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建奶源“破题”乳品安全 [复制链接]

1#
     在“老酸奶”被爆出加入工业明胶之后,一直被视为食品安全“重灾区”的乳制品行业再次引发广泛关注,“皮革奶”、“激素奶” 又一次冲击着消费者的心理底线。(奶豆制品招商:nd.spzs.com)

  为何乳制品行业总是与食品安全难脱干系?近日,在潍坊考察的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刘成果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牛奶出事“病根”在奶源,建设自有奶源基地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先奶源后市场

  “为什么说病根就在奶源上呢?因为我国大部分的乳品企业都没有自有奶源,换言之,搞养殖的和搞生产销售的不是一家人,大家都只考虑自己那部分利益,能不出事吗?”刘成果解释说。

  在刘成果看来,牛奶制品的安全,关键就是奶牛养殖的安全,只有从源头把控好,才能保证消费者喝到高品质的放心奶。我国的饲养水平还很低,大多数是散养,手工挤奶,几乎没办法控制奶源,所以就经常出问题。

  刘成果还列举了三鹿的例子:三鹿最早是有自己的奶源牧场的,可随着企业的快速膨胀,三鹿早在1987年就将自有奶源牧场从公司剥离了出去,当年就节省1亿元。“但是,奶源不是自己的了,问题就多了,这为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山东阳春羊奶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玉坤的认同。他认为,做乳制品必须要“先奶源后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业的质量和竞争力。“部分企业过分强调市场,刚开始可能效果不错,但如果保证不了质量,迟早要出事的。”董玉坤说。

  导报记者注意到,包括伊利、蒙牛在内的国内乳业巨头都在争相建设自有牧场,以保证对产品质量的“绝对掌控”。

  “问题奶”之累

  牛奶一再出事,我国奶业遭遇信任危机,一个直接的恶果就是,很多有条件的消费者出于安全考虑,选择购买洋品牌的乳品,特别是奶粉,现在我国的代购大军很多都在从国外往回“背”奶粉,国内民族乳业受到不小冲击。

  相似的情况已经在老酸奶市场上逐步显现。受“皮革奶”事件影响,老酸奶市场正在急剧萎缩。22日,导报记者在济南泉城广场地下一层的银座购物广场看到,部分老酸奶已经打出“降价促销牌”,据超市销售人员介绍,近期老酸奶的销量骤减,即使降价也鲜有消费者前来问津。

  “市场分流了,怎么争取市场份额?就去打价格战。降下来的价格乳企不会自己承担,而是转嫁到奶农身上,压低收奶价格。那奶农怎么办?为了盈利,就可能在奶上甚至是养殖上做文章,于是问题奶又来了,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刘成果不无忧虑地说。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在牛奶接连出事的大背景下,中国牛奶消费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乳制品首先需要保证安全,然后才是营养。如果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这将不利于整个乳制品产业发展。”董玉坤说。

  一体化发展

  要想解决乳制品安全问题,自建奶源非常重要。刘成果告诉导报记者,中国奶业协会这几年一直在推动国内乳业“一体化”发展。所谓一体化,就是饲养环节和加工环节利益融合,最终走上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道路。

  “搞奶源建设的成本要远高于搞乳品加工的成本,所以乳企都不愿意发展自有奶源,而是热衷于从养殖户那里收奶。”刘成果告诉导报记者,养殖户大多散养,形不成规模养殖,这样就谈不上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

  “如果乳企有了自己的养殖基地,就可以实现多个"统一":统一育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挤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就会有效地避免问题奶的出现。”刘成果认为,“一体 化”是未来我国乳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刘成果认为,我国乳业的“一体化”发展有3条实现路径。一是奶企建设自有的奶源基地,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二是有奶源基地的奶农自己建加工厂,同样可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如果以上两种方式都做不到,那就由**来定价。有了合适的奶价,奶农的利益就会得到保障,奶农和乳企结成一个都能获得合适利润的利益共同体,也会实现"一体化"发展。”刘成果说。
分享 转发
饮料招商http://www.tech-food.com/business/food/1016.html
调味品招商http://twp.spzs.com
保健食品网http://bj.spzs.com
TOP
2#

我认为这个还是很有道理的,确实控制奶源才是控制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根本~
TOP
3#

感觉有点问题,是企业的价值问题。外奶源不用检测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