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车不高兴!自主品牌汽车面子的三道关

       咱中国人就是好面子,千年前就如此,古有西楚霸王自刎乌江畔,只因无颜见江东父老,今有热血爱国男愤而离席,警醒世人莫谈国车丢面子。后者本是一个只因虚荣作祟的面子问题,但却是硬生生撬动了不少好好事网友的脆弱神经,貌似围观也会成为中国人古老的传统样。呵~

       现在“莫谈国车”事件在网络上掀起的惊涛骇浪,令无数网民产生不平与无奈,甚至是百感交集。更有甚者摒弃了事件本身,仅扯着民族大义的虎皮叫嚣,但是剥开华丽的外衣,里面还是那两个字,“面子!”,不过这个面子已经从那个热血爱国男的面子成了自主品牌的面子,国家的面子。

       中国有面子,而且是不容诋毁的面子,这个面子有着漂亮的数据支撑,200年前的中国, GDP高居世界首位,即使在经历了备受屈辱的近代史后,现今,中国GDP又回到了世界前列,稳居第二。但就是这样的泱泱大国,在年汽车产销量1800w好像没多少地道中国车,绝大部分都是合资车?怎能在汽车工业这样的小事儿面前丢了面子?君不见,满大街的奇瑞、吉利、比亚迪,这难道不能佐证我国汽车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这个事件的讨论上,有人满怀爱国,有人满腔愤怒,有人崇洋媚外,有人笑而不语、有人无可奈何….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自主品牌,连他们的4S店都可以提供一种叫做“换标”的服务:比亚迪开进去,丰田开出来,菱帅开进去,三菱跑出来。这都是因为面子不够厚,所以隐隐透出了尴尬的里子。但是我们也得承认,中国汽车工业正在飞速发展阶段,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跟国外品牌有差距纯熟正常,尤其是在现在完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人愿意为了一个所谓的国产品牌而为质低价高的产品买单。而在低价的选择上,消费者则是更愿意支持国产品牌。2010年中国汽车消费趋势数据显示,自主品牌轿车在8万元以下轿车市场占比超过80%,自主品牌的车型排量主要集中在1.6L以内。但1.6L以上的畅销车型则基本由合资或外资品牌包揽。这样的市场表现,难怪有人会警醒,莫谈国车,特别是在老外面前,中国自主品牌有的仅仅是“低端产品制造者”的面子而已。

       究竟是何原因让我们的自主品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掉了面子?这就要从自主品牌的发展历程中进行探寻。

一、粗浅的起步

       在自主品牌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我国技术实力的落后,所以导致自主品牌创业之初的产品以引进或仿制为主,这也在于我国长期沉淀下来的“世界代工工厂”的发展习惯,学习是好事,但学得不精就是问题。大部分的自主品牌在产品初期质量稳定性低,导致部分匆匆上市草草收场,还影响了品牌口碑,比如奇瑞、吉利,已经在消费者眼中形成了低端印象,无论QQ如何大卖也不能扭转这种窘态,更别提一直不温不火的吉利,即便收购了沃尔沃,也不能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品牌形象。这也是为什么一提到国产车就联系到质量不行的原因。

二、低劣的营销

       这个是由于粗浅起步带来的附加影响。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的自主品牌,当然不可能打造出高端产品的印象,如何进行有效营销,价格优势就成了唯一的杀手锏,以价格优惠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成了这几年自主品牌企业屡试不爽的竞争利器。但是这样的竞争并未影响到合资或者是进口产品,虽然销量有所增长,也只是在抢占其他自主品牌的份额,因为在现阶段,大部分购车人群并不是低端车型的目标消费群体。价格营销的手段,也就成了各个自主品牌相互拆台的闹剧而已。

三、虚幻的目标

       中国人好面子,盲目的追求产能产量,扩大产品系列,但是真正有特色的却屈指可数。从2010 年的销量目标达成情况来看,除吉利之外,比亚迪、力帆、华晨、江淮、华泰、奇瑞都没能完成销量目标。除去产品品牌、品质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自主品牌心态没有摆正: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成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技术规格不做任何改变,光变幻一下外形,改良一下内饰,一款新车又上市了。试问,这样的品牌对于本来都缺乏市场忠诚度的自主品牌而言有多大的促进?在技术上不进行突破,在品质上不下功夫,国产品牌始终做不出自己的风格,何谈跑赢市场。

       其实,国人的面子不是别人给,而必须自己挣,而就自主品牌的现状而言,只能说是自己丢了自己的面子,无怪乎有人会说国车非车,更别怪那些莫谈国产的人,毕竟,现在的国车,真的没多少谈资,孰不知自主品牌何时能够真正重视起来,成就表里如一,方能彰显大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