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灌水]老中医谈养生之道 [复制链接]

1#
老中医谈养生之道
   生于1915年2月的来春茂,是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来老年近九旬,患原发性高血压已20余年,经练气功、服中药已控制正常,至今身体尚健。《家庭中医药》2003年第2期刊发了他养生经验的文章。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我的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坚持做到早睡早起,每天睡眠6至7小时,从不午睡。每早5时起床即解大便,洗漱毕,练气功、打太极拳约1小时。每晚9至10时入睡,很少失眠,偶尔失眠也不紧张,想些愉快的往事,自然就睡着了。我的食量很好,以吃饱为止,没有特殊嗜好,也不挑食,喜吃蔬菜。经常吃苦荞面粉(生粉做成饼,蒸熟蘸蜂蜜;或生粉炒香后调成糊状吃)、咸甜均可。我从不吸烟,不饮酒,喜欢云南绿茶,特别是粗加工的大叶子茶,茶水较浓,每日换2次茶叶,饮5磅开水,已有50多年的习惯。 

  我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为指南预防疾病。每于气候交替时服几剂玉屏风散,以预防感冒;经常食用苦荞面以预防肠炎;间断口含云南三七,每次1-5克,待含软嚼碎吞下,每月2-3次,可畅血脉、强身体。注重保肾固精,在于节制房事,以身不疲倦、头不昏沉、精力充沛为度。 

  我认为养身重在养性修身。我喜欢的养生方法一是“戒郁”,遇有不顺心之事,唱几段京戏,心情就比较舒畅了;二是“安心”,东坡诗云“安心是药更无方”;三是要有“耐性”,“百凡自然就理,气血既不妄动,神色亦觉和平,可养生兼养性。”发怒在伤害人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生命赔进去了,得到的回报倍于你所伤者。 

  我把佛教的“三戒”作为做人的规范,一戒“贪”,不食非分利禄;二戒“憎”,不嫉妒别人,仁爱是生命的源泉,给人一份爱心,自己将增添十分生机;三戒“痴”,不痴心妄想,不热衷名利,心情舒畅,便能健康长寿。

本文由开心购物网提供http://www.kxgww.net
分享 转发
TOP
2#

.生活即养生
不要把养生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专门学问,养生的解读权不全在专家手里。养生的普遍规律和原则、技能都在日常生活中。"过好生活就是最大养生",这是我们的基本理念。

  概括的话,着重首先要做到四件事,即:

  ● 合理营养
  ● 适当运动
  ● 充足的睡眠
  ● 平和的心态
2.平民养生拒绝贵族化
养生是将科学的生活习惯渗透于日常衣食住行中,是人人都能做好的。在养生面前穷人和富人有同等的机会。
没有条件进健身房、游泳池、网球场的人照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和养生。
其实,健身房里空气难保新鲜;游泳池的水温长期会令人体内积寒;网球、高尔夫球很难天天坚持。这些项目适合锻炼,不一定适合养生。
3.养生贵在养
与现代体育不同,养生不主张挑战极限,不和自己的身体较劲。养生是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慢火煲汤,功到自然成。
4.个性养生
现在所有的媒体都辟有养生的栏目,有许多从业者和非从业者都以专家身份谈养生,这没有什么不好,但专家谈的是一般规律,而规律都是以牺牲个案为前提概括而成的。所以规律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如果碰巧你就在规律之外寻就被专家们坑苦了。
养生说到底是个性养生,一定要在弄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体质、性情属性、生活环境、生存条件都搞明白。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安排养生的时间、方法、内容、强度、频率等,在个性养生方面千万不能跟风,千万不能人云亦云。 5.慎听"专家"言
社会浮躁时地位、知识都容易缩水,很多人动不动就自称或他封为"专家",在大讲"养生"的"专家"中有不少是冒牌的,是以偏见来误导民众。还有的为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故意夸大其辞。市场社会不拒绝包装,但很多"专家"的良知却很容易被收买。
6.养生不是治病
养生是"医未病之病",不是治已病之病。养生追求的是增强体质预防或自身化解疾病。不能期望养生之法能治病。
7.世间无灵丹妙约
经常有广告把一种药品或营养品吹得神乎其神,能包医人间百病。其实不管是中医药还是西医药中都没有灵丹妙约。
8.科学养生三字经
人之初,寿本长;
轻养生,早衰亡;
欲长寿,有其道;
胸怀宽,首其要,知足乐,宜常笑。
勿悲愁,莫急躁,名利轻,是非薄。
辩证论,因人异,烦恼事,皆可抛。
勤劳作,莫贪逸,慢调理,也适宜。
调饮食,宜清淡,肉蛋奶,莫过贪。
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需补偿。
主副食,要全面,讲营养,重保健。
常运动,胜服药,或快走,或跑跳。
练气功,易松懈,动与静,结合妙。
好睡眠,更重要,有规律,莫心焦。
可赖床,可思考,头脑灵,精神好。
三字经,讲养生,四主题,撮其要]
 本文由开心购物网提供http://www.kxgww.ne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