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份记忆碎片
  
   生命真是很奇妙,我搞不懂为什么要在那一天,对我家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那天,我的记忆库闸门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咣当一下撞开了。而在此前,是一段毫无记忆的混沌状态。
   那是一九七三年阴历九月的一个秋日,我家的新屋竣工了,当地叫“圆垛”。我脑海中留存的只是一些碎片,人第一份碎片,其中许多事件的前后逻辑关系,是成年后问妈妈,她给补充,才得以串连起来。
  两岁八个月的我,被扔在一个晒谷坪上,无人理睬,弟弟在旁边哇哇大哭,同样无人理睬。后来妈妈说,那一天是弟弟周岁的生日,大人忙着新房子,没有时间顾及一个孩子的生日-----何况他还不是头生子。
  我记得大人们来来往往,晒谷坪有两个分别用三段粗粗的圆木交叉支撑在地表上的木桩,这两个土制三角架上,横着一根木头。我记忆特深的是,木头的圆柱已没了一半,剩下个半圆,地下有很多碎屑,两个三脚架下面,都吊着一块很沉的土砖。后来才知道,这两个三脚架是用来固定的那个横躺的木头,是用来锯开做盖屋的椽皮用的,一寸厚的椽皮钉在屋顶的檩子上,椽皮上面用黑瓦阴阳两面地交错搁放着。
  两个锯匠站在木头两边,用一个大锯锯椽皮,这是我小时候最爱看的一种把戏。我觉得很有趣,两个大人扎进步子,不紧不慢地拉着,锯木声嘎嘎地还挺好听,锯木灰飞花碎玉似地落,锯木匠还有时哼着歌子。后来到北方听过一首儿歌:“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我一下就想起儿时观看锯木的情形。
  屋顶上,一些人在盖瓦,一些人在将伸出山墙外的檩子和屋檐外的椽皮锯齐,我记得其中好像我的二舅,还有一个堂姐夫。有两个瞎子,一前一后手搭着背,竹棍在地上敲打着,他们正走在“大路” 上。
  这大路,是我们村的一种专用名词,特指村子左侧一条两尺宽的石板路,我家盖在全村最前面,坐北朝南,最临近这条大路。这大路连接两个公社所在地,光绪年间重修过一次,算是当地一条主要干道,所以山野偏僻之人,以井中观天之眼光,名之为“大路”并非夸张。
  也许是瞎子在我家刚讨完米,也许是路经此地,我记不得了。一个瞎子大声地问屋顶上锯木的人:“小塘怎么走?”小塘是毗邻我家的一个公社,一个后生仔便大声地指路,告诉两个瞎子:往前、往前,再往左,再往前走。如此指点,靠近了一口利用山泉而挖成的井。这口井是全村引用水主要供用地,井底有一股一年四季都不枯竭的山泉,水质清冽甘美。两个瞎子眼看就要迈向井口,一个妇女大叫:“那是井眼,往前走不得。”瞎子连忙止步,屋顶上那些捉弄瞎子的人哈哈大笑,似乎觉得无比快乐,恼怒的瞎子破口大骂,骂些什么我自然记不得了。
  人生记忆的第一份碎片,竟然是健康人对残疾人的欺骗和戏弄,他们并非有恶意,也不会真的让两个瞎子掉进井口,也许只是在百无聊赖的乡居生活,找一点乐子。
  新屋盖好了,我家住了进去,这是四个垛子的屋,中间是堂屋,堂屋东西两边各前后两间房子,挨着西面的山墙,搭了一个低矮的偏屋,屋顶不是人字脊,而是从正屋的山墙自然倾斜,偏屋的前半部是囤积柴火的,后半部是猪牛圈。堂屋后面隔出一间小小的厨房。
  整个房子全用土砖建成的。土砖现在在乡下基本上淘汰了,再穷的人建房子也有红砖。制作土砖也是我小时候喜欢观看的把戏,制土砖必定在夏天过后,选一丘离村很近的稻田。因为稻田耕作了上百年,肥沃的泥土极具黏,性已经不同于山地的红壤。将田里的水放干,晒一阵子,再放水浸泡,稻田的泥巴就可以做土砖了。用一个近一尺长半尺宽半尺高的木盒子,用脚丫子把稻田泥紧紧地踩进去,盒子中有一根线,线一啦,黏黏的砖头就脱落了。晒干后,砖头黄中带白,很坚固,盖成的房子几百年不坏。-----湘中农户,几百年间建房子多半如此,今天去韶山,看某位伟人的故居,那房子的砖头也是这样制作的。
  盖新房应当是一件大喜事,但对我家来说,盖这房子是不得已,有一段伤心往事。
  我的哥哥和姐姐出生后,父亲升任了县中医院的院长,全家已经搬到县城里居住。母亲初中毕业,比一般的家属有文化有见识,经过速成培训后,也成了一名医生,哥哥进了县城小学读书,一家人似乎就成了标准的城里人。我在县中医院出生,那个医院在一条注入资江的溪边,隔溪是起伏的山峦。待到十七岁,我才得已重游自己的出生地,物是人非,里面没有谁还记得曾经这里住过后来不得不离城的一家人。
  大约在我快时,因为鲠骨而不媚上的父亲得罪了某些人,我家被正式宣布下放到老家的生产队,父亲倒是留下来了。看到老婆孩子都下乡了,为了照顾全家,父亲主动申请到距家只有4华里的小塘公社卫生院当院长。
  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内,父母还在做最后的努力,希望出现奇迹不让孩子们成为农民。离我家十几华里有一个叫渡头桥的大队小学缺一位老师,母亲被推荐去代课,一段时间后母亲觉得顶多被转为民办教师,成为公办教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全家除父亲外还是农村户口,还得挣工分养家。春天中发生了一件让人至今后怕不已的事故,让父母下了回老家农村的决心。哥哥背着两岁的我,顺着学校外面的田埂去玩耍,不慎跌进一丘水很深的败泥田里,败泥田有点像沼泽地,越挣扎陷得越深,哥哥不敢翻身,怕压坏背后的我,他的头和身子全陷进泥水中。这个时候一个庄稼汉正好经过,连忙下田将两兄弟扯出来,满身泥水、惊魂未定的哥哥连哭都忘了,而我委屈地在他背上哇哇大哭。哥哥回家后向母亲讲述这一切,母亲连呼老天保佑。哥哥还是个小孩,没有意识询问救命恩人的姓名,至今我们都不知道是谁救了我们哥俩。
  这事过后,父母更觉得孩子们摆不脱当农民的命运,再挣扎下去不会有什么成效,还是铁了心回老家吧。
  老家在言栗公社了田大队第七生产队,除了几户刘、隆姓外,都是不出五服的李姓人氏,是典型的聚族而居。但农民的贫穷和封闭,并不会因为是同一个家族对我们张开欢迎的怀抱,相反,大家将长房、次房、三房繁衍下来的亲疏关系分得清清楚楚。而我曾祖父兄弟四人,有两兄弟行走江湖,不知所终,另一兄弟在另一个生产大队。曾祖父生了三个儿子,大爷爷壮年而亡,留下三个儿子让行三的我爷爷抚养,老二还未娶妻时,一次雷雨天在田里插秧,遭雷击而死,而曾祖父自己,活到96岁,在1961年饿死了。大爷爷留下的三个儿子都比我父亲大,老大我叫大伯的在另外一个生产队,只有一个儿子,三伯娶妻不久没有生育就患肺病死了,老二即我叫二伯的,老实巴较常受生产队主事者的欺负,他生了五个儿子,算是人丁兴旺。我的亲叔在叔伯兄弟中最小,部队复员后在县城供销社上班。我们这一房本来在生产队中势力最单薄,没有任何话语权。这下我全家搬回来了,母亲的刚强能干是出了名的,而且父亲在外面当国家干部,又有三个儿子,这家回乡后,这一房力量大增,而且生产队平白无故地增加几口人,要分他们的口粮,当然要想方设法设置障碍。落户时尽管他们推三阻四,但没有任何正当的理由,一家人当不了城里人,总得让他们当农民吧。我们回老家时,奶奶已故去多年,多病的爷爷脾气倔强而有些古怪,他对孙子孙女的回乡,心底里是高兴的,对那些暗中给我家回乡落户使绊子的人毫不客气地训斥:“我的孙子回自己的家,天经地义,这个地方是他们的根,哪个敢阻挡?”爷爷年轻时硬气而强悍,同辈人多忌惮他几分。
  一家终于在老家落下户,既然死了做城里人的心,那么就得做长久之计。爷爷那三间又黑又矮的老屋肯定容不下这一大家子,必须新建房子。而农户家建一栋房子,要经过多年的准备,一点点买木料,攒钱,挑选宅基地。而我们家在短时间内就得建起新房子,一切都仓促得狠,因此我家房子的楼枕、檩子所用的木料,比一般人家都要差。
  接下来申请盖房的宅基地,又颇费周折。我家那个叫鹅梨坳的自然村,名实相符地坐落在一个山坳上,只是那棵曾成为地标的大梨树,据说是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砍伐塞进土法炼钢炉里,为社会主义一日千里的跃进事业发光发热,继而灰飞烟没了。村里大部分房子处在两座山交汇的垭口,两座山光秃秃的,老辈人说五十年代还草木茂盛,有老虎和狐狸栖身。除了村前的梯田和生产队的晒谷坪,整个村已没有一尺平地。生产队最后同意将离村最近而地势最高、灌溉很不方便的一丘田给我家盖房。这丘田在一九四九年以前,属于酉爷爷家的,尽管土改、高级社、人民公社搞了几十年,但在这老头的心目中,这丘田还是他家祖产,心底里很不乐意,但也没有任何理由反驳,因为他如果以过去的祖产来主张自己的权利,我爷爷同样曾有八亩水田。这老头便走到人民公社告状,当然这个理由更说不出口,无非说占用良田,可一调查,这是丘每年收成不好的“鸡肋”田,于是悻悻然看着一栋新屋在他家西面耸立起。-----从此两家成了最近的邻居,因为这种过节,很小时候我都能感觉他的儿女----那几位叔叔、姑姑们眼中的仇恨。
  搬进了新房,我的记忆库开始蓄水。
  我最深的记忆是,爸爸常不在家,妈妈带着我和弟弟睡在靠东面那厢的前一间房里。窗户格绷着塑料纸,但常常被风或者是捣蛋的小孩扯开了一角,我躺在一张雕花大木床上,清晨太阳光照进来,妈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来去忙碌了,蚊帐已经被撩起来,我一翻身,就透过窗户被扯开的一角,望见远处青黛色的山脊,山脊如鲤鱼背,林木葱茏。再离家近一点的山丘,则是只长着浅草和灌木的石头山。正对着窗户的地方,一块坡地上,突兀出一块巨大的石头,黑黝黝的,长得像一头倦卧的水牛。冬天下起薄雪,这头石水牛由黑变白,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如果我还赖着不起床,已忙碌一阵子的妈妈,会毫不客气地把我从被窝里掏拖出来,用刚调好猪食的大巴掌,打我的屁股,屁股会变得湿湿的,而我毫不在意,因为一起睡的弟弟常常尿床。
  等我四岁的时候,妈妈让我和弟弟两人睡到后屋的床上,他依然尿床,直到上学。哥哥为此遍了个顺口溜:
  “满老弟,好幸福,
  半夜梦里画地图。
  先画洞庭湖,
  再画宝庆府。
  早上起来一看,
  原来是个尿印箍。”
  
  


转自: http://www.icpd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