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外国饮食习惯 [复制链接]

16#

 西班牙舞裙下的美食

提起西班牙,那节奏明快、风格独具的弗拉门科舞曲便在耳畔响起,风光旖旎的西班牙,东面及东南面濒临地中海,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西班牙人酷爱各种海鲜食品。
  
西班牙盛产土豆、番茄、辣椒、橄榄。在西式餐点中,它的食品烹制从表面看起来也许没有什么明显的特色,但西班牙美食汇集了西式南北菜肴的烹制方法,其菜肴品种繁多,口味独特。
  
有名的西班牙炸鱿鱼是用油酥面将菠菜、羊肉、奶酷做成的馅包起来,再放进烤箱烘烤,外焦里嫩,口味清香,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餐前下酒小菜。用鲜虾仁、洋葱、鲜蛋黄、奶油、各式香料等打成馅,制成圆饼状,在油中煎制而成的小虾球,吃时佐以蒜茸,口感清爽,是佐酒的美味佳肴。
  
说到主食,西班牙人最喜爱吃的就属海鲜饭了。用鲜虾、鱿鱼、鸡肉、西班牙香肠,配上洋葱、蒜茸、番茄汁、藏红花等。海鲜饭清香四溢,堪称西餐中一绝。而在夏季的餐桌上,以各种蔬菜及香料、碎冰打成的汤汁;用番茄汁再加以调和而成的汤汁;用番茄汁再加以调和而成的凉汤,是西班牙人最钟爱的清凉汤品。除了这些用特殊方法烹制而成的特色佳肴外,水果、甜食也是西班牙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如苹果卷、杏仁蛋糕等,花样品种极多。

TOP
17#

 墨西哥吃水果就辣椒

墨西哥人爱吃辣椒在世界上是有名的。在墨西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普通人家还是豪华酒楼,餐桌上都少不了辣椒。

墨西哥人吃辣椒花样百出。把辣椒做成调味汁佐餐是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当地人把这种调味汁叫萨尔萨。不管早餐、午餐还是晚餐,餐桌上都放着萨尔萨。萨尔萨的主料虽然都是辣椒,但由于配料不同,味道和颜色都不一样。最常见的是绿色和红色萨尔萨。

莫莱是墨西哥最有名的一种做菜用的调味酱。它是用辣椒加巧克力、玉米、各种果仁、香料等做成的。是烹制肉类菜肴不可少的一种调料,如莫莱火鸡、莫菜牛肉。莫莱的颜色主要有酱红色和绿色两种。酱红色的味道醇厚,绿色的味道清香。在墨西哥,普埃普拉和瓦哈卡两州的莫菜最有名。首都墨西哥城市郊的米尔帕阿尔塔村每年都举办规模盛大的莫莱节,据说展销的莫菜有百余种之多。

泡辣椒也是墨西哥人最爱吃的。美国来的麦当劳、肯德基甚至也不得不入乡随俗,汉堡包里夹上泡辣椒出售,以迎合墨西哥人嗜辣的口味。

在墨西哥,最简单的吃辣椒的方法就是干吃。这种吃法据说源自农村。农民在野外干活,饿了,在地里揪几个辣椒,就着玉米饼,就是一顿饭。现在,这种吃法也传到了城里的大饭店,只是把整个的辣椒洗净切成了块放在漂亮的小碟子里罢了。

据说辣椒是墨西哥古玛雅人培育出来的,在世界上当属最早,后来由西班牙人传到世界其它地方。因此500年前,西班牙入侵黑西哥时一位西班牙修道上看到,阿兹特克国工吃的菜肴中就有许多辣淑做的菜。比如红辣椒烧鱼

现在的墨西哥人更是把他们祖先爱吃辣椒的嗜好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有谁吃水果就辣椒?墨西哥人是也。在墨西哥,无论在大城市的公园里,还是在偏僻乡村小镇的集市上,都可以看到小贩们把芒果、甜橙削皮,插在一根小棍上蘸上一层红红的辣椒粉,大声叫卖;游人们则一个个举着蘸满辣椒粉的芒果或橙子,吃得满嘴通红,津津有味。墨西哥人喝龙舌兰洒也就着辣椒汁,这种辣椒汗超市、酒店都有卖的。喝酒时,每人要备两个小杯子,一个杯子是酒.一个杯子是辣椒汁,喝一口酒.再喝一口辣椒汁,别有风味。

墨西哥的辣椒品种繁多,大的、小的、红的、黄的、长的、圆的,令人眼花缭乱。一次在餐馆就餐,朋友从餐台上取来几粒如绿豆般大小的深红色浆果样的东西,煞是可爱。尝之,味极辣。朋友说,这是墨团哥特有的一种野生辣椒。还有一次,国内来的一位藏族同胞嫌桌上放的辣椒不够辣。服务员说有辣的,接着就从厨房拿来一个大小如草莓的黄色辣椒。那位同胞咬了一小块。辣得一个劲咧嘴吸凉气,连叫“够辣够辣”。

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一种墨西哥辣椒调味菜叫“墨西哥萨尔萨”。墨西哥人的餐桌上少不了它。为什么叫“墨西哥萨尔萨”?墨西哥朋友说,因为这种凉拌辣椒是绿、白、红3种颜色,跟墨西哥国旗的颜色一样,所以叫“墨西哥萨尔萨”。原来, 0墨口哥人吃辣椒,也表现出炽热的爱国热情。

TOP
18#

韩国粘糕的诚心爱心和孝心

诚心、爱心和孝心

韩国粘糕,也被称为“米糕”,是用蒸熟的糯米粉团制作而成,它在韩国传统饮食中可称得上是节日食品的“台柱子”,例如孩子的第一个生日、婚礼,以及六十大寿(在韩国的 传统理念中,六十岁大寿意味着人生的一个新开始)等,人们制作并吃粘糕,以祈求平安。

虽然韩国粘糕在英文中,也被称为“米糕”,但它与西方糕点相比,制作方法完全不同。韩国粘糕使用的原料是糯米粉而非面粉,里面既没有加入黄油,也没有牛奶、鸡蛋等原料。根据所使用的其他食材不同,韩国粘糕共有三四百种之多,这些食材包括谷物、大豆、花生、红枣、艾篙、南瓜、芝麻和香橼等等。

韩国粘糕的制作过程也多种多样,不过大多数还是非常传统的方法:

首先,将糯米研磨成糯米粉。接下来的一个步骤,可根据所制作粘糕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有些人喜欢将糯米粉弄湿后,直接放入陶罐内蒸熟;另一些人则喜欢在糯米粉中加入适量热水,然后揉成糯米团,之后,再将揉好的糯米团蒸或煮熟。然后,可将蒸熟的糯米团敲打成一定造型,或者油煎。

其他诸如给粘糕涂抹上各种颜色,或点缀上一些颜色丰富的食物的过程,则可制成各种各样的特色韩国粘糕来。

韩国粘糕,在韩国传统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考证,在韩国吃粘糕几乎是和吃谷物的历史一样长,早在中国三国时期之前就已存在。据说粘糕里还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的含义,节日送礼不能缺了粘糕,尤其送娘家礼中不能缺;搬家的时候,还有做粘糕分给邻居的习俗。

TOP
19#

到德国吃特色土豆餐

德国人吃土豆无论是数量还是吃法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一日三餐至少两餐吃土豆。

据说,德国人最初见到土豆时把它误认为是一种水果,一次一户农家不慎失火,结果 发现熟土豆比生土豆更好吃更香,之后这家人便靠吃熟土豆度日。附近许多农户也都学着拿熟土豆当饭吃。

德国人把土豆做得十分可口,如煮土豆羹、蒸土豆糕、调土豆酱泥、煎土豆饼、炸土豆条、烤土豆团子等。烹饪时还在土豆中加入各种佐料、黄油、果酱、咖喱粉、色拉油和肉丝、青菜,水果等等。德国人还会把土豆做成各种动物形状,吃起来很有情趣。

德国土豆餐颇具特色,这种饮食方式很像我国广东的早茶,食品以土豆为主,做成各种类型的小点心,每样数量少花色品种很多,再加上一两盘切成薄片的灌肠和火腿或少量牛肉、鸡肉、鱼肉及青菜。一次我们在汉诺威一家餐厅吃了一顿土豆餐,这是一种套餐形式。首先是每人上了一盅土豆羹,用羹匙一勺勺吃来,细细品尝,味道酸甜鲜美,根本吃不出土豆味。接着是小巧玲珑、造型各异的土豆点心,由于里面加了果酱和蔬

德国超市里一年四季都卖土豆。生土豆都是干干净净的,用密封的纸口袋包装,上面打印着保鲜期。大部分都是成品或半成品。有些小商店和小快餐店还出售土豆快餐,要一份土豆饼卷青菜或油炸夹心土豆丸子,既可以坐着慢慢吃也可以用纸一包带走吃。

TOP
20#

食在英国

说起英国菜肴,仿佛人们绞尽脑汁也不过能想到最最朴素的炸鱼配薯条。就连英国人民也经常拿自己的饭菜自嘲解闷。其实英国这个地方水土尚好,培育出来的蔬菜水果干净水灵而且绝对是原汁原味。广大的草场上自由闲散的牛羊也提供了丰美的肉食和奶制品。但是为什么英国的餐饮永远戴着一顶粗陋的帽子呢?这大概也和英国人民的谦虚淳朴有关吧。隔着一个英吉利海峡的法国用精美的餐具和繁复的烹调手法让英国人赞叹不已,而远在地中海的意大利则用它各式各样的面食勾引着英国人的馋虫,而各种亚洲快餐纷纷登陆英国,什么印度的咖喱,中国的改造中餐,土耳其的肉夹馍更是让质朴到极点的英式烹饪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是在尝过了各种花俏的菜肴之后,我居然认为,除了我们中国的传统饮食之外,英国本土的传统饮食其实也是很美的。

先说说她的国菜:炸鱼加薯条。

英国的薯条店大概和我们的煎饼摊一个概念,属于遍地开花的快餐站点,近来,除了鱼和薯条之外,很多店还供应炸香肠、炸鱼糕、小馅饼之类的食品,而且还有各式各样的薯条浇汁。但是街头最常见的景象还是人们手捧一大包热腾腾的薯条,边吃边走,从你身边经过的时候便会留下强烈的米醋的味道,这味道其实不难闻的,而且十分能够勾食欲。

英国的薯条和麦当劳里面卖的美式薯条是不同的。英式薯条的做法十分简单,就是把适合做薯条的土豆切成粗粗厚厚的长条,放在加了盐烧开的滚水中绰个五六分钟,然后捞出来,把水分沥干,用特制的炸薯条锅烧上一大锅油,温度控制在190度,然后就开炸,炸到薯条金黄为止。很多人家都自备这样的小锅一只,以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很多英国人都对麦当劳里面的薯条嗤之以鼻,因为那个东西太过细小,缺乏那种粗厚的薯条具有的外焦里嫩的充实口感,让人觉得不过是塞牙缝的东西,无法解饱啊。

说过了薯条再说鱼。用于炸着吃的鱼一般是大片的鳕鱼或是鲽鱼,一定要新鲜才好,实在没有新鲜的才用冷冻保鲜的。说来也怪,英国的四周都是海,但是海产品的价格却非常高,因为他们对于海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只有绝对合格的产品才能够上市,所以成本自然就高了。炸鱼的做法就更简单了,把鱼片表面的水分用吸水纸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拍上一层干面粉,就可以蘸浆了,面浆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面粉,加一点盐,用牛奶或者啤酒调成稀糊状就可以了,喜欢炸出发泡效果的可以用自发粉。OK,就是这么简单了,把蘸好浆的鱼下过炸就行了,锅要大一点,油温仍然是要控制在200度左右。鱼炸好酸黄瓜,或是小个的腌洋葱。

总之,说了一大堆,其实这炸鱼和薯条虽然听上去不是很健康,但是并不是要人每天都吃的,在英国这样经常阴雨连连的国度,这样一包荡漾着热气的实实在在的吃食绝对是祛寒解饱的好东西。可惜这样的大众饮食实在上不得台面,于是便心安理得地落户一个一个开门到深夜的薯条店里,用灯光和油香温暖着每一个夜归人。

说完了吃的,咱们再说说喝的。

英国人是很爱喝茶的。但是他们的喝法很是让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好好的红茶非要加上白糖和牛奶,弄得不伦不类的,喝上一口完全是糖水的感觉,这不是糟蹋东西嘛?而且现在很少有人真正泡茶叶喝,大部分人都是买现成的茶包,唉,我们做茶叶蛋用的也比这个要讲究些啊。

但是茶包也有不同的品种,喝起来口感确实是不一样的,而且英国人喝茶喝的其实是一种感觉,尤其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那喝茶就成了一种增进感情的仪式。不信?且听我慢慢道来。

英国人若是接待客人,寒暄之后第一句话必然是:“I’ll put the kettle on.”这个KETTLE便是家家必备的电水壶了。家用的水壶一般最大容积是两升,最小的有半升的,供人出门旅游的时候自斟自饮而用。有了这个电壶,英国人就不再用暖壶了,什么时候想喝茶就PUT THE KETTLE ON。这边厢水壶嘶嘶作响,那边厢主人(更多时候是主妇)便忙活开了,茶杯一溜摆好,每个杯子里下上茶包,一边闲聊一边向每个人确认:“MILK AND SUGAR?”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的人不要糖,有的人要一匙,有的人要两匙,还有的要代糖醇,有的喜欢茶包多泡一会,有的希望茶包泡一下就闪人,有的要牛奶,有的要奶油……总之,能够让所有的人都喝上称心如意的一杯热茶才是正道。其实真正的亲友或是至交之间早已不用过问,每个人的喜好早就烂熟于心。但是问一下总归是礼貌,万一有人突然戒了糖呢?但是亲友之间的问法就更贴心了,往往是沏茶人会把喝茶人的喜好问出来,比如:“MIKE,你的茶还是要两勺糖加全脂奶吗?”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主客双方虽未喝上茶,但心里已经是暖暖的,做客的知道主人好生了解自己,做东的则为自己的好记性感到骄傲。茶端上来之后自然要上饼干或糕点,英国人最喜欢的大概是巧克力消化饼。因为这个饼干脆生但并不过分地酥软,可以把它在茶杯里蘸了又蘸而不至于完全消失在茶里。一轮茶喝过之后,很可能要再喝几轮,至亲的好友之间会轮流去烧水沏茶,以示亲热,有的人还可能耍赖说某人沏的茶楞是比别人沏的都好喝,央他再沏一轮的。

在小孩子的心目中,能够用瓷杯子喝茶就算是长大了,因为家长送给他们瓷杯子便说明家长相信他们已经不会频繁地把被子摔碎了,而且喝茶所附带的那些礼仪更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和那些喝橘子汁的弟弟和妹妹大不一样啦。有一次帮朋友照看小孩,她家四个孩子,前三个女儿分别是12岁,7岁,和5岁,最小的儿子还在襁褓之中。老大已经俨然一个合格的小护士了,老三仍是最调皮的时候,老二则努力地向姐姐靠拢,经常作哲人状思考。到了晚上,该哄孩子们睡觉了,老大抱着小四上楼了,老二和老三要喝点饮料再睡。我问他们要什么,老三高兴地说要喝热巧克力,老二则沉着而庄重地说:“恩……还是给我泡杯茶吧。”那表情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无法拒绝。

TOP
21#

时令蔬果

来英国之前,我早就对季节没有了概念,因为各地普及的温室大棚为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各式各样的蔬菜水果。但是到了英国之后,我才知道虽然英国的气候终年都温吞吞的,但是蔬菜和水果则十分坚定地保持着自己的原则,不到季节绝对不出阁。第一次感到震撼还是刚来的时候,有一天怀念祖国饭菜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便想着烧个羊肉炖萝卜解馋,结果跑断了腿也没有买到一根白萝卜,最后不死心地问菜店的店员,为什么没有白萝卜。她先是一楞,然后理直气壮地解释说:“季节不到啊,小姐,要吃白萝卜再等两个月吧。”

从此以后便多了个心眼,在去超市或者菜店的时候把一些常用的蔬菜摆放的位置记下来,过一个月再看的时候,很多东西就已经下架,取而代之的则是当时的蔬果。比方说萝卜甜这样一来,我们也就有了期待,书店里也就有了四季菜谱,更重要的是,当你在心头上把某道菜的味道挂念了大半年的时候,真正吃到它的那一刻除了久别重逢的喜悦,还有对养育各种生命的大自然的一种感激。

SUNDAY ROAST

如果说法国最出名的是鹅肝,中国最出名的是烤鸭,印度最出名的是各种咖喱的话,那么在英国,除了圣诞节那一顿大餐之外,最深入人心的大概要数那隆重的SUNDAY ROAST了。

记得上学时候,有位仁兄为了学习英语,在每个单词上加中文注音,倒也照猫画虎地及格了,但是他的大作真的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里,比如“WHAT‘S THIS”下面注的是“我死你死”,而“MAY I HAVE A LOOK?”则被诠释为“美国人爱炉子”。其实不光是美国人,西方国家大多数家庭里都有一个烤炉,因为他们比较喜欢把肉食烤来吃。英国人民则把这种对烤食的热爱发挥到了极点,就连薯条他们都发明出了可以用炉子烤的半成品,被人们奉若神灵。

星期天在英国人看来是绝对的休息天,主妇除外。因为劳累了一周的男人们在星期天期待着他们勤劳的夫人炮制出一顿丰盛的午宴:SUNDAY ROAST。这顿饭听上去麻烦,其实做起来不难的,也不费太多的工夫。太太们一般在早晨把一块新鲜的好肉用棉绳扎紧,包上锡纸,放在烤2点多的时候,再把一烤盘土豆块放进炉子里一起烤,那土豆乃是用开水滚过,表面蘸了黄油的,烤熟之后十分可口。待到下午一点多,人们茶也喝过,报纸也看过,阳光也享受过,就可以准备开饭了。烤肉趁热切成片,土豆块烤得金黄,再配上清水煮好的时令鲜蔬,便是一顿香飘百里的SUNDAY ROAST。当然,还要浇汁才够丰美,这汁水一般用烤肉烤出来的汤汁加上高汤和淀粉熬制而成,但是要想方便的话也可以购买现成的浇汁粉,用开水冲开就可以使用。根据不同的肉类,还可以配上不同的酱料,比如猪肉一般配苹果酱,羊肉用薄荷酱,牛肉则用辣根酱,等等。

星期天,的确是美好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我们可以用美食把自己宠成贵族。

今天表一表让菜肴鲜美的小细节:高汤

小时候有一次在外面吃了一碗很普通的鸡蛋炒饭,但是那个味道之美无以附加,后来才知道在那个味精还并不很得人心的年代,大师傅炒菜的时候都要炝一勺高汤.北方的高汤基本用猪骨头熬,南方的鸡汤面和鸡汤馄饨也一度是我的最爱.爸爸说他年轻的时候常在馄饨侯快打烊的时候去买一只当天熬汤剩下的白切鸡解馋,但是熬了一天的鸡肉又散又柴,根本没有味道了.后来有一次我慕名去一家馄饨铺吃那里的招牌菜肉馄饨,发现架在柜台后面的大锅里确实翘出几对鸡爪,仿佛在为鸡汤验明正身,但是等着上菜的时候我发现服务员在趁人少的时候往锅里猛加一袋鸡精......

扯远了,下面正式说说英国的高汤.

英国的冬天比较阴冷潮湿,所以人们常以燉煮出来的菜肴作为晚餐,一则暖身,二则最大限度地吸收精华.在各式的燉高汤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什么主题的菜肴配什么高汤也绝不可含糊.虽然现在商场里到处有买标榜真才实料的高汤粉或高汤块,但是用起来的确不敌自己熬出来的高汤,关键时刻还是自己的厨房最可靠啊.

英国的高汤主要包括猪骨汤,鸡汤,牛肉汤,鱼汤和蔬菜汤.其中鸡汤应用范围最广泛,任何菜肴都可以放些,鱼汤主要用于海鲜类羹肴,蔬菜汤乃是素食主义者的最爱,而苏格兰地区的燉菜则多用牛肉汤提味.熬制英国式的高汤的时候要用多种蔬菜配伍,其中芹菜,洋葱和胡罗卜是厨师心目中的HOLY TRINITY,因为这三位蔬菜的芳香和甜美能够让肉类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经过多个小时的熬制,那种温婉而丰满的香气简直无以言表.当然,在调制西式浓汤的时候高汤的作用就更不必多说了.

去年我在学做意大利式烩饭的时候真的用一整只鸡配上所有的蔬菜和香料熬了一上午,最后浓缩出两升多的高汤,那烩饭自然美不胜收,没有用完的高汤被我宝贝似地放入冰柜冻成冰块,后来又用了几次,每次都是满堂彩.

不过最让我温暖的一锅高汤乃是别人为我熬的.记得那次我连夜赶论文,早上感觉着了凉,鼻涕眼泪一大把,但是那天又要交作业又要打工,没有时间照顾自己,于是我翻出半只冷冻的净鸡,把所有蔬菜挑料摆在桌子上,嘱咐当时的男友一定为我熬出一锅汤来,我晚上回来下面吃.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多原料的男友一下慌了神,不顾刚下夜班的疲惫,在我走后仔细读了一个小时的菜谱,连续三个小时细心看护在炉灶旁,终于在我回家之时捧出了一锅滚烫的鸡汤.我随即盛出一部分汤和锅里的肉和蔬菜,在里面下了一小包意大利面,又燉了半个小时,然后连汤带菜狠吃了一大碗.转眼之间锅里剩下的东西全进了男友的肚子.....后来无论再怎么熬制,我始终无法超越那锅鸡汤的味道,问他加了什么秘密挑料,他总笑而不答,或者肉麻地说:“这就是爱的力量嘛...“

PS 西式鸡汤熬法/p>

原料:鸡一只斩成大块,或相当重量的翅尖,鸡腿,鸡骨架等
洋葱两只,不剥皮,每只切四瓣
芹菜两三根,不去叶,切成粗段
胡萝卜两三根,刮皮,切成粗段
一小把欧洲芫荽(非必要) 一小撮百里香(非必要)
两片月桂叶
黑胡椒十几粒
水四升
 
熬汤之前先把洋葱和鸡块在锅里干煸一下,直到二者表面微微呈现棕色为之.第二步是加水,用大火烧开以后撇去浮沫和杂质,然后把其他原料加入锅中,小火熬制三个小时,其间要避免原料糊底.熬好之后把汤箅出来,晾凉以后撇去浮油就可以使用了.熬汤之后的鸡肉可以剔下来加在燉菜里,一点也不浪费.

TOP
22#

瑞士人竟然是这样煮鸡蛋

瑞士是世界上的“首富之邦”:人年均收入5万美元,名列全球第一;失业率3%-4%;每两人拥有1台电冰箱和1辆汽车。“我们没有资源,有的只是两只手。”富得流油的瑞士人把这话当作口头禅,他们崇尚自然而简单的生活。 

瑞士人经常开车到边境的法国小镇选购食品,那里的奶、肉、蛋的价格比瑞士便宜40%。主妇买菜用筐,商店里的包装袋是纸袋。家庭用的洗涤用品大都是买简装的,回家后往旧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旧报纸和无用废物分类装入扎口的塑料袋中,以便统一回收处理。过时的旧物放在家门口,过路人觉得需要,可以把这些旧的家具、自行车或电视机抬回家去[美食杰]

瑞士的水源比较充足,但人们用水一点不浪费,所有废水都要集中处理后才能排放,净化后的水还用来洗衣服。通过下水管将雨水接进贮水池里,供冲洗厕所、洗涤衣物之用。住宅的内部装修大都用纯木材,自然、精致,虽然简单,但质量较好。 

如果组织国际性的会议,订购的是最便宜的航班往返飞机票,会址选在交通方便、租金不高的宾馆,且能代办午餐,为与会者提供一杯免费茶水,多喝自己掏钱。饭店不用一次性餐盒,吃多少买多少,浪费者以罚款处之。不管招待谁,都是三道菜。 

在全国各地开办一个新法煮鸡蛋的训练班:在深平底锅里放一厘米深的冷水,把一只鸡蛋放进里面,水一沸腾,立即关掉电源,让余热将鸡蛋煮熟。这样做,比煮熟鸡蛋再关电源,可以节约一半电能。 

在全球首富的国度里,瑞士人就这样节俭地生活。不是少数人少数家庭这样做,而是全体国民都如此,不求奢华、不摆排场,重实用、讲实惠。富裕也许并不难,难的是富而不侈,始终守住节俭的心态。

TOP
23#

有征服欲的法国美食

对钟情于法国这个浪漫国度的你来说,法国菜或许可以温柔地征服你的胃与你的心。“梦巴黎”、“塞纳河”……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让你感受的是活色生香的都市生活,是桨声灯影里的异国风情。

法国美食天堂的声名,与时装、香水、法国人的浪漫一起扬名世界。而在广州的法国菜,又有哪些诱人的因素呢?

法国菜讲究形式与味道兼美

鹅肝酱:又爱又恨

曾听朋友形容鹅肝酱味同腐乳,认为无甚特别可言。心下同情此君也许不幸为“假冒伪劣商品”所蒙骗。其实要验证鹅肝酱是否浪得虚名,你需要一尝正宗的鹅肝酱。

在法国居住了近二十年的章先生,对法国食物早有心得。他称,在法国许多大餐厅里,制造鹅肝酱是入厨多年,技艺几近炉火纯青的大师傅们的绝活。现在广州的法国餐厅多是由法国“原装”厨师主理,鹅肝酱也多从法国进口。在几百种口味的鹅肝酱里选择一款合适广州人心水的,这就要考考餐厅经营者的眼光与味蕾了。

鹅肝酱自然是用鹅肝制成,因此里面如果含比较大块的鹅肝,价钱虽然高昂,腥气也比较大,广州的食客未免能接受。因此经过多番细心挑选后,章先生终为自己开的法国菜馆选定了一种口感好、鹅肝含量适中、腥味比较淡的鹅肝酱,客人们对此赞不绝口。

鹅肝酱配上收藏有年的葡萄酒,才算是享受。当然,要享受这样的美食配搭,所费也是不菲,嘴巴受惠,而钱包却在喊伤,鹅肝酱真是叫人又爱又恨!

法国蜗牛:“中国制造”

提起法国菜,不能不提法国蜗牛。不说不知道,原来无论是法国还是本地的专做法国菜的餐厅,用的蜗牛也多是“MADEINCHINA”(中国制造)。因为在中国许多地区,都有这种食用蜗牛的养殖场。而且这些蜗牛还必须是弄熟以后,装到密封的罐头里去才算是合格的产品,因此法国蜗牛无需标榜用料的新鲜。

要把蜗牛泡制得有滋有味,餐厅的厨师们就要使出看家本领了。其中一种做法是先把蜗牛肉和蜗牛壳分离,用白兰地、牛油、蕃茜等调料帮蜗牛肉“装身”,烤制后再放回蜗牛壳里上桌。这时的蜗牛肉野味之余,肉汁仍然丰富,给人痛快淋漓之感。

香草茶:浪漫诱人

朋友中有一位大小姐最近从法国满载而归,带回来的一大堆时尚品中竟有一些貌不惊人的茶包。朋友们不觉惊讶:法国人的茶有何特别?大小姐不无得意地解释:在法国,香草茶是一种时髦的饮品,拥趸如云。而法国有名的香草茶专卖店,则是座落在名牌云集的著名的圣·多诺街上。

法国香草茶,像我们平常饮用的袋泡茶一样包装,只是茶包并非纸做的,而是用精细的纱布制成的。水果香草茶在香草茶家族里是比较有名的一种,光它的味道就有十余种之多。细品该茶,只觉香气四溢,往往是茶未到,香气已先行攻占了你的鼻子。这种纯正的香草茶,目前广州市面上还很难找到,而法国餐厅就有供应,全靠店主从法国带过来,身价当然不低:小小一壶须28元。

TOP
24#

埃及饭浓郁阿拉伯风情

埃及的食品制作带有浓郁的北非色彩和阿拉伯风情。一种在面粉中添加蜂蜜、维生素、调味料的机制发酵面饼,备受各阶层人士欢迎,政府对其也给予补贴,售价低于面粉。当地大米较少,要实行定量分配。埃及人还特别喜欢吃甜食,这些美味食品不仅是斋日必备,而且平时朋友聚餐请客时也必不可少。其中最著名的是“库纳法”。其做法是把白面调成糊 状,把大盘子或平底锅上放好奶油,然后放在火上;再把调好的面糊放在漏勺里,均匀摇晃,震动勺把,使面糊从勺孔中下落成细丝,落在加热的平底锅上,将面丝煎至微脆,就制成了“库纳法”。斋月里受欢迎的另一甜食叫“盖塔伊夫”,这是类似我国饺子的食品,不同的是它的个儿大,3倍于我国的饺子,而且“饺子馅”是由葡萄干等干果制成的,包好之后不蒸不煮而是下油锅炸。

埃及有两种风格的烹饪:在富贵家庭流行法国烹饪和意大利烹饪,在贫困家庭则以阿拉伯烹饪为主,辣的菜肴是埃及大众喜食的风味,多种菜肴成份中,都加有葱、蒜和辣椒。

埃及烹饪原料的特点是:广泛使用大米、黄豆、羊肉、山羊肉、家禽和鸡蛋;大量食用山羊汤以及酸制品;也喜欢用蔬菜作菜肴;在沿海区域流行鱼肴。但有一点特殊,那就是埃及人不吃猪肉。

埃及人吃的面包,有玉米的、大麦的和高粱的。大米不仅当作配菜,也当主食。他们把大米的食品称作“罗泽特”。类似的饭,还有“府第·孟妥孟斯”,是用红豆与柠檬、植物油、大麦米等一起焖的。与饭一起吃的是“埃里·玛洛克歇”,即以肥鹅、肉汤为主料,加香料草、炸过蒜和香芹末制成的汤。在焦炭上烤的羊肉,以及在街上卖甜食“巴巴甫”(象冬天在巴黎卖的炒粟子一样),还有土豆制品等,都是埃及人喜欢吃的食品。非常流行的小吃有枣子、特别甜的柠檬和由杏仁面团制的“卡那华”、糖浸蒜、炸豆球以及土耳其杏仁等。主要的热饮料是茶,冷饮料中最流行的是冰镇水果汁和甘蔗汁。

TOP
25#

酸甜醒胃越南菜

风水轮流转,在广州这个融会各地美食的大都会里,饮食“风”是经常变换风向的,看看新开业的食店多以何种饮食风格为经营重点,便知此时流行的是什么“风”。记得两三年前,无国界、私房菜之风甚烈,以此为卖点的新张食店在街头巷尾便顺势多了起来。
若问起去年哪种菜系升温势头不错,笔者倒觉得越南菜应记上一页。从年头到年尾,均有多间越南菜馆新开业,如农历新年前新张的“越来香”、4月迎客的越雅轩,再到年尾开 业的“大头虾”、“好栈”,反映出越南菜清淡适中的独特口味逐渐为广州人所接纳、认同、喜爱,今年的热力将持续升温应是意料之事。

越南离我们不远,去过旅游的也大有人在,但总觉得与背负着不少苦难的越南人在心灵上的契合过程,不如越南菜在广州的发展来得畅快淋漓。(文/梁钰婕图/关嘉莹)

生菜包
越南盛行以生菜包裹油炸及烧烤的食物,他们认为这样能中和燥热,吃起来会非常清淡爽口。

越南甘蔗虾,外皮金黄酥脆,虾肉鲜嫩同时又吸取了蔗的清甜,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此菜的正宗食法是:抽出甘蔗,将虾卷连同米粉、小黄瓜包裹在生菜里,蘸自调的鱼露吃,最后将甘甜的蔗枝咀嚼吮汁以降火。


越式沙律

与西式沙律常用沙律酱不同,越式沙律多用香茅、金不换、薄荷加上酸辣汁来调味增香。

虾沙律,大头虾肉质鲜甜,虾头的膏特别丰腴酥香,盘底里一点不漏地吸收了大头虾虾汁和虾膏的青瓜和番茄更被消灭干净。据说,越南人食用大头虾时,为了保持其鲜美,大多用水蒸熟后蘸胡椒盐、柠檬汁吃,尝的是虾头里又厚又黄的虾膏。

越式酸辣汤大概是最大众化,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热汤。它主要是以生鱼为汤底,加入虾膏、蟹膏,再配以番茄、酸梅、辣椒加以清炖,最后洒上少许法国红酒,有点像法国海鲜汤,味道非常酸、鲜,除了当汤喝外,也可泡米粉或饭来吃。


酸辣汤

海鲜酸汤,可说是海鲜大杂烩,虾、鱿鱼、越南芒鱼共冶一炉,一起担当着增鲜的角色,菠萝、番茄增色,酸菜叶、芫茜叶增香,最少不了的是越南酸梅子来协调各材料的味道,令汤酸甜醒胃,鲜香无比。

生牛河
生牛河是越南出了名的庶民料理。最美味所在是汤底,以牛腩、牛骨、花椒、八角、香茅、香叶、白胡椒粒等煲足8小时,煲的过程要不断去掉煲出来的杂质,最后出来的就是牛肉清汤。生牛河上桌时还会附上番芫茜、金不换、芽菜、辣椒、青柠、辣椒酱等,这些都是带起生牛河味道的泉源。先在下配料前喝一口汤,感受一下汤底的原味;然后将芽菜、金不换及番芫茜放进汤内,味道才得以散发出来;最后榨点青柠汁出来,就可以正式品尝。

特别牛肉粉,在香港酥杏小盎鸪鸪汤汁而变糊。

越南咖啡
与其他餐馆不同,越南餐馆供应的是滴漏式咖啡:将越南原产咖啡豆磨成粉末后,置于状如迷你高压锅的冲泡器皿中,然后将冲泡器搁在咖啡杯上,冲入开水,任浓郁的咖啡汁由冲泡器底部的小孔中流入杯中。

名词解释
越南菜

比起其它东南亚料理,越南菜口味显得清爽顺口。它受中国菜、法国菜的影响最大,融合酥形饮食文化,烹饪上重清爽、原味,以蒸煮、烧烤、焗焖、凉拌为主,热油锅炒者较少。即使是一些被认为较“上火”的油炸或烧烤菜肴,也多会配上新鲜生菜、薄荷菜、九层塔、小黄瓜等可生吃的菜一同食用,以达到“去油下火”的功效。

越南菜非常注重色、香、味,鱼露、葱油、炸干葱和花生碎粒是烹调时用于调香的四大金刚;而香料的使用则是越南菜的重中之重,越南香料都是用新鲜的植物来做的,鹅香草、蓝香、林香叶是每道菜必放的香料,给越南菜增添了特有的风味;在吃越南菜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鱼露的使用。越南的土制鱼露,堪称餐饮一绝,其貌不扬,但蘸上食物放进口后,却又有种说不出的美味,且带有旋转的回味,所有浓腻化不开的菜,若放少许鱼露便有清新的风味,据说鱼露是越南妇女身材窈窕的秘方,相当滋阴。

TOP
26#

澳大利亚的中华饮食文化

对于大部分居澳中国人来说,基本上把菜篮子分为两个部分,即中国部分和“外国”部分。中国部分主要由中国杂货店供应。在澳大利亚各主要城市都有中国杂货店。在华人集居的地区,中国杂货店已形成市集规模。因此,不必担心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菜篮子缺少中国特色,不必担心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饭桌上缺少传统风味。

中国杂货店供应从中国各地和东南亚各国进口的各种南北杂货、土特产和调料,如冬菇、木耳、酱菜、茶叶、广式汤料和油盐酱醋等。也供应中国蔬菜,如青菜、菠菜、大白菜、韭菜、香菜、豆苗等。也有中国特色的副食品,如豆制品、面制品、家禽什件、猪牛下水等。也有速冻的中国点心,如包子、小笼包、水饺、汤圆、春卷等。[美食杰]

此外,大部分中国人购买肉类食品也喜欢在中国杂货店,因为中国杂货店供应的肉类比“外国”店新鲜、少肉臊气且便宜。“外国”的菜市场(marker、supermarket)主要指超级市场和农贸市场。超级市场大部分联锁化、系列化和规范化,里面供应各种水果蔬菜、牛奶制品、糖果饼干、肉类和各种日常用品,其情形和中国的超市差别不大。每个大城市都有农贸市场,一般逢周末营业。农贸市场主要供应蔬菜和水果,价格相对便宜。逢周六收市时,更以“一元一箱”为号召叫卖。

中国餐馆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澳大利亚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餐馆,一类是以华人为主要顾客的餐馆。前者供应的“中国菜”千篇一律,以柠檬鸡、咕噜肉、蜜糖虾等适合西方人口味的菜为主。后者则荟萃中国和东南亚的名厨高手,烹调各帮菜肴,其质素可与国内餐馆媲美。由于中国餐馆数量太多、竞争激烈,从而使得在中国餐馆的消费是各类餐馆中最经济的。

TOP
27#

吃在韩国

说起吃,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所以中国人到国外,无不觉得没的吃。韩国虽说是近邻,但毕竟还是有差异,不少人甚至说,到韩国吃饭就像进了庙,言下之意就是缺油水。的确,韩国的饮食以清淡为主,但这并不代表韩国没有美食。

都知道韩国的泡菜很有名,这泡菜就是韩国的第一美食,营养好味道好还美容,是韩国人顿顿离不了的菜。除了泡菜,韩国人还离不开辣酱,泡菜里有,烤肉上有,面条里有,海鲜上有,生菜黄瓜蘸辣酱就是一道菜。可以说,韩国菜的特点之一就是辣。这种辣和中国的辣不一样,中国的辣是香香的。

韩国有一种小吃,类似中国的年糕,圆柱形,长长的被切成一小截一小截,放在煎锅里用红红的辣酱拌了,煎熟吃。在很多饭食中都有这种配饭。

煎饼也是韩国比较有名的食物,但比中国的厚,里面常常夹着鱿鱼丝之类的东西,而且多是手掌大小,卷起来很方便。还有一种用土豆粉做的煎饼,要蘸着调料吃,味道很好。类似中国的饭食还有饺子,大多是煎饺、蒸饺,馒头也有,只是都带甜甜的馅,好像厚皮的豆包一样。

韩国的冷面想必都听说过。在冰镇的甜酸冷汤中,放着一团细细的面条,上面卧着两块白煮蛋,还有两片水梨或萝卜,十分好吃。冷面主要有用荞麦面做的平壤冷面和用土豆做的咸兴冷面,食用方法也可分为加汤的和用辣椒酱拌的两种,口感十分筋道光滑。炎炎夏日,盘腿一坐,来一碗加冰冷面,爽呆了!

韩国人请客吃饭一般都是吃烤肉,就是将牛肉或牛排用佐料卤腌好,放在铁板上烤熟。蒜、辣酱、生菜叶、泡菜自然少不了,高级一些的就多几样海鲜,用菜叶包着肉吃,味道很不错。还有一种火锅,类似日本火锅,其实就是煎锅。在平底锅里放上肉片、洋葱、金针菇等,加入酱油,煎熟蘸调料吃,就是味道有点甜,吃多了有些腻。韩国人不喜欢油腻,当锅里的肉渗出油时就用纸巾吸去。

一次,有位朋友请客吃牛排汤。我想一定很好吃,排骨是我的最爱。端上来一看,砂锅里孤零零几块大排,清汤里洒着几点葱花,味道清淡极了。他们早就把油撇掉了!我只好吃泡菜下饭。

拌饭也是韩国有代表性的美食,就是把白米饭盛在用石头做的厚重的大碗里,那碗烧得热热的,放入肉、蛋、豆芽之类的菜,加进辣椒酱拌匀后吃,味道并不十分好,但是有锅巴,脆脆的很香。

韩国人很讲究滋补,他们在三伏天也要吃参鸡汤。参鸡汤是用童子鸡加糯米、人参、枣等炖至烂熟,蘸盐吃,据说很有营养。说起汤来,还有用牛骨牛肉熬制的牛肉汤,味道很鲜美。

虽然我并不很爱吃韩国饭,但是挺喜欢他们的各种餐具。据说韩国餐饮受古代皇宫生活方式的影响,比较注重形式,讲究餐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不锈钢筷子和带盖的小碗。筷子比中国的木筷短一点,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上面刻着精美的各色花纹图案,吃饭时不小心掉下来砸在脚上很疼呢。刚到韩国时,我以为那些小小的带盖的不锈钢碗是手炉,捂了好大一会才发现里面有米饭。

可能是泡菜多的缘故,盛泡菜的器皿也就丰富多样,方的、圆的、多层的、单层的、塑料的、陶瓷的……最叫我惊奇的是,他们吃饭时常常要用一把大剪刀。这把剪刀,吃冷面时剪断长长的面条,吃泡菜时剪泡菜,吃烤肉时剪烤肉,总之,是用餐时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韩国的饭馆吃饭,一般都是脱鞋上炕盘腿就餐。房间小小的,桌子矮矮的,要是人多如宴请时,这些小房间的墙壁就像百叶窗似的可以拉上去,要多大空间随时可以变化调整,十分方便。客人们通常都是分坐在一张张方桌两边,房间多长桌子就可以拼多长,这让我想起幼儿园小朋友排排坐分果果的情景。

韩国也是一个多礼的国家。吃饭还好说,喝酒可就不一样了。他们给别人敬酒时,拿着自己的酒杯,递给对方,倒酒半杯,被敬者转身、背脸、仰头喝酒,再回敬。喝酒时给人一个后脑勺,真有意思。

TOP
28#

日本料理的用筷礼仪

1、取筷子时要以左手托住
拿筷子的第一步骤,即是拿取的方法。实际上接触筷子的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但无名指和小指也需紧靠中指。首先以右手拿住横放的筷子中央部,再以右手从下托住,并将右手滑向筷子向右端,然后,手掌反转朝上,移向筷子中央位置。当拇指移至中央上方时,应紧拿住,接着放开左手。

2、卫生筷应上下分开
一般待客时多使用卫生筷,不过,较正式的料理店所使用的,则是木纹清晰的杉筷等高极品。要拉开卫生筷时,首先需以前述正确的取筷方法,横拿住筷子,再双手上下逐渐拉开卫生筷的动作也不可太过夸张。还有,除了极简陋的筷子外,拉开后磨擦筷尖,可说是相当不好的习惯。

3、手中有碗时筷子的拿法
吃日本料理时,大多是手中端着碗进食。假如手里已拿着筷子,再以同一手取碗或放下碗,虽没违反礼节,但手中没有筷子,能伸直全部指头去取碗,姿势会更为优雅。如果手中已有碗,拿取筷子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当用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或无名指和小指之间)夹住筷子左端,然后右手反转拿住。

千万别忘了,每次要拿碗时,一定要先放下手中的筷子。也许各位觉得这很麻烦,但只要习惯也就成自然了。

TOP
29#

非吃不可的澳大利亚美食

袋鼠肉:袋鼠肉的口味和牛肉有点相似,但没有牛肉吃口嫩,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品尝一下作为澳大利亚国兽的袋鼠肉,无疑另有一层文化上的滋味。袋鼠肉在大部分州允许销售,一些肉店有鲜肉供应,一些餐馆有袋鼠肉的餐肴,价格和牛肉接近。

烤袋鼠肉


吃烤袋鼠肉时用的佐料一般是盐、胡椒和柠檬,最好再加上一点辣椒,因为袋鼠肉微酸,不太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蘸点辣椒再吃不仅可以压住酸味而且非常可口。

皇帝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3 10:19:42编辑过]

附件: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注册
TOP
30#

惯 墨西哥美食攻略

相信很多人都在电影中看到过美国西部牛仔那粗犷、豪放的迷人风采吧,其实不只是美国才有牛仔,墨西哥也有。那卷边的宽沿帽,那粗犷的衬衫,当然,还有那美味的烤牛扒。最近当听到朋友介绍说广州有家酒店近日推出“墨西哥风情自助餐”后,忍不住前去一试,吃起来那种辣辣香香的味道,不同于四川火锅,不同于马来咖喱,也不同于日本芥末,这是来自美洲的牛仔风情的香辣味。如果你也想当一回牛仔,或是领略一番牛仔风情的话,赶紧约上三五知己亲自体验一下墨西哥的牛仔风情吧。

龙舌兰酒
龙舌兰对于墨西哥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龙舌兰叶可以造纸,而龙舌兰的花朵十分尖锐,据说可以当作武器。而如今,龙舌兰最重要的作用是制造龙舌兰酒(Tequila)。用龙舌兰叶酿制成的龙舌兰酒是墨西哥一大特产。龙舌兰酒的度数比较高,喝起来会有一些辣辣的而带香甜的感觉绕于舌尖,缠绵于喉,爱喝酒的朋友不妨一试。

西哥音乐让你起舞
谈到吃西餐,人们可能更多光顾的是法国、意大利、德国和俄式餐厅,却对墨西哥菜缺乏了解。殊不知,在当今世界权威美食家的眼中,墨西哥菜肴是和法国、印度、中国和意大利菜齐名的世界五大菜系之一。

走进墨西哥餐厅,就被里面的服务员吸引住了,一个个漂亮的女孩,戴着墨西哥所特有的宽沿卷边牛仔帽,穿着浅格子的衬衫,而且还十分帅气地在衬衫下摆打了一个结,合身的裤子不松也不紧,自有一分悠闲和自在。餐厅里播放着十分地道的墨西哥音乐,随着这欢快的节奏,让人也不由自主地欢乐起来,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跟着节奏来一段墨西哥牛仔舞。

尝一回天下第二辣
在自助餐区的墨西哥菜肴不算是最多的,但却十分的精致,看得出来是经过厨师精心挑选,才介绍给广州顾客的。有许多的菜式是我从未看见过的,但看上去却是色彩丰富,格外诱人的。

据餐厅经理介绍,其实墨西哥菜肴的特色就是口味浓厚、色彩绚丽。拿ceviche来说,它是一种鲜为墨西哥美味。当地人把刚捕捞的各种海鲜浸泡在胡荽汁和酸橙汁中,用纯天然的方法腌制而成。还有一种口味独特的pipianes,它的调味汁取自花生、南瓜子和辣椒。也许你想像不到,一种叫莫力的调味香辣酱,完全继承了十七世纪的一个复杂的异域菜谱,它需要混和100多种原料才能制成它那特有的口味和诱人的深棕色,因而制作美味的莫力酱成了厨师们一显身手而又颇费气力的工作。

而另一方面,墨西哥是辣椒的发源地,全球约一半辣椒都生长于墨西哥境内,红的、黄的、青的、绿的应有尽有。墨西哥不仅是天下第一辣国,而且它的辣椒是世界上第二辣的辣椒,过百种的辣椒,新鲜同晒干的名称各有不同,炮制方法亦多不胜数,如用于腌肉、煲汤、烧烤、沙律、糖果、饮品都有,真可谓是无所不辣。

Taco和玉米饼
数百年来,玉米一直是墨西哥食品中的主角。而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Taco饼也是墨西哥最基本、也最有特色的食品。这是一张用玉米煎制的薄饼,煎好后形成一种荷包状,硬硬的,脆脆的,吃的时候,顾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碳烤的鸡肉条或是牛肉酱,然后再加入蕃茄、生菜丝、玉米饼起司等等配料,看上去颜色格外丰富,就好似一件艺术品一般。包好以后,放入嘴中一咬,外面脆生生的,而里面却有香、辣、酸、甜各味俱全,刚柔相济、多味混杂,真叫人“爱不释口”。

此外,还有一种玉米饼,形状要小些,吃的时候,沾着各式各样的墨西哥酱吃。当然,这些酱汁九成以上是辣椒和番茄调制而成的,有的在里面还加入了芒果,自有一种天然的香味。

香辣牛扒
通常在餐馆里吃的牛扒,多数人是不加任何调料的,有时顶多加一点盐。不过墨西哥的牛扒却不一样,你可以看见它是先用辣椒、盐等调料腌制好的,煎好后,即使不浇汁也非常够味。值得一提的是,人们通常认为新西兰的牛肉是上品,其实墨西哥的牛肉与新西兰的牛肉也不相上下,滑嫩清香。

豆类食品
和玉米一样,豆类食品也是墨西哥饮食中很重要的原料。墨西哥人很喜欢吃豆子,也发明了许多豆类食品的做法,比如辣豆烧牛肉、凉伴青豆等等。

小贴士
自助餐区内除了有墨西哥风味的食品外,还有不少的其他风味的食品,比如生蠔、三文鱼、各式精美的蛋糕、布丁,当然还有香甜的冰淇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