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水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986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是著名的“中国苹果之乡”,中国果蔬十强县,中国无公害苹果示范县。9月11~14日,这里隆重举办了2010年中国·白水蒲城国际苹果酥梨文化节,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首届国际苹果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来自美国、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全国各地的国际果业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基层的园艺科技工作者。一个内陆小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级专家的普遍认可。究竟白水县有何魅力吸引国际知名专家?缘何白水苹果能香飘世界,走俏国际?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白水县委书记叶珺。

记者:叶书记,请您介绍一下白水苹果产业发展的过程,好吗?

叶珺:白水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一直以来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农民收入偏低。在不断的探索、比较、选择的过程中,历届县委、县政府认识到,白水地处渭北高原,是唯一符合苹果生产最适宜七项指标的县份,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同时白水有着近千年的苹果栽培历史。所以县委、县政府就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来实施,经过上世纪60年代的探索,70年代的推广,80年代的发展,90年代的壮大,新世纪的飞跃,如今白水苹果以总面积52万亩,年产量55万吨、产值15亿元的规模优势、科技优势、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成为陕西果业名副其实的“领头雁”,一棵棵苹果树也被当地农民形象地称为自家的“绿色银行”。白水苹果以个大形正、着色鲜艳、香味浓厚、品质优良等特点,被确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荣获陕商十大重点推广品牌,并纳入中国名牌食品行列。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福”已享誉全球。

记者:在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白水县是如何转变苹果产业发展方式的?

叶珺: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白水苹果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完善的过程。白水苹果经历过80年代的重栽植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的被动时期,也经历过90年代盲目密植、片面施肥、单纯追求效益的短视时期。如今在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苹果产业必须由“产量时代”跨入“质效时代”,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致力于发展有机果品。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农产品生产源头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有效途径,遵循“从农田到餐桌”的基本原理,实施“从果园到餐桌”产业链安全生产控制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苹果基地建设方面实行科学化、有机化,在苹果产后管理方面实行安全化、精细化,在苹果销售方面实行信息化、国际化,努力打造知名品牌,为带动陕西建立大规模出口基地树立样板。如今,白水已被公认为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

记者:此次国际苹果论坛在中国苹果之乡白水县举行。我想了解一下,西农苹果试验站落户白水后,给白水带来了什么,县上又是如何支持的?

叶珺: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正式落户白水县,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以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县级苹果试验站,也是陕西乃至全国苹果科研、试验、示范和技术研究的核心。

试验站落户白水以来,一是拓宽了技术推广的路子。通过实施“十、百、千”人才培训计划,为白水培养出10名以上在全省有影响的县级专家,100名乡级专家,1000名以上农民骨干技术人员,有效地扭转了过去乡、村农技人员数量少、技能低下的状况。
二是送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西农大选派10名常驻专家和10名流动专家指导白水苹果生产,各位专家实实在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吃住在农家、工作在果园,将苹果新品种、新技术直接示范给农民,不仅实现了先进适用技术与农民生产需求的有效对接,更给群众带来了新的管理和发展理念,坚定了群众发展果业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以点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苹果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

三是提升了苹果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全县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3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认证3万亩,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1万亩,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1万亩。

四是促进了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县校联合科技示范和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使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快速普及和应用,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栽植效益,降低了病虫的发生与危害,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增产增收。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西农专家的工作及生活条件,在试验站前期建设中,无偿划拨100亩土地,后期征地给予了最大优惠。先后为试验站配备工作用车4辆、电脑10余台,每年由县财政拿出20万元作为试验站工作经费。县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不定期与试验站专家教授进行座谈交流,及时解决驻站专家生活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县委组织部也在试验站设立了党支部,由县苹果局支部书记兼任试验站支部书记,并明确一名副局长专职负责衔接日常事务。在2009年全县经济工作会上,县委、县政府授予试验站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赵政阳教授“经济功臣”称号。

记者:白水县杜康苹果科技产业园是中国西部唯一的现代果业园区,您能谈谈园区的基本情况吗?

叶珺:2004年,县委、县政府按照“以人为本、生态导向、动态规划、长远发展”的原则,在县城西北部3公里处规划并建设杜康苹果科技产业园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近年来,县上先后投入1亿多元完善了园区的水、电、路和通讯等基础设施。2008年,白水苹果科技产业园被列为陕西省政府“13115”科技扶持项目,2009年被列入全省首批扶持的重点工业园区。在引进入园企业方面,我们重点考虑延伸苹果深加工产业链、提高果品附加值的相关企业,坚持走苹果鲜果、果干、果汁、果胶、果渣、香精等资源优势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循环发展路子,带动苹果大县向苹果强县的转变,绿色果品向有机果品的转变,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的转变。截至目前,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落户企业17家,具备教育科研、市场培育、现代物流、产业延伸等多种功能。

记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届苹果国际学术论坛在白水县的召开,将对白水苹果产业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叶珺:对于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我觉得首先实现了白水苹果发展的不断超越和不断提升,跳出白水看白水,去探索和迎合国际市场需求,加快白水苹果与国际果业的对接。其次通过宣传,进一步提升了白水县和白水苹果的知名度,必将扩大白水苹果对外贸易,占领国际高端市场,进而引领陕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记者:当县长的时候,群众亲切地称呼您为“苹果县长”,当了书记,您又是如何思考白水在“十二五”期间及至更长时期白水果业的发展呢?

叶珺:根据白水苹果的发展现状,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在3~5年之内实现苹果亩均产值上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的“双万”目标,着力打造“四大基地”的宏伟蓝图。一是世界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实施“果、畜、草、沼”循环生态模式,建立健全从“果园到餐桌”的产业安全生产链,着力打造“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二是世界苹果科研示范基地。充分发挥苹果科技产业园的“孵化器”作用,提高优质苗木繁育、标准化生产、产后处理等环节的科技含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是中国鲜食苹果出口基地。立足亚洲最大的白水苹果物流中心,利用30万吨的机制冷藏能力,瞄准国内高端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中国苹果深加工基地。依托国内最大的浓缩果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实施果胶、果泥、果酒等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缩短配送链,提高附加值。同时,由财政投入300~500万元,再建10万亩新品种优质矮化示范园。到“十二五”末,使全县苹果总面积稳定在55万亩,优果率达到80%以上,把白水打造成引领全球苹果产业发展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