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继“拉菲公海”灌装造假消息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后,近日,部分进口葡萄酒商利用原装混淆原瓶概念、把低端酒充当中高端产品牟取暴利等扰乱市场秩序的做法再次引起了舆论的关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在新闻时间对进口葡萄酒乱象进行了报道,在业内外引发了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如何健康发展的讨论。白酒代理 jiu.spzs.com 
  大市场隐藏大问题 
  近年来,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大众葡萄酒品鉴能力的增强以及饮酒习惯的变更等原因,中国葡萄酒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各葡萄酒生产国来中国市场淘金。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11月,我国进口葡萄酒达32.5万千升,同比增长30.9%;进口金额达12.65亿美元,同比增长88.3%。 
  而法国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国际葡萄酒与烈性酒信息公司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共计消费了19亿瓶葡萄酒,已经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第八大葡萄酒进口国。 
  酒类流通企业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结果是进口葡萄酒快速进入各种流通渠道,酒店、商超、进口商、分销商、名烟名酒店、零售店等业态都开始经营进口葡萄酒。 白酒代理 jiu.spzs.com
  然而,在市场快速扩大的同时,进口葡萄酒由于产业链条很长,缺乏专业的监管体系,巨大的市场潜力背后也隐藏了市场秩序混乱的大问题,比如,中央电视台此次曝光的原装混淆原瓶概念、低端酒当作高端酒卖等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瓶装进口葡萄酒的价格为33.22元/升,桶装葡萄酒只有6.28元/升,而且,桶装进口葡萄酒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通过申报葡萄汁来进一步避税,因此用桶装进口葡萄酒假冒原瓶葡萄酒存在很大的利益空间。 
  实际上,由于外国酒庄代表不懂中国市场的现状、国外行业协会在国内的代表处又没有监管职能、国家相关的监管体系匮乏等因素的存在,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意外。 
   进口葡萄酒市场形势严峻 
  并非危言耸听的是,从目前来看,进口葡萄酒市场存在的并不仅仅是暴利、概念混淆等问题,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也阻碍着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从进口源头看,基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很多业外资本进入进口葡萄酒领域,但由于这部分酒商的资质良莠不齐,对进口酒的行情了解不足和对葡萄酒的鉴别能力不足,再加上个别葡萄酒生产国对劣质酒缺乏出口限制,往往将一些劣质的葡萄酒进口到国内市场灌装后贴牌销售,在食品安全层面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亟待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进口葡萄酒的乱象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近日,国家工信部表示,葡萄酒行业“十二五”规划正在修订当中,有望在6月份出台。届时,葡萄酒生产和流通门槛将有所提高。 
  近年来,各地执法部门也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据了解,仅2012年以来,已有广东东莞、辽宁等多个省市启动了酒类市场打假和规范市场秩序的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际上,虽然中国进口酒市场发展很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相比,缺乏系统的监管体系与专项的酒类法律。因此,进口葡萄酒市场的规范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朱思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加强葡萄酒市场监管,是一项系统综合治理的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来规范,一方面要尽快建立我国的葡萄酒分级和分类体系,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倡导行业自律,建立健康的流通秩序。 
   林映萱也曾透露,曾有分销商在洽谈合作时,将公司建议零售价300元/瓶的进口葡萄酒自行定价超过了1000元/瓶,经公司劝阻无效后,公司不得不终止了与其的合作项目。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就是国外优质酒庄和国内分销商的‘搬运工’。”林映萱笑着说。 
  美国纳帕谷的HALL酒庄庄主KATHRYNHALL表示:“在美国,葡萄酒就是一个与朋友分享的产品,建议中国消费者培养理性的消费习惯,多尝试一些葡萄酒,觉得品质不错再买,并且多从互联网等平台上寻找产品的信息和价格,借此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葡萄酒就像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特性,消费者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葡萄酒。” 
  而对于众多的希望进入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经销商,业内人士则建议与优传等先进的进口葡萄酒产业链供应公司合作,一方面,借助他们的保税连锁模式和品牌效应,在保证每一瓶进口酒“真、质、权”的前提下,借助其设立的体验店来吸引消费者,减轻经营压力;另一方面,经销商可以通过设立在各地的保税区分批采购,减轻资本压力。与此同时,还能避免进口葡萄酒报关手续繁琐等问题,节约聘用专业报关人员、代理公司运输等成本,这样一来经营的可行性将大大增强。
白酒代理 jiu.sp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