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酸乳饮料沉淀处理 [复制链接]

1#

以下是引用二泉映月在2006-3-25 1:02:00的发言:

感谢网事兄的回复,真得非常精彩。

1。支持20度以下调酸。

2。稳定剂需要和牛奶进行充分的混合和结合,使之能够较好的结合乳蛋白质,起到稳定蛋白的作用,CMC的作用在界河蛋白质方面好像不明显,它更多的是起悬浮和增稠的作用。

3。酸液的浓度各厂家都有自己的结论,我最高做过20%浓度的也没有出现沉淀。(注意酸液的温度)

据我所知很多厂家都用喷酸或者在线添加混合的方式,而且用的也不错。我觉得稳定剂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与调配罐的搅拌方式也有关。

有一点想和网事兄讨论,在喷口加滤网来汇聚酸液可以理解(没有做过雾状喷酸和液流的比较),但是在罐中心点位置的物料流速不一定是最快的啊。

如果是轴向搅拌,理想状态下应该是边缘的线速度更大,在非理想状态下感觉也相差不多。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们公司的配料罐形式?

如果是侧搅拌,整罐物料的运动方式又不一样,可能要区别对待。

谢谢网事兄,本贴加精。

第二点不准确!

CMC只所以能做酸乳饮料的稳定剂,是因为他带负电荷, 可以和等电点PI=4.6以下带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附着在其表面而阻止蛋白质絮凝后沉淀!

所以从理论上来将,所有带负电荷的胶体都可以用来做酸乳稳定剂, 他们是CMC,果胶,PGA等, 但他们的电荷结合强弱, 在酸性环境下自身的稳定性, 价格等特性决定了人们的选择!

其实CMC与蛋白质结合的效果是不错的, 比果胶肯定强, 他的缺点就是稳定性不够好, 毕竟是人工合成的啊!

而增稠只是减慢沉淀的速度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5 18:29:55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以下是引用flaming1005在2006-7-29 13:36:00的发言:

解决酸奶沉淀问题的关键在于稳定剂,稳定剂包裹蛋白的能力强,自然沉淀就少。酸奶中的沉淀物多是蛋白质,上浮物多是脂肪(也有见过蛋白整体上浮的)。简单的采用cmc来稳定体系的话,即使再好的型号也避免不了沉淀。再复配瓜胶、黄原胶、果胶等效果会好一点。

至于调酸,并不是解决沉淀的根本问题。调酸不好的话就会使酸奶中的蛋白质变性。变性的奶谁会喝啊!!更谈不上什么沉淀问题了。

调酸温度我认为40度足以。理论上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缓慢,酸中的氢离子也不会太强的刺激蛋白质,使蛋白质变性。但是稳定剂的存在已经很好的保护了蛋白质,避免了蛋白质在pH=4.6(蛋白质的等电点)左右时的凝聚变性。

我做过对比试验,40度和20度时同样方式调酸,结果成品状态均正常,离心效果甚至40度的还好一些。再说,在生产过程中温度降到20度以下即费功又费时,没必要。

酸液浓度不易过高,但过低也不是好事。酸浓度过低必然调酸时间会加长。个人认为10%左右就行。

一个基本的常识,所有PH值低于4.6(左右)的酸乳饮料中,酪蛋白都是变性的。正因为它变性乐,所以才要加稳定剂来保护蛋白,如果不变性的话,呵呵,就没问题了。

[em09][em09]
TOP
3#

本论坛难得的好贴,这么多年过去了,还在置顶啊!

可惜,至今都没有人提到稳定剂的选择与PH值的关系
还有缓冲剂的作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