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市场如何求生存 [复制链接]

1#

2008年,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主来说,是不太好过的一年。年初从紧的经济政策使中小企业生存面临挑战,更严重的是,年底一场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使世界金融市场遭受重创,而且很快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覆巢之下,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循环圈中的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企业发展先天不足

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中,中小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在内部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的情况下,这些中小企业之所以还能发展得很快,其产品占领了国外市场显然是重要因素。但是,这些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其出口产品大都是缺乏技术含量的普通民用商品,是以初级产品为主导的生产型企业。而要想在国外市场占据一定市场,必须由原料初级产品生产型企业向技术导向型企业发展。这样企业才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能在某一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政府的主要依赖对象是由国家直接控股的大型央企,中央政府的政策倾斜也主要面向央企。而属于地方上的企业,则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它们也因此而长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关照,这些先天不足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然而,当从2007年底开始的从紧货币政策收紧了银行信贷的龙头的时候,这些中小企业立刻陷入了困境。早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传导到我国之前,各地已出现一些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无法持续经营的案例。

中小企业面临政策短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方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仍然是间接性的,看得见的直接损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机构因为购买了美国发行的金融产品,在这些金融产品的主人破产倒闭以后产生了坏账损失;二是一些大型企业对一些期货产品的未来价格走势发生严重错判,用套期保值形式与国外投机机构签订了长期看多的期货合约,在这些产品因金融危机而出现暴跌的时候,这些企业却不得不高价支付合约元宝的货价,导致付了大笔冤枉钱。但这种直接的损失主要出现在国有大型机构和企业,中小企业由于并没有条件涉足其间,在这方面受到的影响应该说是不大的。

但是,为什么偏偏应该是受影响不大的中小企业,在此次危机中受到的伤害最深?除了中小企业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以外,我们还必须看到的一个现实是,长期以来,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没有提升到战略高度,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政策歧视。从2007年开始实行的从紧货币政策,虽然是为了遏止当时过高的流动性,避免过于充沛的热钱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但直接受到打击的主要就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没有必要储存大量自有资金,银行信贷是其解决生产资金乃至企业周转资金的唯一通道。但在央行连续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提高贷款利率以后,中小企业要么无法得到融资,要么即使得到信贷,其高居不下的信贷利率也使其无法承受,特别是一些微利状态的中小企业更是困死在银行信贷的大门之外。

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首先,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不高,从而不能吸收更多的人才,企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为数众多的乡镇小企业甚至没有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小型企业所有者的素质也相对低下,许多所有者往往凭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加强人才选拔管理,有了更优秀的人才企业在生产管理和市场销售方面会有更大的提高。

其次,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困境是多方面的,包括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等。中小企业受规模、资源限制,一般没有能力实现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管理工作往往由企业所有者兼任,或者是把各种管理职能简化合并后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由于管理者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表现为简单化和集权化,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绩效。

最后,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企业一味追求技术的创新,而忽略了管理创新,其实管理上的提高要比技术上的提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企业的活力所在,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数都处于维持生存状态,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中小企业往往过度关注技术创新,而忽略如管理创新、知识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等其他方面的创新。

参考资料:http://www.cdzixun.cn/

分享 转发
TOP
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