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文人穷的几个镜头
  姜越客
  
  镜头一:10月28日,沈阳某街头有一“丐”行乞于道,衣冠端正,相貌堂堂,颇不类乞丐,或有识者手指曰:“此著名作家洪峰也!”
  嗟乎!今年何年,此地何地,红色神州一派和谐气象,田间农民常夸政策好,包厢科长屡赞待遇优,而却偏有一个著名作家竟沦落至于街头乞讨,西施面上生瘢,如来头顶着粪了矣!打住,还是不弄蹩脚古文了,替自己藏拙先。洪峰作为一个海内知名的著名先锋作家,已经有好几部大作出版,即使没有造成洛阳纸贵的局面,但读者也应不少,稿费自然也颇可的,如今却沦落成丐了。
  洪峰与时俱进,先锋的Pose不摆好几年了,也并未文思枯竭字不成行了呢,不可能养不活自己而要与乞丐同道争食的,况且不病不灾,当有模有样才是啊,那么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有其他原因,我好奇心起,想探个究竟,隐约地,却听见扇和谐的一小巴掌声!唉,又误入正道了,还是赶紧扭转思维走向,休往荆棘里糊涂乱闯,且说闲想法,于是就想到了文人的穷。
  
  
  中国文人的穷史源远流长,如果阁下听力惊人,侧耳,恍惚间尚能听到那一声声在历史深处皱褶里凄凉响着的道穷诉贫悲声。
  镜头二: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某天,“义不食周粟”然而做不到“有口不吃首蕨”的叔齐伯夷终于忍受不了饥饿的威力,况且那薇菜不但难吃,还真的太过难找,整天吃这样狗屁的菜受罪,干脆饿死赢得千载美名,哪个划算,不必废话,二老咬一咬牙,再看一眼业已变更所有权人的江山,就两命呜呼了。
  叔齐伯夷自然不是文人了,但在当时,也属于文化阶层的,沦落到吃野菜也叹资源希缺的地步,全是拜昏庸君主亡国而自己又不愿做亡国奴的形势所赐。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像叔齐伯夷穷到那个地步,尚要维护自己贵族的尊严及所谓的义,不能吃正常的粮食,倘若身在黄泉的他们听到孔子这句话,想到难吃的野菜,真要狠不能立即申请投胎再生专程去扇孔圣人两耳光了。
  凡当有个底线,比如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该其乐”。不会饿死,就不要紧,何况可能颜回肠胃原本也不好,习惯吃淡的也不可知。蔬食自足,淡泊养心,确实当得起孔子称他贤。但苏东坡曾站在宋朝遥望地跟颜回先生开了个玩笑。如果能不穷,鬼才愿意整天箪食稀饭,瓢饮南瓜汤!
  苏东坡说盗跖先生如果给颜回两天食,颜回先生就可天天吃饱喝足到七十。但所谓的两天食还是盗跖自己享用了,颜回也仍然短命。这大概也是天地不仁的缘故吧。不过天地已经被科学证明不过是纯粹的无意识的客观存在物,“不仁”不起来了,形形色色的盗跖却依旧是瓜瓞绵绵,四处出没,只是一般更不容易看不来罢了,万人如海一身藏。那翘着二郎腿听取李家村百姓上访的,那在讲台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两袖一挥皆清风的,那在许多记者镜头面前慈眉善目举起捐款招牌的,那在各种论坛比如天涯一身正气两眼傲慢兜售自由平等理念的,都可能是现代的盗跖。
  
  
  
转自: http://www.icpd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