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新颁国标[/b]

2012年5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GB 4789.5-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方法》,于2012年7月17日起实施。

该标准实施之日起,原GB/T4789.5-2003标准作废。

[b]解读GB4789.5-2012[/b]

为了提高食品中志贺氏菌检出率,降低操作者的操作要求,增菌过程的调整是本次新标准最大的变动之处。

两份国标方法之间增菌部分的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

        GB4789.5-2003                          GB4789.5-2012
增菌培养基        GN增菌肉汤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新生霉素
取样操作        无菌均质器或研钵               无菌均质器或拍击式均质器
增菌培养条件   37℃,有氧培养6~8小时    41.5℃,厌氧培养16~20小时
……        ……                          ……

更改增菌培养方式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消除食物样品中的杂菌背景对于检测培养的影响。

1、厌氧环境41.5℃培养,可排除需氧菌和大部分不耐热的厌氧菌与兼性厌氧菌干扰;
2、使用志贺氏菌增菌肉汤-新生霉素进行增菌,可排除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如变形杆菌等)的干扰;

减少杂菌背景的同时,也降低了杂菌在增菌过程中对于数量很少的志贺氏菌的竞争抑制作用,可有效地提高志贺氏菌的扩增量,有助于进一步的分离与鉴定。

[b]厌氧增菌的实验需求[/b]

不同于常规厌氧培养,本标准中的增菌培养是在无菌三角烧瓶或无菌匀质袋中进行。

[b]常见的厌氧培养方法[/b]

厌氧袋培养法:

塑料袋透明而不透气,内装气体发生管(有硼氢化钠的碳酸氢钠固体以及5%柠檬酸安瓿)、美兰指示剂管、钯催化剂管、干燥剂。放入已接种好的平板后,尽量挤出袋内空气,然后密封袋口。先折断气体发生管,后折断美兰指示剂管,使袋内在半小时内造成无氧环境。如不变色表示袋内已达厌氧状态,于生化培养箱中培养。

厌氧袋对于志贺氏菌厌氧增菌的缺陷:
1、很难实现GB4789.5-2012中所需的大量250ml/500ml三角烧瓶的厌氧培养
2、无法实现操作过程的厌氧环境,明显降低厌氧菌的检出率
3、操作繁琐,易引起实验失败
4、培养灵活性较差
5、一次性耗材成本高


厌氧罐培养法:

塑料或不锈钢密封罐,内置钯颗粒催化剂,将培养皿、厌氧指示袋(条)以及开封后的厌氧产气袋一同置于罐内,罐盖封闭后抽真空,30分钟后达到厌氧状态,观察厌氧指示袋(条)如无颜色产生,则将厌氧罐于生化培养箱中培养。

厌氧罐对于志贺氏菌厌氧增菌的缺陷:
1、很难实现GB4789.5-2012中所需的大量250ml/500ml三角烧瓶的厌氧培养
2、无法实现操作过程的厌氧环境,明显降低厌氧菌的检出率
3、操作繁琐,易引起实验失败
4、培养灵活性较差
5、一次性耗材成本高


传统厌氧培养箱培养法:

样品置于传输舱内,抽真空/充氮气3次循环(约26分钟),打开内门进入厌氧操作室。厌氧环境下进行接种等操作后,再转移至培养室内培养。
箱内厌氧是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箱内剩余的O2与混合气中的H2生成水,再通过干燥剂去除多余水分,形成厌氧培养环境。

传统厌氧培养箱对于志贺氏菌厌氧增菌的缺陷:
1、样品转移所需的抽真空/充氮操作复杂,耗时过多
2、无强制对流循环系统,箱内环境很难达到均一稳定,厌氧恢复速度很慢
3、无厌氧状态指示,无泄漏报警
4、不支持UV紫外消毒,密封材料易老化而产生泄漏
5、无生物脱毒能力


[b]厌氧增菌培养设备选择建议[/b]

[b]1、兼具培养与操作功能的厌氧工作站能为增菌所需的三角烧瓶提供宽敞的培养空间;
2、内腔强制对流系统,确保箱内环境均一稳定,厌氧恢复快速;
3、无抽真空/充氮繁琐操作,有效提高操作效率并节省气体消耗;
4、支持UV紫外消毒,抗密封材料而避免泄漏;
5、具有生物脱毒能力,保证内腔气体洁净;
6、标配厌氧状态指示系统,能随时让用户了解内腔厌氧状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