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夯,是一个人口不到一千人的苗寨.德夯地处大山深处,是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这里的地貌千奇百怪,有喀斯特地貌、砂岩地貌、流沙瀑布....
   这里终年云雾缭绕,苗族同胞的房子是木机构的吊脚楼,点点的点缀着这青山绿水间,象极了生长在石缝上的石笋.
   脚踏在古老的石板上,发出"吧嗒吧嗒"寂寞的响声回荡在幽幽的山谷.偶尔有一两声布谷鸟的叫声伴着哗哗的溪流,这是悠悠岁月永恒的歌声!大自然的声音是多么清纯、美妙、动听---这是可以发呆的地方,呆在清澈的溪流边上的那块顽石,静静聆听岁月的呼吸,陪伴你的是天边的那抹夕阳。
   顺着溪流而上,是一个小小的苗族村落。这里的老人仍旧保留了旧时的风俗与传统的文化。老人们穿着传统的服装,把长长的头发盘在脑后。精致的绣花一针一线细致地绣在她们的衣领上,这是典型的苗绣,色彩斑斓,远远看去,象极了一串小憩的蝴蝶,停泊在宁静的港湾之中。你可以看到勤劳的苗族人民,用智慧的双手辛勤地劳动着,一台小小的手摇织布机,随着时间的流逝,能编制出秀丽的织锦与漂亮的蜡染织布。这是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山的象征,在手织业中淋漓尽致地抒发着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对艺术的古朴而伟大的创造。或许他们不知道他们正创造着艺术,这些就要流逝的手工艺是多么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瑰宝!!我惊叹苗族人民的创造力!那些古老神秘的图腾在云雾缭绕的青山绿水中得到了复活,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村外是座不知什么时候修建的古石板桥,关于它的历史村里人没人能说得清。有的说是元朝时候修建的石板桥,为得是改善村民的生活,方便村民与对面山的同胞相互往来修建的。虽然没人能说得出个所以然,但这座沧桑的古桥见证了苗族同胞相互团结友爱的深厚友谊。这座古桥至今仍然与苗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天蒙蒙亮,日出而作、日落披着晚霞而归,村民们赶着牛,悠哉悠哉地通过这座古老的石板桥,调皮的儿童骑在满是泥巴的牛背上,放声欢笑...这古老的石板桥装载着山寨的快乐与痛苦.每天都是生动鲜活的作息图,浓郁的乡土气息笼罩在茫茫的云雾中,这岂不是世外桃源!!苗族同胞在这里重复着千年未变的生活,这是一幅动人的牧牛图,一幅最感人至深的山水写意画卷。
   过了石板桥,再走十里路就能找到藏在深山间的明珠---流沙瀑布.这一路上,春花浪漫,处处是美丽的野杜鹃.漫山遍野,香气袭人.人行走于旷野中,不如说是漫步于长长的山水画卷中,分不清是梦还是幻...
  当人置身于现实与梦幻的错愕中之时,出现眼前的是苗寨的明珠--流沙瀑布,飘飘渺渺地悬挂在天边.流沙瀑布顾名思义就是如同流沙般的瀑布,今日有幸目睹这颗明珠的光彩,真是幸运儿.苗民说,要在夏天多雨的季节才能见到流沙瀑布婀娜多姿的身影,如今是早春的3月,居然能看到流沙瀑布,怎能不叫人雀跃兴奋呢!!
   流沙瀑布,分了好十几条支流,好象从天而降的仙女的披肩,飘飘渺渺,轻柔如薄沙,时而现时而隐,随风飘荡,细细如流沙,远观如九天挂春帘.在这幽谷的深处,流沙瀑布点缀着漫山的绿装,如同少女脖子上轻柔的丝巾,轻轻地饶着青山绿水.水塘边上的水草,随波逐流,僖皮地与挑花鱼嬉戏. 靠近瀑布,那细细如沙的雨丝化成薄雾,轻轻地拥你入怀.小小的水珠挂在岩石边上的青苔上,在阳光下,闪烁着七彩的光芒.如此仙景,不禁发出心底的感叹---疑是瑶池仙宫坠入人间!!这真是幽谷里的一块美玉啊!!!正感叹着,远远的,蒙蒙的山那边的石板路上,几个苗族的老乡穿着蓝色绣花传统服饰,背上背着用竹编织的"小背篓",装满了新鲜的植物,大概是草药吧,她们唱着嘹亮的山歌.歌声很透明,空旷,一直传得很远很远.放眼追随歌声,那几个苗族的少女,已渐渐走远,她们婀娜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朦朦的云雾中,只飘来动听的山歌一遍一遍地在空旷的山谷里回荡.
   从流沙瀑布回来已近黄昏,红红的太阳陶醉在这美景中,红红的脸蛋,越来越红....
   我们披星戴月沿着溪流匆匆往回赶,溪水边的青蛙偶尔鸣唱几句,划破山谷的宁静.不知名的昆虫伴随着蛙鸣,嚯嚯地唱起歌声来.听!仔细听!好一曲田园幻想曲,这是一台交响乐,刚刚拉开帷幕--溪水叮咚的声音伴着蛙鸣、百虫合唱,还有风吹过树林沙沙的响声.....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从未享受过这些天籁之音!这是不含任何金属声音的音乐,来自大自然最纯美、最美妙的乐章。我愿枕着这悠悠的溪流,静静听她轻轻的呢喃,我愿我的梦乡里每日都能拥有蛙虫鸟鸣的美妙乐章,我愿我的灵魂溶入这山水间,让我淋漓尽致地抒发我的情绪....
   远远的前方,星星点点的灯火.是苗族同胞的家园,每点星火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迎接我们的火把在村口燃烧着,远远地照亮我们回家的路.这熊熊的的火光,燃烧着老乡浓浓的亲情,照亮了我们的心房,这是等待我们的火把!!我们不由加快脚步,激动地向老乡挥手.这是回家的感觉,老乡家里香喷喷米饭在等我们,还有大碗大碗香甜的糯米酒,盛满的是他们浓浓的热情.大家一鼓作气,往家的方向冲!!
  


转自: http://www.manyro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