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冷了去看残秋 [复制链接]

1#
      我以为画家笔下的秋多是深红和金黄,浓烈的令人迷惘;秋在南方衰败的不那么彻底,空气潮润着,总在某地的一角会找到残绿。大多时候,我在北方看到的秋仿佛是那光秃秃的树干,一棵挨着一棵,村庄也是那般,仿佛寒溏里的山石,赤裸着干硬。或许有人说,这是冬季。冬季也不这样的,该是沉沉的天,村舍,炊烟,稀薄的小路和寂静的旷野,不定什么时候就飘落起雪花,可都不是,只是单单的冷或者更冷。   城市里本来秋少,有的只是冷风和单薄的阳光;乡下也没有了那秋的感觉。它不只是一片叶子的飘零或者是一阵尘土的飞起。如同很久没有听到狼来了的感觉。那时候在乡下,村舍北边的北边是隐约的山,每到秋季,有人就喊见到狼了。那时自己只是个小小的人儿,一撮玉米杆就完全遮挡住了自己的视线,视线背后是干枯叶子哗啦啦的的声响,恐惧就霎时逼临。我想那恐惧不是狼或者狼群,而是那瑟瑟的秋,一望无际的玉米杆田和那高大的密布乡间的林子。   秋是一种很深的感觉,是一种铺设的场景,也该是奢侈盛宴下的残败。之所以这么说,是想它至少是块凌乱灰败的画布,而不是一张可以说很干净的白纸,光秃秃的一览无余的大地,上面卷着尘土和风,其他的似乎很少能看到了。那些唐诗和宋词,那些藏在陈旧文字里的枯藤老树和夕阳下的昏鸦都悄悄在视野里消失。秋不该是单薄的象征,却漫漫地模糊了和单薄了这充满想象充满童话和丰盈的季节,旷野一贫如洗。   那些记忆里的秋就象断块一样,一块块地剥落。我能想起来读书时候路过的城市绵阳,那条长长的街道,这样的街道我很少再看到了。不宽的路两旁长着低矮的法国梧桐,比小孩子的腰粗,它的树枝四散张扬着,横下来的交错着护满了整条街道。秋风来的时候那些叶子就飘零着,落满一地。总以为这样的长街会藏着一些秘密,那些少男少女或者是那青春的秘密,在那些枝桠间。更能想象,那长长的街,那凌乱飞舞的落叶,风在悄悄的游走,留下来长长的影子。   我又想起来那年的季末去工大看中学的校友,便被工大那高大的林木吸引,那些学生的公寓都隐藏在树下。那时节正是萧萧雨季,同学打了花伞搀着我的胳膊,我到羞涩的躲在了雨里,连连说喜欢这雨这高大的林木。那楼合看该是给女学生的公寓,到象那古时的闺楼,恰衬了这高高的林木和横出去的枝桠,虽说陈旧,在这样的秋季到现出幽幽的味来。那是我唯一一次去工大,后同学也远走了新加坡,再要去看那工大的树木也没有真正的理由,不过还是留在了脑海里。   这就是一隅躲藏了的费了周折又不经意的散落在城市里秋,这些城市都是很古老也是那般的年轻,年轻的很难去发现那秋的痕迹。其实也正是这年轻的城市在慢慢地摧毁这那些古老的秋。依然很久很久没有在那旷野能找到那残败的秋,恐皆是是赤裸裸的,或者更说是残。它也是躲在了一隅,这本自然的东西,费你千折。   那是极冷清极冷清的晓晨,去了那沼泽地,水汪汪的流连在脚下的四域。那时便是吃惊,有微薄的雾气飘散在那水面上,水粼粼地在风下推着水纹远去,那些芦苇荡若隐若现。它不是金黄更不是那画家笔下的透红,还有那一池池望不尽的残荷,倒映水下,水是那样的至清,少了渔人,这清冷的原野,便少了喧泄。后渐渐的,是那霰似的阳光软软地铺了在那荡上,那水面中。我极喜了这样的场景,记得那雁渡寒潭,只可惜少有了那雁,不过亦平添了冷清中的开阔和明了。总以为这样的自然,定是藏着了故事,寂静地在秋风下诉送。残秋不是哀怨的,更不是心事的,它自便有它的清冷,在风中。
分享 转发
TOP
2#

我喜欢这种意境!
TOP
3#

是一种铺设的场景,也该是奢侈盛宴下的残败

好句子。

TOP
4#

天现在真的是好冷!!

就现在的心情一样!!

可是能怎么样呢?

[em1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