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功能性乳品真的有功效吗? [复制链接]

1#

“明珠”点亮未来  光明探路自主创新

摘取“明珠” 意在“明星”

“光明现在还有13项发明成果的专利申请正在审批流程之中,近期有望获得批准。”光明乳业新任掌门郭本恒日前透露,这些发明成果不仅包括液态奶婴儿配方奶、儿童酸奶、双层风味果酱酸奶的研制,还包括发明一系列用于制造降血脂、降血压、减肥酸奶的菌株和降血糖牛奶的蛋白酶,它们都对增进目标消费群体的健康大有裨益,其市场应用前景也相当广阔。
众所周知,对于自主创新型企业而言,其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就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拥有发明专利。在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类专利中,发明专利无疑是研发难度最大也是最核心的一类,堪称自主创新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基于必要的公告和审批程序,一项发明从递交申请到获得专利证书通常需要3到4年左右的时间。
相关资料显示,在1500家左右本土乳品企业中,拥有国家发明专利的只有寥寥几家,而光明乳业则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最多的公司,不仅最早摘到了乳业自主创新王冠上的“明珠”,还把它做成了光彩照人的“珠链”。
据郭本恒介绍,仅2006年一年,光明就获得了国家专利局批准的7项发明专利,其中包括“免疫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益菌奶及其制造方法”、“运动牛奶及其制造方法”、“植物乳杆菌ST-Щ菌珠(光明独有)及其在调节血脂方面的应用”、“降糖牛奶及其制造方法”、“干酪乳杆菌LC2W菌珠(光明独有)及其在制备抗高血压产品中的应用”等。在基础研究领域,光明自主研发的“降血压益生菌”还获得了欧盟专利,不仅在国内领先,还填补了国际相关领域的空白。
光明的目光并未仅局限于发明专利,消费升级背景下功能性乳品的热销又促使它和“健”字批文再结情缘。
据专家介绍,“健”字号批文是中国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颁发的保健食品证书,它是当前国内功能性乳品的最高标志,是自主创新王冠上另一颗备受消费者青睐的“明珠”。但摘获这种“明珠”也并非易事:从产品技术研发到报审批准到投入生产上市的周期起码需要两年,因此每研发一个新产品都必须要有很强的前瞻性。
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目前为止,在我国1500家左右的乳品企业中,拥有“健”字号乳品的惟有光明一家。从2002年最早上市的我国第一个“健”字号乳品光明芦荟酸奶,到去年8月通过保健食品认证的“AB100”益生菌优酪乳,目前包括益菌奶、益生菌酸牛奶、舒平牛奶和贝爱康牛奶在内的光明“六健客”阵容已浮出水面,“接下来还会有一批有光明自主知识产权的‘健’字号功能乳品批量上市,其中包括国际上首例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功效的酸奶和添加了生物活性蛋白的免疫保鲜奶。”
实际上,光明对自主创新王冠上的“明珠”之所以孜孜以求,是为了打造更多的“明星”产品。
市场数据表明,光明现已形成的“王牌”明星产品已为其所赚丰盈:“健”字号芦荟酸奶的销售额累计已达10多亿元,销售利润超过2亿元;高钙奶的累计销售额已达9亿元;香浓牛奶年销量为10万吨,实现销售额为7亿;“健”字号AB100益生菌酸牛奶当年就实现销售额1.3亿元。高端常温奶优+今年前2个月销售已近4500万。在这些产品中,拥有“健”字“明珠”的产品显然受到市场的更多追捧。
据悉,在近日光明乳业新任掌门郭本恒博士的公布2007年新品上市规划中,光明自主创新的10个品类新品几乎清一色全是功能性乳品,有的采用光明独享的发明专利,其中一款新品已获“健”字批文,其余的正在申报审批流程之中。
据透露,为2007年新品上市规划打头阵的是一款神秘的新型功能性酸奶,它具有特别突出的润肠通便功效。据其研发人士表示,对于中国企业发力高端酸奶、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而言,它的批量上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款神秘新品将于本月底或下月初率先在华东上市,此后会陆续推广到其它区域市场。

自主创新拒绝“鱼目混珠”
光明从自主创新战略中堪称收获丰盈。据悉,光明技术中心研发上市的产品已超过114种,未来3年上市的贮备产品有192种,同时正在研发以供3年后上市的新产品有218种。近三年新产品销售额均占光明总销售额的25%以上,新产品毛利率平均超过35%;2001~2006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销售利润连续6年保持了同比两位数的增长。在光明乳业2006年的销售业绩中,新品的贡献率已近半壁江山。
但自主创新产品带给光明的并不都是快乐。
“光明每一个新产品上市,也就意味着仿制品的出现也就不远了。”郭本恒表示,近年来光明一直很难摆脱仿制新品“搭便车”的尴尬:光明主攻美容养颜的芦荟酸奶和特别添加舒睡因子的“舒眠奶”一经问世随即畅销,但一年半载左右就遭遇某些品牌仿制“鱼目混珠”;光明首创的大果粒酸奶更是遭遇群体性“擦边球”,使得这一细分市场也无奈陷入价格战泥淖。
虽然依靠国家专利保护和“健”字批文两类“明珠”可以和众多同名的或近似的仿制新品拉开差距,但对于光明自主创新的9大类数百个品种相比,能够获得专利和“健”字号的产品毕竟还是少数。
“获得这两种证书的审批周期都很长,在未获批准之前,我们研发的新品往往就需要推向市场抢占先机。”郭本恒认为,创新型乳品企业的应对策略就只能是尽快将首创新品变成明星产品、“王牌”产品,“光明只能每推出一个新品就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做大,只要做到细分市场领导者地位,仿制品‘搭便车’的收益就相对比较小。”他坦称,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把新品做大做强,如果仿制品的营销宣传力度增大,就容易诱使消费者产生认识误差,误认为这个新产是它们首创,“鱼目混珠”不仅侵犯了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正当权益,也伤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仿制打‘擦边球’并不是真正的自主创新,它有可能让企业短期内获利,但却不利于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指出,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中国乳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当前我国乳品企业要摒弃浮躁和喧嚣,惟有把自主创新真正纳入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心落到实处,才可能占领竞争制高点,成为目标市场的领跑者。
虽然当前中国乳业亟待尽早跨越“仿制创新”的初级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自主创新就有捷径和“速成班”。
据了解,光明是业内最早践行自主创新路线的公司,并于1999年将其新品开发策略正式确定为“科技领跑、自主创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同年成立亚洲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乳业技术中心以全面推进这一战略。2002年光明技术中心就被经国家人事部正式批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并于当年在业内率先跻身320家国家级技术中心,2004年成功进入前50位,同年伊利技术中心也进入国家级技术中心行列,位居第289位。光明技术中心近年来承担科技部“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部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0项,目前已有12项成果通过鉴定,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据光明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光明已在益生菌、婴儿配方粉、酸奶、液态奶、奶酪五大领域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核心技术。以益生菌研究为例,光明围绕改善心血管健康主题,从中国传统天然食品中分离获得了多株具有不同改善心血管健康状态的乳酸菌,不仅功效因子明确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适合于多种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目标消费群体明确,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自主创新虽然投资大、周期长,还有失败的风险,却是企业、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郭本恒建议,自主创新的主体实施者是乳品企业,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能成为保护者和推进者,光明希望能有更多的同行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规范竞争,积极探索中国乳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掌握更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技术,这是促使中国由乳业大国变成乳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分享 转发
TOP
2#

如果说看帖是一种涵养, 那么回贴就是一种美德. 如果说发帖是一种信念, 那么回贴就是一份尊重. 如果说删贴是一种无奈, 那么回贴就是一份关怀. 吾辈读书之人,看帖焉能不回?好帖就要气沉丹田,力贯头顶

没办法,如果不愿意回的贴,或者根本不知道回些什么话的贴,

敢问美女你觉得我这种回的贴有意思吗~?呵呵

没有什么批判,只是我个人观点和想法即时与美女你交流下

TOP
3#

菌株也可以专利?!

那要是别人也筛选出功能相似的菌株怎么办?

TOP
4#

细菌会笑死的...

TOP
5#

转载的话,为什么不加一些自己的观点哪?还是要哪出来讨论的......

中国的乳品市场发展不均衡.产品等次不鲜明.消费者一直都很难形成对乳制品的选择能力.市场产品的区分不清晰,导致消费者需求难以具体化.

简单的说,就是市场引导不够.

所谓的细分市场,一直是通过包装\规格\物质含量\口味......这些方面在进行,自然就会导致成本战\价格战\渠道站等生产和销售,以及一些研发以外部门才能努力拼杀的竞争点.价格战的殊死搏斗,有目共睹...

而功能性乳制品,无非是使市场细分良性化.通过针对性的产品,引导消费者真实需求,而不只是为了一个宏观的"健康"二字.

我相信这会有用的.同志化不是市场问题.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价格战会停下来的.乳品企业格局也将更加清晰.缺乏持久竞争力的企业必将消失.

产品种类的丰富,一定会促使产品种类的清晰.也就是说,市场会决定最终哪个产品活下来.

产品不怕多,更不怕新,只要它能长寿....

功能性产品中,一定会有很多畅销和长寿的品牌和品种.

TOP
6#

这算是郭本恒新官上任的大动作么?
TOP
7#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把火烧得起来吗?

一朝天子一朝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