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响凝固的因素

影响凝固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是制品的性状、豆浆的加热、豆的成色、豆浆的PH值、水质、豆浆搅拌和涨浆等。

一、            豆制品性状与凝固

豆制品的品质要求不同其性状也不同。因此,凝固剂的选用应根据品种特点的要求而定。豆腐、特别是嫩豆腐几豆腐花,其成品含水量高,有较好的持水性,采用石膏作凝固剂,可使产品柔软有劲,富有弹性。制厚百叶的豆腐花要求含水量大,以便于烧制,所以也应用石膏作凝固剂。其他如豆腐干、香豆腐干及油豆腐等产品,要求含水量低,应用盐卤作凝固剂。臭豆腐干虽然含水量也较高,持水要求好,但为了在浸卤水能吸入卤汁,形成臭豆腐干特有的风味品质,也应用盐卤作凝固剂。

二、            豆浆加热与凝固

豆浆加热的适宜温度为摄氏一百度至一百一十度,但是加凝固计的豆浆温度,一般掌握在摄氏六十五至九十度,太高了蛋白质凝固后网状结构不理想,具体的温度还得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而定。

点浆时应掌握适中的温度,加凝固剂时,豆浆温度越高凝固速度越快,豆腐花组织收缩多,持水性差,产品粗糙板结,豆浆温度太低,凝固速度缓慢,豆腐花有细致结构,但软而无劲,产品形状不易保持,一般要求持水性好的产品如豆腐,加凝固剂时豆浆温度掌握在70℃左右,要求持水性低的产品如豆腐干,加凝固剂时的豆浆温度宜掌握在80~85℃。另外,加凝固剂时的豆浆温度高,凝固剂的耗用量少,加凝固剂时的豆浆温度低,凝固剂耗用量多。

三、            豆的成色与凝固

大豆的成色不同,即用新豆和陈豆制豆腐时凝固剂用量也不同,由于新豆的蛋白质的含量高,因此豆浆凝固剂的耗用量就多,产品持水性好,豆腐柔软有劲,有光泽,产品得率高,质量好,口味鲜嫩。陈豆由于存放时间长,内在的蛋白质已有一部分变性,因此制成的豆浆蛋白质含量低,凝固剂的耗用量就少,其产品持水性差,品质死板粗糙,没有弹性,出品率低,色泽不光亮,口味差。

四、            豆浆的PH值与凝固剂

豆浆的PH值大小与蛋白质的凝固有直接关系。豆浆的PH值越小,即偏酸性加凝固剂后蛋白质凝固快。豆腐花组织收缩多,质地粗糙,豆浆的PH值大,偏于碱性,蛋白质凝固缓慢,形成的豆腐花就会过分柔软,包不住水,不易成型,有时没有完全凝固,还会出白浆,所以,点浆时,豆浆的PH值保持在7天左右,即中性状态比较合适。

五、            水质与凝固

制豆制品时,洗豆、浸泡、磨碎、过滤等均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这些生产用水的质地对凝固也有影响,一般说,用软水做豆制品时,凝固剂的耗用量少,大豆蛋白质持水性好,产品柔软有劲,质地好。用河水、溪水、井水等硬水,凝固剂的耗用量要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蛋白质的凝固速度比较缓慢,产品软而无力,容易变形。

六、            豆浆搅拌与凝固剂

在加凝固剂时,豆浆的搅拌速度和时间对凝固有直接关系,搅拌得越剧烈,凝固剂的使用量越少,凝固的速度越快。搅拌的速度慢,凝固剂的使用量就多,凝固的速度缓慢。搅拌的速度可根据品种要求而定,搅拌时间长短要根据豆腐花的凝固情况而定。豆腐花已经达到要求,就应立即停止搅拌。这样,豆腐花的组织状况就好,产品也细腻柔软有劲,产品得率也比较高,如果搅拌时间超过凝固要求,豆腐花的组织被破坏,蛋白质的持水性差,品质得率低,口味也不好。如果搅拌时间没有达到凝固的要求,豆腐花的组织结构不好,柔而无韧性,产品不易成型,有时还会出白浆水,也影响产品得率。另外,在搅拌方法上,一定要使缸底的点头浆循环翻转,在这种条件下,凝固剂能充分起到凝固作用,使大豆蛋白质全部凝固,如果搅拌不当,只是局部的豆浆在流转,那么往往会使一部分大豆蛋白质接受了过量的凝固剂而使组织粗糙,另一部分大豆蛋白质接受的凝固剂量不足而不能凝固,给产量和质量都会带来影响。

七、            涨浆(蹲浆或养花)

涨浆实质是蛋白质的继续。豆浆里加如凝固剂后,从上看,蛋白质已经凝固,但豆腐花并没有完全凝固好,蛋白质的网状交织不牢固,也就是说豆腐花尚没有韧性。所以,一定要通过涨浆,也就是让豆腐花静置一段时间。根据品种的不同,涨浆一般以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比较适合。这时的豆腐花网状结构牢固,韧性足,有劲道,有拉力,利于制成各种产品,成品率也会提高。但也不能时间太长,过长,豆腐花也渐趋冷却,这时再浇制各种产品,就会出现成品软而无劲,另外,在冬天涨浆时,最好用豆腐工具板在缸面上盖一下,以适当保温,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