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块钱两棵,还是掰了菜帮子的。”右安门外的花园菜市场里,杨大爷掂着叶子鲜亮的大白菜说,今年的白菜太便宜了。

  新发地市场11月6日的监测数据显示,大白菜平均价0.15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71.7%。“大白菜降到了两年来的最低价,去年这时候,产地批发价最高卖6毛一斤,现在才8分。”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说。

  原因一:今年大白菜又种多了

  昨天上午,新发地市场白菜区,商户周先生将新鲜的大白菜卸下车,一棵棵打包、封装,等着客人上门。

  “今年白菜便宜,就是因为种多了。”周先生说,去年,听说韩国泡菜危机波及中国,不少菜商直奔东北紧急采购、囤菜,东北、山东白菜受宠,价格暴涨。以至于今年菜农追着种,种多了。目前产地的价格已经下降到每斤约0.07元。

  新发地市场昨天的监测数据显示,大白菜与去年同期对比上市量增加了9.76%,平均价比去年同期降71.7%。

  去年秋季,大白菜种植面积就比较大,当时受到韩国“泡菜危机”的影响,售价比较高,再加上当时普遍存在着的通胀预期,经销商拼命收储,菜农惜售,高价格掩盖了丰收的真相,造成储存的白菜,在今年年初出现卖难。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介绍,今年的白菜产量比去年还要大,经销商不敢收储,菜农急于抛售,导致价格跌入低谷。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大白菜主要来自河北唐山玉田县。不久后,保定的大白菜即将上市,唐山的大白菜要在其上市前尽快销售,因此价格下降明显。后期,河北、山东的白菜还将大量上市,预计大白菜价格很难走高。

  “去年这个时候,白菜的卖价是每斤5角到5角5分,现在才1毛5左右,跌了一大块。”刘通提醒,秋白菜的价格低,春白菜的产量就会低,因此,为了缓解明春白菜涨价,当务之急是从现在开始适量储存。

  原因二:大白菜不再“当家”

  4个西红柿、3根黄瓜、1个茄子、两棵大葱……昨日上午,张阿姨和老伴从早市买回菜,一样一样放进冰箱。

  “现在,冬天蔬菜种类多,我们吃的和春秋天差不多,西红柿、黄瓜都是家常菜。”张阿姨拿起一根黄瓜,“就说这黄瓜吧,1块3一斤,炒一盘菜也就两三块钱,何必老吃白菜、土豆。”

  今年蔬菜上市量整体增大,价格随之下降。与去年同期对比,昨天,新发地市场的芹菜上市量增加44%,平均价下降72.5%;菠菜上市量增加16.67%,平均价下降52%;西红柿上市量增加71.43%,平均价下降17.86%;黄瓜上市量增加25%,平均价下降25.93%;土豆上市量增加37.93%,平均价下降52.17%;洋葱上市量增加11.11%,平均价下降67%。新发地市场昨天的监测数据显示,蔬菜加权平均价比去年同期下降43.84%。

  记者在双桥市场看到,工人们从大货车上卸载洋葱,在市场南侧近50亩的露天交易场地上堆成了小山。“现在,洋葱储存量已达1.2万吨,预计总量能达到3万吨。”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蔬菜上市量增大,种类丰富,大白菜不再是冬季“当家菜”。

  原因三:中间环节少再削成本

  过去,新发地市场按商户交易总金额的2%收取入场交易费,本月1日至明年2月1日,免收这一费用。免费品种为大白菜、土豆、洋葱、白萝卜、胡萝卜、黄瓜、西红柿、豆角,新发地批发市场占北京一级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的90%,占全市蔬菜供应总量的80%,而这8个品种又占到新发地蔬菜交易量的50%以上。

  政策实施期间,全国各地运送上述8个品种蔬菜到新发地批发市场交易的商户,只需登记车辆信息、货物品种、商品重量,不需缴纳入场交易费;新发地批发市场对同期运送相应品种蔬菜出场车辆减半征收出场费。

  免收进场费,成本降低,大白菜又降价了。

  新发地市场的检测数据显示,11月1日和昨天比较,大白菜平均价由0.16元降至0.15元/斤,降幅为6.25%。

  同时,农超对接减少了流通成本,也进一步降低了超市中的菜价。一大早,家乐福马家堡店就迎来不少顾客,不一会儿,称重台前排起了队。陈阿姨差不多每天早上都来买菜:“农超对接的菜便宜,早上来还挺新鲜。”

  市商务委副主任李薇薇介绍,今年又有两家超市纳入农超对接。目前,物美、京客隆、超市发、华冠、沃尔玛、家乐福、华堂、永辉8家大型连锁超市实现农超对接,与全国120家农业合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截至9月底,农超对接销售果蔬量8.2万吨,销售额达9亿元,农超对接果蔬销售价格,比社区菜市场平均低15%左右。

  记者手记:变“看天吃饭”为“照单生产”

  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去年农产品市场上“涨声一片”,而今年先有内蒙古土豆滞销,又有大白菜“种多了”,菜价急速“跳水”……翻看近几年的农产品价目单,不难发现,价格坐上“过山车”的例子不算少。

  菜价涨跌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供不应求引致价格大涨,农民追涨大量种植,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随之大跌。农民大多缺乏某一农产品当年的种植面积、市场需求等信息,因为信息不畅通,很多农民种植带有盲目性,行情好的时候赚到了钱,第二年蜂拥而上,种植面积急剧扩大,面临大幅降价的风险。

  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对接市场。采访中,专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发展订单农业。与其让农民在市场中“单打独斗”,不如组建大型农业合作社,建立完善、及时的农产品种植、销售信息平台,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灵敏度,做大做深农产品产业链条。看来,培育和发展订单农业不失为一剂良方。与此同时,还可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一定规模,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牌。(记者 王飞雁)


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