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贾自力:首先我必须感谢在座各位,能坚持到现在非常不容易。他们把我排到最后,知道是对我的重视,但实际上给我很大压力。会议进行到这里已经很疲惫了,我还要讲很枯燥的概念,就是人道屠宰,我尽量用大家接受的方式来讲这个事,尽量讲的有趣儿一点。
    咱们上午的时候说到推进人道屠宰,到底什么是人道屠宰,我们还是看一个概念,人道屠宰的定义,这是在去年我们做的一个标准,叫做减少或降低生猪压力、恐惧和痛苦的宰前处置和屠宰方式,人道屠宰的目的是降低生猪的压力、恐惧和痛苦,在什么环节呢?在宰杀的过程中。
    为什么要说实行人道屠宰呢?从动物的行为上来说,动物和人一样,遇到压力会产生应激反应,动物有一些基本的行为,一种叫做本能行为,就是与生俱来、没有经过训练,也可能是特定的行为方式。人道屠宰实际上是基于动物的自身的行为方式,来设计处置的方式或者屠宰的方式,同时为了完成屠宰,我们需要配备一些设备,这些设备和设施如果适合动物的行为方式,动物的压力就会减轻,处置起来就会容易。还有一种基本行为叫做感官行为,它也会听的到、看的到、闻的到,甚至国外有研究动物也有思想,那是它本能的行为。还有一种行为是学习行为,这很容易理解,我们看马戏团的理解是怎么来的,就是后天通过人们的训练学习来的。
    猪的行为特征也有很多,比如视觉、听觉、嗅觉等等,在这里我想就以猪的视觉特征介绍一下我们采取的人道屠宰方式。这张图标出来两只眼睛抬头看的时候叫做双目视野,这个视野范围比较窄,比人的视野窄很多。猪很多时候行走的时候不时的要抬头,但猪有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很宽的单目视觉,只有在他背后是看不见的,我们了解了他的生理特征的话,在我们处置他的时候就会知道,比如我去处置这个动物,不想让它发现,必须在它的盲区里,不能进入在他看的到的地方。比如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在赶猪的通道里面赶猪,你前方有人,猪肯定不会往前走的,就算你在后面赶他,走到那个地方一定会往回走,这个区域叫做安全区。拿人举个例子,比如我跟一个朋友不认识走到大街上,一直跟我走,一直尾随我,又是在比较陌生的环境里,天是黑的,我肯定感到恐惧,离我越近越恐惧,只有出了我的安全区范围我才能感觉安全。动物也是一样,猪也有自己的安全区范围,如果说我们要想驱赶动物,首先要进入它的安全区,让它感觉你的存在。如果离太近,这时候它又会产生压力,第一反映就是逃跑,要离开你。所以驱赶动物,不管是猪还是牛、还有马,我们驱赶它利用的就是安全区的范围,我在什么位置,比如在我们做的教学片里,赶牛,受过训练的人可以在很宽阔的操场上把牛赶成直线走,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这个牛就一直在转圈。
    实际上人道屠宰是基于动物自身的生理行为特征,我们说如果给了动物压力,或者给他造成痛苦,他会产生应激,什么是应激呢?是动物集体内对一切胁迫性刺激进行全身适应性反映的总称,比如出现心跳加快,或者出汗等等,实际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映,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适应这个环境,这是必然的一种现象。应激会出现什么反映呢?第一是警惕反映,比如增加心率,通过肝脏分解代谢增加血糖水平,瞳孔扩张等等,包括出汗、排泄等等一系列生理反映。这个反映过程之后,有个叫做一般适应综合症,也就是说在最初的警惕反映之后,熟悉了这个环境,比如你赶一头猪,靠近它一开始它有警惕反映,但如果你慢慢靠近它,或者给它一些事物,抚摸它,它感觉你对它没有恶意,他就会适应了,这时候就会从警惕反映中恢复过来,适应这个环境。我们在屠宰场里经常看到什么情况?比如拉了一车猪到屠宰场要卸载,卸载的时候很多操作是什么?把车到了卸载台然后就轰猪,往往出现操作上的不当,第一种情况是我挡住了猪前进的路线,他会掉头不会下来,因为前面有人。第二种情况来了以后把车门打开,立刻轰猪,猪经过长期运输,不像在圈里那么舒服,它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正确的做法不要为了赶时间,把门打开之后停两分钟,让最靠边的猪有一个适应环境,这样从后面拍它就很容易的出来。这是国外大量的研究总结出的基本操作方法。
    我们刚才说应激,应激源包括噪音、过热、过冷遭到的,缺水、缺食等等,凡是不符合动物本身的生理特征、行为特征的做法,一般都会造成应激,应激带来什么后果?就是经常看到的PSE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应激的结果,由于短期的多种应激因素造成的。从这个图上看到按照正常的绿色的线,在24小时之内,肉的pH值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很短的时间内pH值下降5.5左右。还有DFD肉,也叫做黑干肉,颜色发黑、硬,比较干燥能看出肉的肌肉纹理比较粗糙。这是由于长期应激,比如这头猪在养殖过程中就不断的受到应激刺激,再经过运输,又到了屠宰场又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大家可以看到图上蓝色的线,pH值下样的很少。
    我们刚才说什么是人道屠宰,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人道屠宰,实际上在这里我归结了三个要素,第一个是人,第二是动物,第三是设备,我总结了两句话,第一按照动物的行为习惯,设计操作方法和设备设施,不但可以减少动物的痛苦,而且可以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及提高生产效率和肉品品质。还有设备和人的关系,我们在工厂里看到,比如在双汇、雨润这些大型的屠宰场,设备设施非常先进,很多都是符合动物行为习惯的,在这种工厂里,动物受到的应激相对会少,有一些比如说我们在一些小的工厂里,由于本身环境或者自身的条件,设备设施相对简陋,这种简陋的设备设施有可能会增加动物的应激,但如果说我们采用了正确的操作方式,就可以弥补设备设施的不足,如果有合适的设备设施就会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动物的痛苦程度。整个人道屠宰操作方法就是围绕这三个要素,按照动物的行为方式,然后有适合的设备设施还有正确的操作方法。
    比如关于卸载,这是一长图,纵轴是时间,最高14秒,横轴是卸宰的坡度,蓝色是在下坡的时间,红色是上坡的时间,从这里看到,当你0到10度,卸宰台基本没有太多变化,打击是4秒钟,一直到20度的时候,基本不到6秒钟时间,但如果超过20度,不管是上坡还是下坡,时间都增加了很多,尤其是下坡的时候,如果你的坡度超过40度,猪往下走是非常困难。
    在屠宰过程中,我们说人道屠宰,实际上是基于动物福利的理念,有哪些基本要求呢?一个是在前的处置和设备,应尽量减少动物的应激。第二训练有素的、关隘动物的工作人员,第三适合的、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设备,第四,快速使动物失去知觉和一时,或者不让动物遭受恶性应激从而使它进入一段无意识的时期。我们发现有伤残猪的时候,最人道的方式就是立即宰杀,不要再车上或者在其他的地方立即宰杀,当然这里有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在车上怎么杀怎么放血。但现在也有方式,可以采用电极心脏致死,再做相关的处理。还有最后一条要保证动物到死亡之前都不会苏醒,从击晕到宰杀之间。按照新的人道屠宰技术规范的要求,这个时间是15秒,在15秒之内,必须要宰杀,这是防止它苏醒,为什么规定15秒,在这里不给大家讲了,动物击晕之后会经过一个时间,大概在一分钟左右,一分钟以后这个动物就会苏醒,僵直期就是0到15秒,这个时间动物是完全失去意识得,从15秒以后进入抽搐期就在逐渐恢复意识。
    还有很多,这些都是标准的要求,还有关于通道,这种通道设计赶猪的时候不利于动物行走,这方面设计的时候提倡大型的、中间有一些活动的隔断,通道拐弯的地方要尽量宽,拐弯处做成圆弧性,所有设计要求都是根据动物的自身行为,让它更方便的移动。这是关于电击的,你要让它在最短的时间内失去知觉,按照现在的要求是一到三秒。关于这块,还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原来标准规定90到110伏,按照国际人道屠宰的要求,必须大于1.3安培,国外屠宰电压一般都在240伏以上,有很多技术上的要求我在这里不过多的说。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项目,叫做中国人道屠宰计划,这个计划在去年12月份在郑州有一个启动仪式,这个计划包括三部分,第一是培训,第二是标准制定,第三是有关的研究和交流,目前计划进展比较顺序,猪的规范标准已经做完了,今年已经立下牛和禽的标准。培训我们已经制作完成了人道屠宰的教材和80分众的DVD光盘,从今年的3月份开始,人道屠宰计划试点是在河南,所以已经在郑州三个县级市已经做了培训,目前培训师还在做,整个河南的试点工作计划在7月份完成,目前培训方式是这样,我们由地方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由研究所负责提供师资和教材,这个项目的经费由研究所和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自己组织的,我们的培训是一个公益性的项目,我们的培训师的所有费用包括差旅费、时速、教材都是由我们承担的,地方只需要承担参加培训的人的食宿就可以了。
    这个培训一般是三天,其中两天在课堂上,采用互动交流,一班最多不能超过20人,第三天有一个现场培训,就是说我们的培训师和所有学员到屠宰场里,按照我们有一个人道屠宰的观察的表,和屠宰场的评价标准,会从几个环节评价是不是符合人道屠宰的要求,通过这种的现场的培训,会进一步的加深大家对培训内容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最近中央电视台跟我们一起拍的一个现场节目,科技推广的节目,这是刚刚在11号的时候拍的,这是学员在赶猪,他的赶猪通道前半部分是1.8米,半截的墙,到这个地方突然加快而且变成透明的栅栏,非常典型,可以看到动物的习惯和你的设备设施设计的时候要遵照这个习惯。前半段赶猪很顺畅,当走到这个栅栏的时候,就会左顾右盼,赶起来会非常困难。
    我要介绍的内容基本就是这些,我想最后告诉大家,实际上对于人道屠宰来讲,什么是人道屠宰,人道屠宰到底有什么意义?我想首先可以减轻动物的压力和痛苦,第二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度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你会赶猪和你不会用的人和时间都是不一样的。第三可以提高肉品品质,保证肉品安全。我带了一些我们的教材和光盘,但我只能给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的同志。企业不用担心,到你们那里培训的时候肯定会有的,如果现在就想看,我给你一个网址,所有的培训教材内容和DVD全部都在这个网站上,但是很遗憾,只能看不能下载。

作者:中商食品安全网
转自:
http://www.cnfoodsafety.ne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2 15:29:1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