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食用油纷纷降价众厂家互揭老底 [复制链接]

1#
因10月1日起国家将执行花生、大豆等食用植物油强制性国家标准,众多食用油厂家纷纷甩货清仓,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食用油价格随之大幅下降。在这场甩货清仓潮中,部分食用油厂家争相揭发对方产品中的“猫腻”,从而将部分食用油企业的“行业秘密”抖搂出来。新标准即将执行食用油紧急清仓   最近几天,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相继掀起食用油甩货清仓潮:北京市最高降幅接近23%;青岛市最高降幅15%;南京大部分食用油品牌纷纷降价10%~20%;上海市最高降幅竟达25%,5升装的食用油平均降价3~20元;广州市食用油平均降价2~5元,最高降幅达20%,其中,大豆油降幅最大。在这些城市的批发市场上,普通散装大豆色拉油的批发价从每公斤8元降到6.5元左右。   据了解,食用油厂家纷纷甩货清仓主要与10月1日开始执行的花生、大豆等食用植物油强制性国家标准有关。新标准原定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但因大多数生产厂家认为过渡期太短而推迟到10月1日开始实施。食用油新标准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以下三项核心内容:一是标明生产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二是按品质将所有食用油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二级油),禁止只标注“烹调油”、“色拉油”作为等级;三是原料中的大豆是转基因的必须说明。上述三项标准如不在产品外包装上标出,将被禁售。   随着10月1日“禁售令”大限临近,厂家和商家都希望在新标准实施前将不符合新标准的存货和使用旧包装的产品尽快清仓,于是,一些企业便使出了低价促销的“撒手锏”。在这场清仓甩货潮中,部分食用油厂家为了在市场中多分一杯羹,互相攻讦,从而将部分食用油企业长期以来心照不宣的“行业秘密”抖搂出来。“新闻通稿”抖猛料降价背后藏玄机   最近几天,国内一些媒体好像商量好了似的刊发了这样一篇“新闻通稿”:“自去年年底以来,食用油价格一直在上涨,然而近日本地食用油价格逆向而行,正在悄悄‘缩水’,齐刷刷地贴上了降价标签,最大降幅达到××%。是什么原因吹皱了食用油市场这池春水?随着采访的深入,食用油价格直线下跌的主要原因浮出了水面……”文章说,“据业内人士称”,因棕榈油比较便宜,一些经销商为降低成本,就在豆油中大量勾兑棕榈油,使豆油的油品质量大打折扣。文稿中特意提到,“工商部门提醒”,经过勾兑的油品在夏季是看不出好坏的,棕榈油在22℃以下才会凝固成白色块状。目前各地气温普遍较高,正是勾兑的好时机,9月份之后,天气转凉,这种“勾兑油”的销售旺季就将结束。出于对市场前景利空的预期,经营者出货的紧迫感将越来越强烈,不得不借助降价来大幅抛售。   这篇“新闻通稿”反复强调,勾兑棕榈油的都是豆油企业,但却没有提到花生油企业。因其“打击面”较大,本报记者与该“通稿”的策划者北京某咨询公司取得联系,该公司一位姓侯的负责人表示,这篇捅破了“行业秘密”的“新闻通稿”是该公司帮助以生产花生油为主的山东某知名食用油企业策划并撰写的。就“新闻通稿”中提到的“业内人士”、“工商部门”具体发言人是谁的问题,侯某说,披露行业内幕的“业内人士”是一位“大学教授”,“工商部门”是北京市工商管理部门。记者欲进一步落实“大学教授”和“工商部门”人员的姓名、单位和电话,侯改口说,稿子是一个“自由撰稿人”写的,目的是帮助该企业促销。互相攻讦为促销“行业秘密”全曝光   食用油信用危机使食用油价格从北到南一路狂跌,而素以商战闻名全国的郑州却比较平静。记者走马市场,未发现食用油大幅降价的情况,但食用油厂家不指名地互相攻讦在各卖场已经开始公开化。   记者在人民路一家大型量贩看到,内蒙古某品牌纯正特制葵花油的桶身挂着宣传卡,提醒消费者“避免食用”的油有:“固体脂肪、起酥油、可可油、棕榈油、棕榈仁油。”   一位自称是山东某食用油厂家销售员的工作人员表示知道揭发豆油勾兑棕榈油的那篇“新闻通稿”,为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也把事先准备好的一篇题为《提防低价花生油的诱惑》的“新闻稿”交给了记者。   “新闻稿”中这样写道:“市面上花生油的价格参差不齐、相差悬殊。以5公斤的花生油为例,市面上有近80元的,有60多元的,价格低的甚至只有四五十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日前,记者就消费者关心的话题走访了油脂行业的专家。专家认为决定花生油的价格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原料价格,二是工艺质量。其中影响成本高低的关键是原料价格。现在市面上优质的山东大花生米,收购价格每公斤5.8~6元,按2.5公斤花生出1公斤油计算,5公斤花生油需要12.5公斤花生米,也就是说5公斤桶装花生油原料成本应在70元以上,再加上油瓶、包装、储藏、运输、员工工资、税收等一系列成本,每桶5公斤花生油成本不会低于75元钱,低于这个价格的花生油就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   这位工作人员说,低价花生油之所以价位超低,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收购的花生质量低下或花生变质,收购价格很低;第二,纯正花生油中掺兑了假冒花生油,因夏季气温高,将其他无色无味的油勾兑到花生油中,消费者不易发现。   这位工作人员最后叮嘱记者不要忘了提醒消费者“切勿上当受骗”。
分享 转发
TOP
2#

谢谢版主提供信息!

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内很常见!!还是诚信经营的问题。需要有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TOP
3#

我今天做实验刚买了一瓶山东产的花生油,标签上说低于10摄氏度的时候会凝固,这我以为是因为花生油饱和度较高才这样。事实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啊?比如说掺假了
TOP
4#

哦!原来这样!但我们这里为什么涨价了!

TOP
5#

那可能是你那都是好货!?不过不一定哦!

TOP
6#

买食用油最好买知名厂家的产品,你才不会上当受骗,绝不能把便谊作为购物的理由。掺假的、超标的等就是便谊的原因。

TOP
7#

可不可以不使用油来增加风味?或者用其他的产品把它顶替掉![em0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