。

  下一步,那些发展迅速但是产品结构不健康,假如又恰好象白象那样出现现金流紧张的企业,将会是康师傅最佳的收购目标。笔者个人估计康师傅可能还会在在河南和南方继续物色收购对象。

  对于被收购企业,笔者个人认为康师傅可能会有两种安排方式:一是让其安于区域市场,据说三太子现在“退缩”到主力市场———河北、山东等地了,这是不是一个主观安排呢?不过这没有得到双方的证实;另一个是让其安于中低档市场,限制其向高档面发展。通过这些策略安排,康师傅可以在中国方便面市场上高枕无忧了!

  但是有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如果康师傅真的希望如此,那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只是康师傅理想中的“乌托邦”。斯美特的王怀京副总经理认为,每个企业都要自己发展,“尤其是中国的企业自主性是很强的。”他们不一定愿意当别人的一个棋子。而据说康师傅和三太子两家的合作不甚顺利。

  事实上,如果康师傅真的能够如愿以偿的话,对国内方便面业来说,不是一个好兆头。康师傅从1992年提高了内地方便面的品质,并促进行业的迅速发展。但是此后,方便面产品并没有得到提升,价格一降再降。有人评价康师傅本身是在“故步自封”,只是一味的希望维持价格,维持其领导品牌地位。作为一个领导品牌,康师傅对于行业进步责无旁贷。如果现在还借希望于资本运作,而不是从根本上提升产品品质、改进营销手段的话,康师傅不仅霸面不成,而且可能会丢掉其领导品牌地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3 4:01:0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品牌延伸--“延”出去了,怎么“伸”开?

可能是感觉自己的品牌已经到了不延伸,多元化就不能安睡的地步了吧,近些年,我国的许多企业一夜之间掀起了一阵“品牌延伸”的风气。

  做家电的急急忙忙赶汽车大集;卖饮料的上马做服装;造白酒的竟然大刀阔斧的造芯片;刚做了几天行业领先者就想着缔造个“制造业王国”……

  在这些企业踌躇满志的踏上品牌延伸之路时,业界群雄的指指点点评头论足也是连篇累牍,总体来看这些声音中包含的责问和质疑多于肯定和鼓呼。

  在这些善意的评论和质疑中,其实包含着业界专业人士对民族产业的关怀。

  的确,在许多实施品牌延伸的企业中失利的多于成功,也就是“延”出去了,却怎么也没“伸”开

但是笔者认为,无论这些企业是怎么走上品牌延伸路的,事实是他们已经上路了,都作了少则几千万,多则数亿的资金投入,很显然,即使真的发现错了,一时半会儿也是停不下来的。

  那么,既然停不下来就要继续往前走, 就要该检讨自己在走这一步时错在那里?尽可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作为一个从业十余年的职业营销从业者,我从来不相信走错了一步就没有挽救的办法,问题的关键就是你是否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穴位”!

  总的来说,在品牌延伸中有几个错误是企业很容易犯的。

  一是延伸面过宽,从而分散了品牌资产;

  二是延伸的新品牌的卖点诉求偏离了目标顾客的核心需求。

  三是过高的估计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导致的过度延伸;

  四是虽然延伸的方向没错,但是在品牌的核心基因中却缺少了必要的强化元素;

  五是延伸的产品与顾客对主品牌的忠诚基因产生冲突而导致的顾客流失;

  六是从新延伸品牌中透露出的讯息使得主品牌的原有顾客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那么出现了错误咋办?营销就是解决问题,让我们结合两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一番解决延伸失误问题的思路吧!

娃哈哈童装篇

  在品牌延伸上,娃哈哈童装无疑就犯了上述错误群中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错误。即延伸的新品牌的卖点诉求偏离了目标顾客的核心需求;过高的估计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导致的过度延伸。

  当我们对娃哈哈的品牌链条深入研究后发现,先抛开渠道运作失误的问题不说。

  导致其失利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诉求点偏离目标受众的核心需求和喜好,而是“自说自话”的把自己想当然的诉求点——“健康”强加给消费者。

  我们从作为产品使用者的孩子们来看,他们天真、稚嫩,也许他们对于吃的东西有营养,能健康还有些认知,但是对于通过穿衣服能够健康却肯定难有认同。 

  不要说孩子们,其实就连绝大多数家长对此也还存在着疑惑和不认同,而掏钱的毫无疑问是家长,毕竟是价值上百元甚至几百元的服装,不比是价值几块钱十几块钱的饮料,家长们可以任由孩子们的性子掏钱? 

  也就是说,娃哈哈童装根本就不该打出的所谓的“健康”概念。

  而娃哈哈集团也过高的估计了娃哈哈主品牌对消费群体的影响力度,认为娃哈哈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了几乎做什么都能很快的顾客接受的地步。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要评价娃哈哈主品牌的价值的话,只能说它只是在饮料产品上树立起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专业化”的品牌价值感知,而不是一个可以覆盖多个产业领域也不褪色的万能品牌。

  也就是说,当娃哈哈延伸到饮料之外的某个产品上时,就只剩下知名度,而无专业度和美誉度了。

  但是非常明显的是,经过近二十年市场经济教育的中国消费者,如今在作出购买决策时考虑的因素已经不完全是“唯知名度”了,而是已经开始评估产品的专业化程度和行业美誉度。

  那么能够解决娃哈哈童装困境的“穴位”在那里呢?

  笔者认为解决娃哈哈童装市场失利的最好方法就是做活一个具有冲击力和“杀伤力”的品牌视觉形象 以及制造系列与产品对应的品牌联想承载物。 

  须知,在童装的消费者行为上,虽然家长虽然在童装的购买决策上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其实是由于娃哈哈童装品牌缺乏对使用者——儿童的号召力。 

  我们从儿童的心理来分析,他们很简单,不会也不可能去考虑太多的诸如“健康”等功能性利益。

  因此,企业必须要给到他们一个最简单的理由,要么一看就漂亮,要么一看就欢乐,很直观的就行,不需要过多复杂的分析过程,他们也不具备这种解析能力。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断言,他们的需要的其实是一个“生动的”“可爱的”直观的代言形象,譬如米老鼠、唐老鸭、史努比、小熊维尼、酷儿、甚至蓝猫。 

  这个形象必须满足他们的聪明的、可爱的、淘气的、个性的,甚至有些反叛的需求,这样才能对孩子们产生最简单、最直接的号召力。

  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儿童们不会去关注太多的广告诉求。

  怎么办呢?

  一句话——功夫在诗外,必须将娃哈哈童装的品牌形象独立开来,当作一个生动化、娱乐化的形象来经营,可以说这是解决娃哈哈童装失利的必由之路。

  我们应该知道,其实人们之所以接受迪斯尼的产品,是在接受了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可爱形象的前提下产生的。

  譬如人们之所以愿意接受麦当劳的快餐,其实是在感受了麦当劳的轻松、欢乐的氛围后才产生的。

  同样,人们之所以接受耐克运动系列产品,其实是在先接受和体验了耐克制造出的“只管去做(Just Do It )”和崇尚运动的精神感召下才产生的。

  忠告娃哈哈的决策者:不要再“执迷不悟”的搞什么儿童模特大赛了,因为你的服装只适合于婴儿和儿童,在着装上他们是不会去攀比的。

  而当他们到了10岁左右开始攀比时,攀比的的对象也已经改变了,不会再是童装了,而是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美特斯邦威。

  因此,笔者认为娃哈哈童装的唯一出路是,应该在一种为潜在顾客创造快乐和愉悦的前提下,先让目标顾客接受一个生动有趣的形象,并且使他们对这个形象的思想品格与个性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后,他们接受商品的速度才会更快,更容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