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是一个经典方法,目前还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比这个方法的结果更可靠。但是由于消化过程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因此带来直接结果就是每个实验室(包括国家级别的实验室)的结果误差比较大。其原因的人为因素有:样品的采取和处理、催化剂种类的选择和配方、催化剂的添加量、消化时间的把握等,我总结了百余篇国内测定蛋白的文献,将一些情况总结如下。

1、目前测定方法有我国的国标方法、国际谷物化学协会法、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法等,每个方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消化时催化剂的选择和消化时间的选择上,当然消化时间需要每个实验室自行摸索(严格地探索)。

2、总结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意义的结果。(1)这个研究比较了国标方法、国际谷物化学协会法、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法,通过测定四种植物的粗蛋白含量,起结果分别为2.8558%2.8858%2.8850%,三者的差异不显著,但也可以看出国标结果低于另外两个结果。(2)另外一个研究是测定鱼粉的比较。经过了国内外5家权威机构测定鱼粉(按照每个机构认定的方法),成都:61.5%;农业部:61.66%;上海标准服务公司:62.97%;英国:63.27%。造成的结果很可能是消化不完全。另外还比较了进口催化剂和自配催化剂的结果:消化60分钟为65%63.7%,消化80分钟,结果为64.6%65.2%。进口催化剂片表现好。

3、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发现目前国标法测定与国际检测机构的数据有出入,但仲裁法是国际标准的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法,因此建议实验室要进行探讨并加以修改。

4、催化剂一定要准确按照比例,同时要混合均匀,添加量一定要准确。建议使用工业化生产的催化剂片(均匀、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