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确保食品药品安全”。食品是人类最直接、最重要的消费品。“中国制造”食品要想顺利走出国门、立得住、打得赢、有形象,必须按照十七大报告的部署与要求,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

  抓合力,在提高职能部门的相互联动上有新突破

  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互动是做好检验检疫的基本要求,要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分工的原则,按照分段监管、相互协作的方式,进一步理顺检验检疫与有关部门的职能与责任,进一步理顺检验检疫与进出口企业的职能与责任,真正从“保姆式”、“替代式”的工作模式中转变出来。该由谁负责该由谁监管的,一定要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同时,要重视抓好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相互衔接,形成具有统一合力的外经贸完整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完善与地方党政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检验检疫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抓源头,在实现全过程监管上有新突破

  进一步扩大抓源头的外延,坚持从源头发现苗头、发现问题、堵住漏洞。全面推进检验检疫电子监管模式改革,加强对全过程的监管,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严格行政审批和卫生注册的门槛,完善和提高质量、安全、环境、检测水平、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条件和标准,加大后续监管。严格监督、抽查、整改制度,加大对质量不合格产品及企业的处罚力度,重点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大力推行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继续加强认证认可工作,以强化认证行政监管为重点,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科学高效的认证行政监管体系。严把认证机构准入关,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根据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完善认证市场退出机制。

  抓诚信,在推动出口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上有新突破

  建立完善出口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档案,建立完善出口食品加工企业“红黑榜”制度,利用多种媒体和信息手段及时公布、曝光食品生产企业的运营和生产情况。检验检疫部门还可依据企业的诚信情况,参照企业的自检自控、风险分析和生产运营情况,对其实施动态的跟踪监管,以产品及企业巡查、回访、年度报告等日常监管信息为参考,建立统一的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追溯体系及责任追究体系。对自控体系健全有效、诚信度好、检测实力强、质量稳定、在进口国享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列入优良企业名单”,在出口方面给予优惠奖励;对诚信记录较差、屡次发生问题、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轻者给予相应处罚,重者取消其出口注册资格,甚至责令其退出市场。同时,要重视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企业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诚信经营的良好机制。

  抓投入,在加强实验室建设上有新突破

  确保检得出、检得快、检得准、检得了,是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要对实验室的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要加强管理,还要加强内外交流。在检测技术方面,要通过与兄弟单位、科研院所进行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和检测结果比对,做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技术人才培训方面,可采取选送人员到国家重点或上级实验室学习培训的方式,加强学习与培训;也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加强基础素质培训和业务技能提高。在仪器设备的利用方面,可通过参加共享平台,达到高精尖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最大化、最优化。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选派人员到国外进行参观学习和技术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检测技术人员全面素质与能力。

  抓整治,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上有新突破

  实践证明,专项整治行动利国利民、深受欢迎。对此,要认真进行梳理总结,努力继承发扬,切忌“一阵风”或成为“应景式”工作。可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有针对性、有一定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一个时期针对一、两个突出问题,确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按照“查、治、管、扶、建”工作要求,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对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情况,认真进行督察。把专项整治行动中好的做法转入常态化,把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不断从制度层面上巩固下来,最终用长效机制指导和规范各项工作。

  抓队伍,在为把好国门提供人才保证上有新突破

  要按照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要求,加强检验检疫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各级领导要进一步确立出人才就是出政绩的观念、抓人才是第一责任的观念;要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培养人才;要坚持把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不断改进培养方式,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做到量才使用,对高学历、年轻、有闯劲、敢作为的人才,要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观念,大胆使用,确保人才的“保鲜期”,切实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机制;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科学配置、调余补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减少人才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