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低价真的可以带来销量吗? [复制链接]

1#
互联网**,都在叫嚣着低价,甚至是零毛利。我今天就想来聊一聊定价的事,并且想痛批一下低价的模式。
低价真的可以带来销量吗?我看未必!
1.互联网真的缺低价吗?
都知道互联网的发展就是靠低价拼杀出来的,从淘宝开始,大家早已熟悉了这套价格体系,也乐于往这个价格洼地里聚集,最终形成了巨大的流量,在加上随后由淘宝延伸出来的天猫,再到京东等平台的出现,低价似乎已经成为了通行的模式,互联网也是由此起步。
可是这样的低价模式,刚开始的一年、两年,大家都感到很新鲜,很刺激,然而年年的双十一都是如此,慢慢的消费者就会有一个惯性思维,认为这个世界上永远有物美价廉这样一个事实存在。
那物美价廉的背后是什么?是牺牲了大量厂家的利益,牺牲了大量线下实体店铺的利益。眼看着众多参与双十一狂欢的商家,有多少是赚钱的呢?可能有一半以上都只是在赚吆喝。一个正常的商业体只赚吆喝不赚钱,又能够维持多久呢?
所以低价,永远是互联网杀入市场的一个特征而已,而这个特征的背后是血淋淋的一个零和博弈。
比如天猫、淘宝的繁荣是不是意味着社会总流通量加大了?不是!一个电商网站的崛起意味着一万个实体店的倒下,因为人流分散了,他不在这里买就会去其他地方买,那电商网站靠什么吸引人?肯定是靠两个力量,一个是低价,一个是资本。
所以这种看不见硝烟的博弈极其残酷,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事实上,互联网从来都不缺低价,的确也有人靠低价快速成功了,比如小米。低价一直是小米的核心竞争手段,但现在我们看到,竞争了几年后,小米的手机年销量在7000万部时遇到了瓶颈,这个瓶颈可能就预示着,一味的低价将会毁了小米,企图用一部红米建立生态圈,欲得屌丝而得天下的小米,这一步棋真的可行吗?
其实小米的很多产品还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而生的,比如空气净化器、手环、音箱等,这些产品的主流消费人群是那些用七八百手机的消费者吗?显然不是!这是两个不同的阶层,所以小米已经跟他现有的目标人群定位完全偏离了。
看似血腥的红米把市场染红了,可是也把自己拉下沉了,拉低了品牌的形象,等他想要推出高端产品的时候,才发现市场应声寥寥,这就是自己种下的果子只有自己吃。
所以,低价是互联网的特征,但低价并不是唯一的取胜之道,只是阶段性的竞争利器。

2.低价真的能带来规模吗?
还是以小米为例。因为低价,他可谓是一夜爆红,一款产品的预订动辄就是几百万台,上千万台,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炒作的成分,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小米当初占据了微博流量的红利,他是最早开始经营QQ空间,微博等各种自媒体平台的商家之一,和粉丝一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有了这样的流量红利之后,他开始针对这部分人群进行转化。但试想一下,你今天还有流量红利吗,你的红利在哪里?大部分企业的流量都是靠花大钱烧来的,因为不是每个企业老大都可以像雷军一样成为一个大IP。而没有流量红利,你的低价就是个笑话。
在中国市场上还有一件事特别有意思,就是一个品牌有多张面孔。有的面孔是实用,有的面孔是面子,有的面孔是时尚。多面孔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层的需求,用多变来迎合所有人,想要一网打尽。其实,一个品牌的相关性非常重要,是哪个阶层就定位哪张面孔,就针对一个群体发力,否则全是泾渭分明,哪个阶层也讨好不了。
所以,再说回低价,那所谓的低价到底能不能带来规模呢?我认为根本不能!道理很简单,没有人是真正因为价格而驱动的,因为价格驱动的只有一种情况,原先买不起,然后突然降价了,觉得能买得起了,但也是一时,当你用低价够得时,消费者也不会珍惜,而且新鲜感很快就会消失。
所以很多品牌要慎用价格的利器,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宁可赠送绝不贱卖,就是要保持一个品牌自属的那个层面,保持品牌的特性,守住自己的战场,绝不能一溃千里。

3.真的有高性价比吗?
我个人特别讨厌一种言论,就是高性价比,我觉得高性价比就是一个谎言。
所有的奢侈品品牌都是非高性价比的,成本低,典型的低性价比,可为什么大家趋之若鹜呢?因为他有独特性、唯一性和稀缺性,这才是产品的本质。那些所谓的高性价比,性能好,价格低,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企业没有利润,片面的靠规模,规模又起不来,然后再想抬高空间几乎就不可能了。
我记得很多年前,互联网上有个钻石小鸟的案例,同样的钻石卖实体店铺一半的价格。但今天钻石小鸟又在哪儿?它这种低价模式为其带来了多少消费者的深度转化呢?
其实大部分人是结婚才会想要买钻石,而送钻石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心意的表达,他更重视品牌的属性和感情的依赖,而不是简简单单用一个低价买一个钻石就可以满足对方需求的。况且,越来越多年轻人思想会更超前和时髦,结婚一定要送钻石吗?买不起钻石就不能结婚吗?就不能送一些其它的礼物吗?
因此我一直认为,唯有把低性价比的生意做好了,这才是本事。那种大家都在狂喊的高性价比已经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了,一个产品永远要价值大于价格,要靠更多和顾客之间深层次的互动和沟通来维持,低价只是表面上的营销手段,而深入式的、顾问式的、互动式的、参与式的营销才是正道,不然单拼价格,真的不会有出路。

4 渠道为王
最后要说的还是那句老话:渠道为王!
原先一直有人说要忘掉渠道,直面用户。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是正确的,不过用户是从产品体验的角度来讲的,但是用户在哪儿呢?用户同样也是存在于各种渠道里的。哪怕是互联网,今天人人关系的渠道,那也是渠道啊,不管是做直销也好,网销也好,微商也好,那都是一个渠道的类型,在这些渠道中,想要层层传递并且快速产生裂变,让人都有兴趣参与,靠低价可能吗?
当然不可能!大家都不赚钱没有利益的事,谁会卖命折腾呢?因此不管什么年代,渠道永远为王,在此前提下,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设计激励政策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我认为能多高定价就多高定价,把空间留给参与者,然后通过其他的方式反利给用户。 企业可以通过把自身做大做强的方法来回报社会,给更多人工作的机会,交更多的税,这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一味把自己搞得很苦逼,然后让渠道成员在参与的过程中没有积极性,每天都在努力最后却两手空空。
这四点是我的经验之谈,可能是一家之言,却也是近几年的切身感受。我看到过很多企业在低价中挣扎,也看到很多企业守住了自己的价盘而活得滋润。 生意的好坏是要靠自己经营的,经营的核心在于,要能够守住自己的内心,同时更要学会尊重市场的规律和渠道的规律。
本文为老林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转发
TOP
2#

低价真的可以带来销量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