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命与健康de 分子态饮品

十九世纪,人类的饮食观念是吃饱、吃好。二十世纪,科技进步延伸了人的感觉器官,人们发现了食品的五大营养素,认识了它们对人体的营影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饮食观念从吃饱、吃好,向吃营养,吃绿色,吃健康发生了不断的转变。到二十世纪末,又提出了分子食品的理念。
什么是“分子食品”尚无定论,简单说就是:有独特的分子结构,能保持人体各项化学反应正常进行的“全营养、全吸收”的环保绿色食品。这类食品首先要求:配方要科学合理,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加工过程不产生废物,对环境没有污染。食入后能使人体真正满足遗传基因信息生长发育的需要,能保证人体长久地维持成熟期的健康状态,能有效地抵抗和延缓衰老现象。还能有针对性的调整营养缺乏、营养吸收障碍,改善“第三状态”,成为无疾病状态,达到食用量最少、食用方法最方便、作用效果最直接。生产这类食品是人类梦寐以求愿望。
因此,许多国家的营养学家、生物化学家等,为研究开发这类食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时间。在认识食物、提取物质,合成产品等方面及消化吸收代谢等不同领域,进行无数次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在不同阶段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没有找到经济适用的原料等原因,分子食品没有投入工业化生产。
奇特的是一个搞标准计量外行人,在这一领域却捷足先登,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果。十年前李清智工程师,在一次检测试验中发现“林蛙输卵管”中的肽蛋白,是一种能制成分子食品极好原料。这种肽蛋白,具有高生理活性,不仅营养素齐全,是传统的滋补保健品,而且可以高效乳化脂肪,使之形成溶于水的微胶粒体。小试后验证这种微胶粒体能啮合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合理添加辅料,可使营养素之间产生协同作用,能成为具有高生理活性的功能团。应用这种技术采用现代食品加工设备,以月见草、沙棘果等药物油为主料,能制成液体、胶体、固体三种不同形态的接近于分子食品的健康饮品。为山区养殖林蛙和种植药用油植物开辟了无限的市场。
根据这一发现,李清智工程师以生命科学和营养学为依据,边学习边实践,阅读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请教了许多专家教授,对科学利用这种肽蛋白,特别是可乳化油脂的特性,进行了艰苦细致的研究试验。三年后用一个简陋的试验装置合成了一种色泽洁白,明亮的,具有“初乳”意义的“人工奶”。
为开发这一技术,几个好友倾家所有集资五万元资金,建立了特思奇技术研究所,意识是:用特别的思维观念,创造奇迹。又经历了艰苦的三年,筹集了三十几万的资金,研制装配了中试生产线,在省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的支持和配合下,称为“中国林蛙乳”新产品通过了吉林市科委、吉林市食品工业局技术鉴定。被破格推荐为吉林省名牌产品。
这一实践为发展分子态健康食品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在研制过程的饮用效果试饮过程中,无数的个案证明了这种生物制品不仅保持了林蛙输卵管(哈蟆油)原来的滋补营养肾、肺和增强免疫力作用,而且新形成了迅速改善供血质量,清除体内脂褐色素和氧自由基;快速修复消化道损伤组织,提高和改善脑记忆力等明显的效果。在抗衰老、抗肿瘤、降血脂、预防感冒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种饮品适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发病率高的市场需求。如果按奶制品的1%销售量计算年可达到上百亿元。
制约这种产品生产的最大因素是肽蛋白数量不够用,因为这种高活性肽蛋白是从雌蛙体的输卵管中用简单方法获取的。中国林蛙历经上万年的演化,其物种基因决定肽蛋白具有乳化脂肪的生物特性,是其它物质所不能替代的。据测试,2克肽蛋白经过技术处理后可乳化80克油脂,使其成为分散于水的乳液。要生产这种产品必须大力发展林蛙产业。特思奇技术研究所李清智工程师等人遵循蛙吃虫,虫吃植物的逆向原理,利用五年时间研究发明了“林地两步养蛙法”技术,即用加工粮食的剩余物糠麸,饲养黄粉虫,使其生产的幼虫能与林蛙的蝌蚪同步发育,成为变态后仔蛙的开口饵料,在围栏内人工监护下使仔蛙度过危险期,然后放入林地野化,加之性控技术大的运用,从而大幅度提高林蛙在林地放养的成活率,大量繁殖相同于野生蛙的雌性商品蛙。
这种“林地两步养蛙法”消耗的只是极少的糠麸和围栏材料。据实验五公斤的糠麸价值人民币5元,可饲喂2万条黄粉虫的幼虫,可使1000只仔蛙度过登陆危险期,放入林地后可回收成蛙100-300只,回扑率是目前封沟养蛙的十至三十倍,产值可达200-600元,再扣除围栏材料和越冬池折旧等费用,投入产出比可达1:10以上。因此20世纪用于喂猪禽的糠麸派上了用场,转化成了十分珍贵的肽蛋白,其价值增加40多倍,成为21世纪独一无二的分子食品的主料。据初步统计和测算将第二松花江上游的林地用两步养蛙法,可年生产林蛙50亿只以上,一产增加值可达200亿元,可成为振兴东北经济,富市裕民一个新的增长点。
目前,桦甸市特思奇技术研究所正在运用这一专利技术,正在组织资金筹备生产这种定名为“分子态健康饮品”乳液,同时进行胶囊和冲剂等不同形态的健康饮品的研制开发工作。相信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突破传统的营养食品只能从肠道吸收的理念,制成可通过体内、体外、体间三种吸收形式的,与人类生命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分子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