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散文]绍 兴 散 记


绍 兴 散 记
   宜兵
  
  
   古 山 阴 道
  
  
   去年在萧山出差。六月,已是能感受到太阳的蒸热时节。一天大约是在早上几时,我和韩老师等人由萧山去绍兴。走时乘坐一辆很旧的大轿车,车虽旧,行驶速度却很快。坐在靠窗口的坐位上,能感受到微风轻拂面庞的怡情。
   萧甬公路两边,一望无垠的田野上,绿油油的水稻,覆浙东大地。遥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峦,黛青透逸地浮漾在广阔的原野。
  靠着公路,一条明的小河蜿蜒流过。河并不宽,河面上飘浮着一条条乌篷船,船尾都坐着一个中年或老年人,他们有节奏地划动着一根大浆,悠悠而过。
   河岸边,稻秧,菁草和那浆声,汽车喇叭声,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可惜,没有静。杭甬高速公路正兴建,建设者们马不停蹄,夜已继日地施工,压路机,绞绊机,马达声,汇集出一曲建设交响乐……
   中国丝绸商城---柯桥,到了。又很快地离车远去。
   还没来得及仔细遐思这水道纵横、湖塘密布的浓郁水乡秀色,便听人说了声,绍兴城到了。
  
   咸亨酒店
  
  
   沿着解放路向南走,不远,很快便到咸亨酒店。它座落在鲁迅路东昌坊口,店铺临街开门,现在的咸亨酒店是1981年重新开张的,店门上头居中悬挂着一块长方形的匾额,白底黑字,书写着“咸亨酒店”四个大字,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店内竖着一方青龙牌,上书“太白遗风”四个大字。它的再现,与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一模一样。
   我忍不住了,其实,早已被那“一杯放手已醺然”陶醉了,和那蜂拥而入,争相买酒点菜的人们,点了孔乙已当年爱吃的茴香豆,盐煮花生,素鸡等绍兴风味的菜肴,渴着加饭酒,开怀畅饮……
   店门外,人们品偿之后,满足地在此留影。留恋,依依不舍地远去。
  
  
   百 草 园
  
  
   瞻仰鲁迅故居,仿佛看到鲁迅先生仍在家中磨砺他的笔。百草园像童话。早已深深地刻入我少年时代的心中。
   这里仍是一座古老朴素的绍兴民居,青白色的门框,黑漆的大门,史是屋空无主人。走进这里,看到鲁迅坐过的条台,方桌,给人的感觉是,鲁迅读书时间久了,放下书出去散步了。又似它们在默默地向人们陈述着许多,很长的鲁家往事。在这儿感受最深的是,家的渐渐衰退,使鲁迅从母亲的话中体验和感受到世态炎凉,开始触及农民……
   百草园。芳草萋萋。它是鲁家后院。鲁迅童年在这里俯听蟋蟀鸣,是乐园。断墙、菜圃还在。高大的榆树和皂荚树那边,座落着一个亭子,鲁迅先生的塑像在亭子中间,绿荫的树林相映着鲁迅的手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众多的游人聚集在鲁迅的生平陈列室,细致地观看,敬仰这位文学大师为中国文化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当讲解员讲到鲁迅先生的作品目前已译成英、日、俄、法、德等50余种外文,在世界各地出版,并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时,游人的脸上,露出了骄傲和满足地笑容。
  
  
   三 味 书 屋
  
  
   三味书屋离鲁迅的家很近。我点燃一支烟,步行前往,烟还没有抽完,就到了。
   是这座历史悠久,曲折如画的绍兴小石桥,把我引入三味书屋。从那扇黑油竹门走了进来,看到这是一个小院落,院内的房间不大,只有前面一排窗户。后园也很小,但墙很高。花坛上的那株老腊树还顽强地生长着。
   书屋的陈设,仍旧和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下描写的一样,正中的书桌上,放着寿老先生的手抄唐诗。似曾相识。给人的感觉是:书屋的学童刚刚下课,寿老先生和他们都回家吃午饭。
  书屋门口,横放着一块50公分高的木板档在门口,虽然不能入屋详看,但站在门口看,仍一览无余地看到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书桌。
  他描摹过的《荡寇志》和《西游记》中的人物绣像仍放在书桌上。此时,我想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就是在这儿孕育的。
   走出三味书屋。在离开绍兴的路上,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鲁迅先生《灯下漫笔》原稿。
   那字迹认真,且工整的隶书,充满了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激情,孕育出了对中国旧社会,旧文明所做的“攻打病根,撕去假面”的辛辣批评。
   回到西安,仍时常回想三味书屋,常品三味。
  



转自: http://www.icea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