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铁观音 1725 铁观音 浓香 安溪 铁观音 包邮

中秋、国庆历来是礼尚往来的高峰期,今年不少茶企的中高端产品竟一路走俏,甚至断货脱销?为此,记者走访了多家茶叶专卖店,结果发现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比如,铁观音茶业日春股份公司的中高端铁观音凭借品质、包装等优势,赢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眼下,“日春”一些老茶友只能翘首等待即将上市的秋茶。   中秋过后,记者从“日春”计划调度中心获悉,“醉西施”等高端产品脱销属实,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 500g 包邮 乌龙茶 茶叶可谓“有价无市”。先是“四星醉西施”断货,160多家门店要不到货;公司紧急调配1200盒,然而,不到两天又出现断货现象。“有包装,没茶叶” 对于“五星醉西施”、“可清心”已是销售旺季的常有现象;而“金牌音王”这类稀缺型的顶级铁观音,由于十分难得,只能满足小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在2009年秋季仅产28.326千克,一些去年预定的客户至今仍未获得货源。   业内人士分析,就铁观音而言,受今春3、4月份寒潮天气影响,优质春茶的整体产量偏低,而此时今年的铁观音秋茶还未上市,导致市场供不应求。此外,由于今年全国多发天气灾害,如云南的大旱、江浙一带的寒潮天气,普洱、绿茶等其他茶类产量大大降低,专家认为,按照市场常理,由于“产量锐减”,茶叶的价格都有所上涨,个别品种的涨幅在30%也不足为奇。   就在各种茶类价格上涨的同时,日春茶业坚持“真不二价”的销售原则,

→请进—安溪凤城茶叶

 

,欢迎您的光临←

 

→产地直销,免费品尝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并没有因产品畅销而提高售价,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赞赏。日春“产销一条龙”的运营模式,最大程度上的让利消费者,更是赢得新老顾客的信赖。专家分析说,随着品牌消费意识的加强,“日春”的品牌影响力、稳定的品质、坚挺的价格是助推“醉西施”铁观音脱销的主要因素。   谈到中高端茶“脱销断货”的应对措施,日春股份公司总经理王启联表示,日春拟在今年已扩建的3000亩有机生态茶园基础上,继续开辟新的基地,以保证充足的茶叶原料供给。同时,2009年新投产的日春实业将准备再引进2条新生产线,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许多人关注“醉西施”是否会成为“飞天茅台”之二的疑惑,王启联总经理告诉记者,日春茶业自1998年起,就确立了“真 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 500g 包邮 乌龙茶 茶叶不二价”的销售原则,对消费者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客户的不同厚此薄彼,存在售价的差异;同时,更不会因为产品的畅销,有了“提价”空间,而抬高诸如“醉西施”铁观音的售价。另外,日春茶业在全国的所有专卖店都是直营,有更好的售价和品质保证。   业内人士认为,坚持“真不二价”销售原则和“直营”的方针对抑制价格的无序增长有一定的作用,值得深思;而“醉西施”铁观音脱销但不提价这一事例,体现了日春茶人“真”的精髓和稳健的作风,对茶行业甚至其他快消费产品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闻背景: 伴随中秋、国庆消费高峰期,今年的铁观音市场迎来了又一次消费热潮,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整体的茶叶消费升温不少,特别是一些品质优异的中高档铁观音独占中秋、国庆消费礼品鳌头,比如日春“醉西施”铁观音等一些明星产品曾一度脱销,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   “炒股票不如炒茅台”,53度飞天茅台,7个月内涨幅超过70%,今年7月份的终端零售价仍只是858元一瓶,在8月中旬,一瓶直达1200元,迈入千元时代。就在“飞天茅台”价格“飞天”炒得沸沸扬扬的同时;不少对铁观音关注的人士绷紧了神经:名酒、名茶同为快消费品的主要代表,诸如“醉西施”这类明星铁观音品牌是否也会脱销涨价,成为“飞天茅台”之二呢?(彭戈 王欣)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同样少数民族也好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

形成发展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 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简易化开辟了道路。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致的,但很难溶进思想感情。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 、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连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进新居,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
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1 16:21:0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