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俯视
  李安平
  俯视总是带有居高临下的味道,甚至有一些霸王气息,不过俯视者必须是强者。然而我并不是强者,这多少有点遗憾。
  我没有在空中飞翔的经历,也没有坐过飞机,没有从机窗高空俯视过。至今,惟一一次的凌空俯视就是坐在兰州兰山索道上的缆车里,提心吊胆的做过似是而非的俯视。那时,妻子坐在我的身边,她的胆怯犹如惊弓之鸟,胆子都缩到腔子里了,一句话也不敢说,连和我对视的勇气都没有。那时的索道没有封闭,简陋极了,简直就是一把吊在空中的双人座椅,一根横着的铁杆算是保险杠了。妻子牢牢的抓住那根铁杆,一丝也不敢分神,脸上的表情很难看。我和她比起来似乎还好一点,能用眼睛的余光俯视一下脚下的兰州城,当然俯视的视角是极其有限的。这种俯视也是偶尔为之的,免不了有兔子一样的胆怯。兰山是一座荒山,其实也没有多少看头,上面尽是些人为的茶园、游乐城,到处充满了刻意和做作,没有自然的东西。在兰山上游玩是很扫兴的,没有任何可以引起人思索的地方,像一张白纸一样,摆在那里。相比而言,坐在缆车上多少还有点不同寻常的刺激。索道从山底直通山顶,上上下下,来来去去,索道就是重要的交通要到了。听说还有一条路,要从后山攀援而上,不过离市区很远,非驱车不能达也。对于外地的旅游者来说,缆车可谓一条终南捷径了。坐上缆车,大约十多分钟的光景,就可以上山,或者下山,况且还不费任何脚力。
  坐在缆车里极目而视,眼底全是枯黄的莎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大鸟凌空而过,和我们距离很近,可以不费任何气力的抚摸它们的羽毛,只是我们都不敢那样做。山腰间的树木有的还没有发芽,树枝被厚厚的尘埃笼罩了,和节令是很不相称的。一只猫头鹰的尸体早已风干了,眼睛不知被什么虫子吃掉了,空洞的放着冷光,像两眼深邃的枯井,旁入无人的躺在枯黄的莎草里。
  远远看去兰州城就像一堆杂乱横亘的模型,一切都显得矮小,萧索,好像是没有知觉的塑料壳子。只有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不停的涌动着,其它都是没有生命的呆子,车辆和人群从一个出口走进一个入口,又从一个入口走向另一个出口,看上去都很忙碌。城市就是一个大匣子,到处都是出口,到处都是入口。坐在缆车里远远望去,人像蚂蚁一样的,黑压压的一片,莫名其妙的忙碌着。
  兰州最好看的去处就是兴隆山,虽然它远在榆中,但是游客还是络绎不绝。兴隆山满山是苍翠的云杉,百年以上的大树随处可见。云杉高高的,直插云霄,像满山的兵甲,巍峨的耸立着,一片肃然。日寇侵华开始后,成吉思汗灵柩从内蒙古大草原迁到了兴隆山,蒋介石也在此做过官邸。兴隆山藏在群山之中,在山麓仰视,满目葱茏,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要冲。山下溪水淙淙而过,水底石子突兀,清澈干冽,捧一掬溪水,含在口里,一股清凉顿时充盈全身。登山的路劈空而凿,先是一座小桥横跨溪上,继而和山石相接,这样的开场白真是煞费心思了。兴隆山没有大道,人为做作的成分很少,车辆无法攀登,只能徒步。满山的羊肠小道,满山的苍翠,满山的云杉,不知不觉就是一个景点,一顿困乏之后,像遇到久别的亲人一样,各位亲热。
  兴隆山很静,静的只留下鸟鸣。
  到了山顶,顿时豁然开朗,从不同的角度俯视,只见苍翠的山峦和弥漫的氤氲,视角水露露的,仿佛水珠随时都要从苍翠的叶子上掉下来。这种俯视充满了闲适,没有尘世的喧嚣,一切都是那么安静。
  游兰山和兴隆山相隔仅仅是三两天的功夫,况且两山同处一地,因何生出迥异的感觉,真是不可思议啊。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font color="#ff0000">李安平的第二十四桥


转自: http://www.ic37.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