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三聚氰胺:去年三月敲响的警钟 [复制链接]

1#

一个具有诚信的社会,当然可以减低社会运作成本,提高效率,比如企业,都是按照规定,来生产自己的产品,也就是说,是不会把三聚氰胺这样的化工原料,放到牛奶里面去的。但是,即使是一个具有诚信的社会,还是有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的,这套机制,是为了防范和处罚那些,违背诚信的企业和人,即使这套机制,可能几十年也没有找出一个犯规的企业,但是这套机制,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要是人组成的社会,你就无法预测,在那一天,那一刻,会出现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

现阶段的中国,算不上一个具备诚信的社会,因此,这套监管机制,更加的重要。三聚氰胺,监管机构说,这是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问题,所以在监管上出现了这样的空白,但是河北省副省长说,在牛奶里面加入三聚氰胺,从零五年已经开始了,三年的时间,监管部门意识不到有这样的问题发生,难道是这些不法分子,掩饰的水平太高?

撇开三年投毒的历史,其实在去年三月,出口美国的宠物食品导致的中国食品安全威胁论的风波,为监管部门响起了警报。而纽约时报去年四月三十日的一篇长篇报道,更是揭露了中国的饲料行业,普遍存在加入三聚氰胺的问题,http://www.nytimes.com/2007/04/30/business/worldbusiness/30food.html?pagewanted=2&_r=1&sq=Filler%20in%20Animal%20Feed%20Is%20Open%20Secret%20in%20China&st=cse&scp=1
并且报道,在中国,三聚氰胺的销量和价格,都一直在攀升,就连这个行业的生产商,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到底这种热销,是用在哪些地方。

这些内容,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其实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线索,很遗憾,那个时候,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忙着对抗西方妖魔化中国,来自西方的指责,被认为是别有用心。却忘记了,质检部门,除了寻找不存在问题的证据,也需要主动地去寻找可能存在的问题。

提到质检部门,想起了前些年松花江污染暴露出来的,当时还是国家环保局的体制问题,那就是地方的环保部门直属地方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环保局成为了无牙老虎。质检总局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而这样的架构,是否也成为监管不力,信息不通的原因,在这次事件之后,也值得思考。

国家质检总局在昨天主动宣布检测结果,尽管不合格的产品里面包括了不少名牌产品,这样的爆炸性消息引发的回响,可想而知,对于质检总局来说,这样做,确实有些让人意外,因为印象中,这是第一次的大手笔,但是其实,这也是政府的唯一选择,就是尽快告诉公众真相,不要让之前的错失进一步拖累政府的形象。国务院今天晚上宣布,对奶制品行业进行全面整顿,制定监管法规,这是必须的。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如果只有权力检验,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来让这些出现问题的企业受到法律制裁,那检验的威力就会大打折扣。

不过还是有一个疑惑:质检总局保证,供应奥运以及出口的产品没有问题。但是现在问题出现在奶农身上,奶农提供的问题牛奶,为何就没有出现在供应奥运和出口产品里面呢?是因为这两种产品有特别的检验措施,还是生产商根本就是知道,不同的牛奶,会作为不同产品的原料呢?也就是说,生产商根本就是知情者呢?

分享 转发
TOP
2#

产品之伤,行业之痛!如果三鹿公司、如果质检总局在3月份接到消费者投诉时候就能采取措施处理,中国乳业不会伤的这么惨痛,以何平民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