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品包装工序属于生产中最后一道工艺,也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如果某一环节或工序的安全措施跟不上,轻则引起菌落总数超标,商客退货赔偿;重则保质期内霉变,致使误食者中毒,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会受到牵连。

    据了解,我国绝大多数食品企业刚生产出的食品,都是完全裸露在车间内,如果操作工人、空气环境或包装器材、容器器具等带有细菌,则会给食品生产带来二次污染。

    有专家分析,单纯的控制食品包装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是掩耳盗铃的局限思维。只有逐一控制易污染工序,做到承上启下,最后再重点加强包装环节安防措施,方能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所以要想杜绝食品包装中的二次污染隐患,食品企业就必须做到下面几点:

    一。员工进车间前手部彻底消毒,生产过程中接触成品的操作必须戴上一次性手套,手套要完整、无破损、不透水,当手被污染后必须按上述洗手消毒程序重新洗手消毒。

    员工每天生产结束后统一将工作服放到洗衣房进行清洗消毒,最后再将干净的工作服挂入更衣间,用紫外灯或臭氧进行杀菌;或往工作服上喷射酒精,以此减少工作服上所携带菌落量。

    二.控制车间空气中的微污染源。近年来,食品动态杀菌设备广泛用于食品企业的内包环节,这种设备对人体无任何害处,能时时在线灭杀空气中的霉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含菌空气;并能替代臭氧、紫外线及药物喷洒不能在有人工作情况下持续使用的弊端。

    三.为避免生产过程中包装工具、容器、周转箱等二次污染食品,可单独设立一个8~10平方米的消毒间,内置10G的臭氧发生器,将上述可能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器具在清洗干净后进行消毒,消毒时间为2小时以上;或将操作台、设备、工具等采用75%乙醇涂擦消毒。

    四.包装材料(袋、桶、瓶、盖)的不卫生会造成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需要清洗后再投入使用。特定的包装是保持食品质量的措施之一。

    五.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原材料的检测程序,制定原料的微生物指标,采用严格的杀菌、除菌方法。原料贮存时容易污染,应采用防潮容器,按规定的温度和使用期限使用。

    相信食品企业只要在生产原料、水质、环境、包装、容器和人员上下足功夫,采用先进的动态杀菌技术,严格控制环境安全,就一定能减少和杜绝食品包装中的二次污染,保障食品的卫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