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 [复制链接]

1#

糖酵解是由10个反应步骤组成,它是将一分子葡萄糖转变成两分子丙酮酸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净产生两分子的ATP和两分子的NADH。

糖酵解整个反应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反应是由己糖激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磷酸果糖激酶、醛缩酶、磷酸丙糖异构酶催化。该过程经历了两次磷酸化反应,消耗了两分子的ATP。果糖-6-磷酸的生成为醛缩酶的催化作好了准备。经过第一阶段的反应,一分子的葡萄糖转变成了两分子的丙糖。

第二阶段是由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烯醇化酶和丙酮酸激酶催化。在这一阶段中,两分子的NAD被还原为NADH;同时发生了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了4分子的ATP。由于在第一阶段消耗了2分子的ATP,所以净产生2分子的ATP。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磷酸甘油酸激酶以及烯醇化酶和丙酮酸激酶分别催化能量上偶联的反应,1,3-二磷酸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两者都是超高能量的化合物,分别是这两个能量偶联反应的共同中间物,它们以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方式将其所含的超高能量的磷酸基酶促转移到ADP上,生成ATP。

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利用第二阶段产生的NADH或是还原为乳酸(例如在哺乳动物的骨胳肌细胞中)或是经脱羧后还原为乙醇(例如在酵母细胞中)。

在红细胞中,第二阶段产生的1,3-二磷酸甘油酸可在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催化下,生成的二磷酸甘油酸,后者是血红蛋白的效应物,能够影响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

在糖酵解反应顺序中,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在能量上是不可逆的。其中,只有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反应处在最关键的控制位置上。ATP以及柠檬酸是磷酸果糖激酶的有效的别构抑制剂,而AMP和ADP以及果糖-2,6-二磷酸是该酶的有效别构激活剂,能减轻或解除ATP的抑制作用。

果糖、半乳糖和甘露糖可以酶促转变成糖酵解的中间物而进入糖酵解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以葡萄糖-6-磷酸为起始物进入一个循环过程。该途径的第一阶段涉及氧化性脱羧反应,生成5-磷酸核酮糖和NADPH。第二阶段是非氧化性的糖磷酸酯的相互转换。由于转酮醇酶和转醛醇酶催化反应的可逆性,使磷酸戊糖途径与糖酵解以及糖的异生作用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各途径中的中间物可以根据细胞的需要进入到对方代谢途径中去。

分享 转发
TOP
2#

感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