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起来,这是许多年前的事。   1982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中午,我和同事小万去新华书店闲逛。这家书店门面不大,柜台排列成门形,四周墙上挂满了各种挂历。时值午餐时间,店内没什么人,只有一位中年男子在值班。     我俩进了店门,先浏览起了挂历,最后在一副中国古代名画挂历前停了下来,画面风格全然不同于其它挂历,一种古朴的艺术魅力把我俩吸引住了。     那位售货员看见我们停在这副挂历前指指点点,不等我们开口,马上从货架上取来一本,摊开放在柜台上,任我们翻看,同时微笑着说:“二位真有眼光,识货!”听了这暗含着恭维的话,我们也颇为得意,仔细欣赏了一番后,一看价钱:“好家伙,五块四!”要知道,这个价钱在当时能买8斤猪肉,相当于我月工资的十分之一。     我俩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太贵了!“贵?十二幅名画,五元四角,一幅才多少钱?”中年男店员说,又指着挂历的一页感叹:“真是好东西呀!”这页挂历的图为唐伯虎所作,诗、书、画三者俱佳,确实不错,我们心有同感。没说的,我俩同时掏钱,一人买了一个挂历。     事过多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觉得真是买了一件宝贝。只是回想起这段经历,仔细回味才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们最初进店时,纯为浏览,并未打算买任何东西,更不要说买挂历了,当时我俩月工资都是五十几元,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都不轻,却鬼使神差地买了一件奢侈品。这让我不得不佩服这位中年店员的推销手法。     这位店员的高明之处首先是他的敏锐观察力。一进店门,我俩就被这副接历吸引住了,说明我们对它产生了兴趣;另外,我们二人都架着度数不浅的近视眼镜,一看便知是知识分子。有了这种判断,他断定这副挂历在我们的心目中价值颇高,我俩就是所谓的潜在顾客了。所以他很快地取来接历让我们仔细欣赏,又针对性很强地说了那么三言两语,尤其是“二位真有眼光,识货!”真是找准了敏感点,事实上我俩都喜欢中国古代艺术,常在一起讨论,并且自认为眼光不凡,鉴赏力颇高。中年店员这句话无异于挠着了我们的痒处,必然引起共鸣,推销第一步已经成功了。后来一看价钱是五元四角。这对于当时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消费掉这么一笔数目的钱并不是一件十分潇洒的事。在买与不买相持不下时,中年店员的一句话使我们拿定了主意:“十二幅名画,一幅才多少钱呀!”是呀,一幅才四角多钱。确实不贵。这种价钱分解术在节骨眼上恰当地运用,终于促成了这笔买卖。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逢想起这事,我就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推销员,都在随时随地推销我们的思想,推销我们的看法,说服人们接受我们的意见,并且按照我们的意图行事。推销能力实质上就是一种说服力。不知道那些职业推销员们是不是同意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