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月4日,立春,阳气渐生,自然界万物开始复苏,此时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正所谓“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因此这段时间需要摸透春天的“脾性”,学会春季的养生法则,让自己能惬意地享尽春色。
  A、春季阳气生发 养阳是调养的关键
  春天的气息虽然在街头的嫩芽中已经稍稍显露,但寒冷的天气让人似乎感觉还处于冬天的笼罩之中,可春天确实已经来了。此时,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春天呢?
  研究表明,春季阳气上升,万物生发,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春季的调养重在养阳。
  何谓养阳?阳是指人体的阳气,泛指人体的功能。那么,怎样做才能养护人体的阳气呢?对此,专家认为,需要从起居、精神、运动、饮食等多方面“下功夫”。
      作息:需调整时间
  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故有“春眠不觉晓”之说,所以很多人往往睡得很多却总感觉仍“意犹未尽”,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作息方面要按照《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所述:“夜卧早起”,即要逐渐调整生活习惯,由冬天的晚上9~10时睡觉逐渐改为晚上10~11时左右睡觉,早上则要适当早起,这样以助阳气生发。
      衣着:“春捂”有理
  在衣着方面,要注意“春捂”。早春乍暖还寒,正是西北风与东南风相互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经常呈现出拉锯状态,气候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因此早春时节需遵循“春捂”的原则,即使是在天气逐渐变暖的时候,也不要过早、过急地脱掉冬衣。
  强调“春捂”是因为人们刚刚度过“冬藏”阶段,代谢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较弱。同时,由于受到冬季严寒的激发,人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量都大大增加了,以便维持人体热量的均衡;而当春天来临时,随着气温变暖,人体内的热量会逐渐减少,代谢速度也会随之变化。这时,负责保持体内恒温的下丘脑和体内各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需要经过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调节好。“春捂”正是为了使人体内的热量降低后免遭春寒侵袭。
  
      精神:要防止“大动肝火”
  因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在春季养生上一定要重视养肝。肝主情致,因此护肝要从心情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情绪不宜过于激动、兴奋,要保持愉悦、平和。
  
      运动:尽量去户外
  专家建议,在运动养生方面,要按《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之“广步于庭,被发缓行”的原则,加强锻炼。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到处是生机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象,所以是外出锻炼的大好时机。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尽量多活动,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才符合“春夏养阳”的要求。在自然环境中锻炼,还能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使机体更迅速、更准确地调节好体温,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抵御和杀死多种病菌,可以有效地预防流脑、流感、麻疹等疾病。
  
     饮食:要多吃甜食少吃酸食
  饮食常是人们关注的养生焦点,它也的确是养护阳气的“重头戏”。中医认为:“当春之时,食应减酸宜甘,以养脾壮阳。”一般而言,为适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宜多吃甜食少吃酸食。由于春季肝气旺,会影响到脾。因此,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倘若酸味的食物吃多了,会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饮食调养,要选择甘温之品,忌酸涩。
  此外,春季饮食还可选择抗病毒性食物。春季气候由寒转暖,气温变化比较大,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而且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导致疾病。因此,在饮食上最好遵循抗病毒原则。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辣椒、菠菜、柑橘、红枣等食物都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