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酿酒业是国家产业中的一种,它的发展与国家总体的发展息息相关,应该与时俱进,做通盘考虑。我们现在关于酿酒产业的宏观政策,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已经不完全适合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新形势。例如,长期以来,把节约粮食作为酿酒业的一个控制目标,为了节约粮食,发展出了液态发酵法,出现了以食用酒精兑水做酒的先例。国家产业政策控制目标是把原吨酒耗粮由2.5吨降至0.33吨,就是原来酿一斤酒要耗2斤半粮,现在要用达到酿出一斤酒只用了3两粮的标准,这除了用食用酒精兑水之外,别无他法。

    降低酿酒用粮消耗,实际上是计划经济时期“短缺经济”造成的思维定势,那时由于各行各业都没有生产积极性,所以有效供给不足,只能靠节约加平均主义的办法保证物质分配。

    但现在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形势都变了,已由“短缺”变为“过剩”,目前威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用地的快速丧失对于生态和国家粮食安全都造成了重大影响。所以,没有必要为了节约粮食而牺牲白酒的品质,我们认为,反而应鼓励酿酒企业的粮食消耗,以保证人民群众能享受到优质的白酒,比如茅台酒就是3.8斤粮才出一斤酒,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保证其品质的重要前提。

    这样做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种植业的附加值,以尽可能多的保护住耕地,为此,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应改变现行产业划分的标准,不是按作业方式,而是按产品供应链来划分产业标准,制定产业政策,以保证种植业获得和加工业一样多的利润。

    尽可能多地保护耕地的意义十分重大,一是种粮对于生态环境要比发展其它工业好多了;二是一旦出现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我们就可以把原来种酿酒原料的耕地改种小麦、大米之类的食用粮食,对于提高国家抗击粮食风险的能力有重大作用。

    这一事例也说明,国家的产业政策应通盘考虑,而不能只针对某一个产业就事论事。

            本文节选自《休闲读品·天下》(第五辑)之《关于中国酿酒产业的若干思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