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来自上海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的零度可口可乐原液,在台湾被检出了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昨日,食品安全专家和可口可乐公司均称该防腐剂在内地属于合法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

  这条新闻之所以引人关注,并不在于零度可口可乐的原液是否送错地方,也不在于其中的防腐剂是否超标,而在于同为可口可乐品牌的饮料,居然在大陆与台湾奉行着两种标准,很显然的是,台湾的标准更为严格,所以零度可乐的防腐剂超了标,而这款在台湾超标的饮料,在大陆又貌似合格,符合有关部门制订的相关标准。

  很显然,这一次大陆的标准又如同奶业的标准一样,采取了就低不就高的策略。为何零度可乐在大陆与台湾两地之间,居然执行两种标准?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地,零度可乐在台不合格新闻一出,可口可乐公司就忙不迭地进行解释,但正是有了可口可乐的解释,我们才明白,在台湾不合格的饮料,到了大陆却成为质量合格产品。显然,出现这一尴尬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标准太低。

  我们是否该由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奶业标准,还是碳酸饮料标准,几乎都存在潜在危险,那些看上去合格的产品,一旦离开大陆范围,恐怕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问题显然很令人纠结,而纠结的关键在于,内地有关部门制订的行业技术标准实在有些坑爹。

  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拿出一个说得通的解释,说清楚为何我们的标准总是在就低不就高?为什么别人当毒药的东西我们要当安全的来食用?除了了奶业和可乐之外,还有多少行业标准同样在无声无形的吞噬着国人的健康和生命,这点尤其重要,而且让人毛骨悚然。


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