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月草原春暖,地处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市萨尔胡松乡的额尔齐斯农民合作社里,洁白的“可么然”(一种奶品)淡淡飘香,乳黄的“迟尔特勒达克”(羊尾巴油)令人垂涎……不过,它们不是盛在盘中、放在桌布上,而是灌装在精美的包装盒中,“转”向了更加遥远的市场。
  伴着阵阵的奶香,合作社发起人库丽西拉·布尔力说起这些变化的由来。尽管还是一名哈萨克族家庭妇女,除了每天为家人烧茶打馕,她现在考虑更多的是怎么把传统的哈萨克餐桌食品“做大”,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可。
  今年初,库丽西拉·布尔力还只是给家里人做饭。后来,听下到村里的市委干部说,国家现在有优惠政策,可以提供贴息贷款,鼓励家庭妇女“创业”,她才开始心动。在下基层的工作队帮助下,库丽西拉联系了几个同自己一样的家庭主妇,创办了额尔齐斯农民合作社,共同贷了3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筹划用自己的做饭手艺挣钱。
  库丽西拉·布尔力说,有市里的干部引路,加上生产的是平时做惯了的食物,合作社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用哈萨克族平常食用的肉、奶、米等原料,开发了可么然、迟尔特勒达克等11种食品,注册了“昂萨特”商标。
  加入合作社的牧民有16户,摊子大了,库丽西拉·布尔力常常犯难,因为传统食品“转”向市场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扩大生产需要贷款、包装食品需要商标、奶制品要低温保藏……4月上旬,下乡调研的市领导得知库丽西拉·布尔力创业遇到困难后,牵线搭桥,帮助合作社扩建厂房、引入现代化的灌装生产线。有了这样的支持者,库丽西拉·布尔力信心大增。
  “到草原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也很喜爱哈萨克族的食物。现在合作社的包装食品,正好可以满足很多人买了带走的愿望。”库丽西拉·布尔力说,她正在考虑开发一些便于携带的小包装食品,以便游客选择。
  库丽西拉·布尔力自认为还是家庭妇女,但在当地**看来,她称得上是一名“领头羊”。
  与库丽西拉·布尔力一样,巴里巴盖乡巴里巴盖村的塔斯很别克·阿吾达也是因为有了扶贫款开始富起来的。最初,他仅有20余头只牛羊,年收入不过万元左右。在当地干部的引导下,塔斯很别克一边发展饲草料基地,一边参加“科技之冬”活动学习牲畜育肥技术,还创办了夏乐戈恩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一名带动乡亲的“领头羊”。如今,合作社不仅每年向市场投放600多头只牛羊,纯收入30万元,而且还能帮着邻里乡亲买卖育肥了的牛羊。
  记者从阿勒泰市委了解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通过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当地涌现出103个农牧民合作组织,习惯于游牧生活的哈萨克牧民在实现“安居”后,有了“乐业”的冲动。(奶制品招商:nd.sp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