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食品安全常识(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76#

七、方便面

  方便面是时下流行的快餐食品之一,其制作方法也是从国外引进的,为与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区别,不妨称之为“土快餐”吧。这种“土快餐”是油炸面条加上食盐、味精组成的,最大弊端在于缺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而这些恰是儿童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养分。

  对策:不能让方便面成为孩子的主食,否则可诱发营养不良,危害孩子的身体与智力发育。

  八、巧克力

  巧克力虽然是一种历史较为悠久的食品,但由于其多种保健功能(如保护心脏、防癌、减肥、振奋情绪等)的相继发现,越来越受到保健专家的瞩目与提倡,因而逐渐“热”起来成为一种时尚食品。但要注意,儿童应适当限制,否则易与遗尿症结缘。

  美国一位医学博士的解释是:巧克力可在小儿体内产生过敏反应,使膀胱壁膨胀、容量减少、平滑肌变得粗糙、产生痉挛,同时这一过敏反应又使小儿睡得过深,使其在尿液充盈时不能及时醒来,于是造成尿床。随着小儿进入青春期,巧克力不再产生过敏反应了,遗尿现象即可消失。

   对策:小儿期,临睡前应少吃或不吃巧克力。

  九、咖啡

  咖啡含有较多的咖啡因,而咖啡因有阻碍婴儿骨骼发育的不良作用,故常饮咖啡、吃咖啡糖果或咖啡饼干的孩子,有成为“武大郎”的危险,父母不可不当回事儿。

  对策:提倡孩子多喝白开水,少接触或不接触咖啡。

  十、鱼片干

  鱼片干是由海鱼加工制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元素,加上味道美,故家长乐于买,孩子也乐于吃。但要警觉的是鱼片干有一种称为氟的元素含量往往过多。
据测量,鱼片干中的氟元素是牛、羊、猪肉的2400多倍,是水果、蔬菜的4800多倍。而人体每日对氟元素的生理需要量仅为1毫克—1.5毫克,故每天从食物等摄入氟的安全限度不得超过4毫克—6毫克。如果超过这一限度,氟就会在体内积蓄起来,时间一长,便会引起慢性氟中毒,使牙齿变得粗糙无光。

  对策:为了孩子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玉齿”,对鱼片干一定要限量,绝对不可长年累月让孩子大量摄入。

  十一、豆奶

  豆奶作为婴幼儿喂养的最佳替代品,多年来一直无人质疑,但近年来陆续有研究报告指出婴儿喝豆奶的弊端。首先是美国从事转基因农产品与人体健康研究的人士发现,吃豆奶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引发甲状腺和生殖系统疾病的风险系数增大,原因在于婴儿对大豆中高含量植物雌激素的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婴儿摄入体内的植物激素只有5%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余下的植物雌激素便在体内积聚,这样就可能为将来的性发育埋下隐患。有资料显示,喝豆奶长大的孩子日后罹乳腺癌的风险概率是常人的2-3倍。接着又有报告指出豆奶和大豆代乳品中的锰含量高于母乳50倍,而吸收过量的锰元素,将影响6个月以下婴儿的脑发育,从而增加了以后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和青春期暴力冲动的可能性
 
  对策:提倡母乳喂养,婴儿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最好不喝豆奶。

  十二、冷饮

  一到夏季,不少孩子离不开冷饮,如冰棍、冰淇淋等。殊不知,孩子的肠管相对成人的长而薄,肠系膜松弛而固定能力差,一旦受到冷饮刺激,可导致肠管平滑肌痉挛和蠕动增强,进而诱发肠套叠,造成肠道梗阻而危及生命。

  对策:夏季孩子吃冷饮要慎重,切忌放纵,以防不测。一旦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最后,我们的生活条件和营养状况比起10年前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孩童的营养状况却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甚至还衍生出一些“高级垃圾食品”。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选择食品一定要慎重。

TOP
77#

以上为2006-08-05日更新!
TOP
78#

太好了.楼主辛苦!

[em04]
TOP
79#

金秋时节,食用螃蟹八不宜

   螃蟹是含有丰富维生素的美味佳品,深受人们青睐。据分析,每百克蟹肉中含有蛋白质14克、脂肪5.9克、碳水化合物7克、钙129毫克、磷145毫克、铁13毫克、核黄素0.71毫克、维生素A5960国际单位。螃蟹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的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活血化瘀、筋骨破碎等疾病。但是,有些人食用螃蟹后会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注意卫生而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吃蟹时应当注意下列八个不宜。  
        一、 不宜食用死蟹河蟹被捕获后常困挣扎而消耗体内的糖元,使体内乳酸增多。其死后的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缩短,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在弱酸条件下,细菌会分解蟹体内的氨基酸,产生大量组胺和类组胺物质。组胺是一种有害物质,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类组胺物质会使食者呕吐、腹痛、腹泻。因此,死蟹不能食用,弃之勿惜。购蟹时应注意鉴别质量,新鲜活蟹的背壳里青黑色,具有光泽,脐部饱满,腹部洁白,蟹脚硬而结实,将蟹仰放腹部朝天时,蟹能迅速翻正爬行。而垂死的蟹背壳呈黄色,蟹脚较软,翻正困难。
        二、 不宜食用生蟹:河蟹是在江河湖泽的淤泥中生长的,它以动物尸体或腐植质为食,因而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食用前应先将蟹的体表、鳃、脐刷干净,蒸熟煮透后再食用。有些人因为未将蟹洗刷干净,蒸煮不透,或因生吃醉蟹或腌蟹,把蟹体内的病菌或寄生虫幼虫食入体内,导致生病。螃蟹往往带有肺吸虫的囊拗和副溶血性弧菌,如不高温消毒,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造成肺脏损伤。如果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表现出肠道发炎、水肿及充血等症状。因此,食蟹要蒸熟煮透,一般开锅后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   
        三、 不宜食用存放过久的熟蟹:存放的熟蟹极易被细菌侵入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烧现吃,不要存放。万一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吃时必须回锅再煮熟蒸透。   
四、 不宜乱嚼一气:吃蟹时应当注意四清除。一要清除蟹胃。蟹胃俗称蟹尿包,在背壳前缘中央似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内有污沙;二要消除蟹肠,即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三要清除蟹心,蟹心俗称六角板;四要清除蟹腮,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俗称蟹眉毛。这些部位既脏又无食用价值,切勿乱嚼一气,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五、 不宜食之太多:蟹肉性寒,不宜多食。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以免腹痛腹泻。因食蟹而引起的腹痛腹泻,可用性温的中药紫苏 15克,配生姜 5-6片,加水煎服。   
六、 不宜与茶水同食: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均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   
        七、 不宜与柿同食:蟹肥正是柿熟时,应当注意忌蟹与柿子混吃。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会发酵腐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   
        八、 某些病人不宜食用:1.患有伤风、发热、胃痛以及腹泻的病人吃蟹会使病情加剧。2.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肝炎活动期的人,最好不吃蟹,以免使病情加重。3.蟹黄中胆固醇含量高,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应少吃或不吃蟹黄,否则会加重病情。4.体质过敏的人,吃蟹后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起风疹块。5.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或不吃螃蟹,因为食后容易引起腹痛和腹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用紫苏15克,生姜5片煎服,以止痛、止泻。

TOP
80#

咀嚼,维持健康的运动

       在饭店或食堂里常常领略邻座的人用餐之迅速,他们的速度实在……简直可谓在“电光石火间”。公司的同事总是感慨我雷打不动的细嚼慢咽,他们说我“后30年一定过得很健康”。言下之意,他们更愿意顾眼下要赶的那个CASE,而顾不上后30年。可是,我是要对我的下半生负责。要知道,咀嚼对维持健康的意义绝不仅止“老人言”那么简单。
  吃本来只是维持生存的手段。智慧将饮食上升到文化的高度。通过牙齿和牙龈咀嚼而产生快感,熟谙各种香味,通过细嚼慢咽,产生舒畅的感觉。享受食物带来的季节感和风土感,愉快地谈论有关饮食的问题,甚至吃完后也能令人回味无穷。所有的这一切感觉传递到大脑时,会令大脑感到舒畅。

  饮食的节奏=享受人生的节奏
  真正会享用食物的人大多用餐节奏较慢。这是一种优雅。他们能把日常生活的节奏和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饮食的节奏或许相当于思考的节奏、工作的节奏、享受人生的节奏。
  咀嚼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的关键。忽视咀嚼,会把一切颠倒过来。咀嚼所产生的刺激能使脑进化,如果人们不再咀嚼,从嘴传递到脑的刺激明显减少,大脑不进则退。也许这种想法是杞人忧天而已,但是,饮食正在柔软化,各种方便食品、一口大小的膨化食品甚嚣尘上。
  现代食物加工越来越细,蛋糕唯恐不松软,蔬菜水果“喝”就好了。一口食物最多咀嚼七八次,少则四五次,在嘴里蠕动几下便咽了下去。现代人已从40多年前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时20~30分钟,下降为目前的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时5~10分钟。

  一口食物的咀嚼理想:30次
  一般应该咀嚼几次为好呢?据专家说,一口食物在嘴里至少经20次咀嚼,才能得到唾液给我们带来的恩惠,30次则较为理想。从营养学角度分析,在我们享用的食物里,谷类、肉类和蔬菜的比例应该是3:1:1。以此比例进食,就能维持健康。而且我们的牙齿结构非常规则地与此比例相对应。
  人类的牙齿大致可分为前齿、犬齿和臼齿。犬齿主要用于咀嚼肉类食物,臼齿则用于咀嚼谷类食物。人类必需的谷类占食物总量的61.3%,人类必需的肉类占食物总量的12.8%。用于咀嚼谷物的臼齿占总数的62.5%,用于咀嚼肉类的犬齿占总数的12%。牙齿的结构体现了造物主让人类尽量长寿的一片苦心。
  因为吃得快、粗嚼已成了习惯,一下子改为细嚼慢咽很有难度,要么不知不觉地忘了,要么一口食物嚼20次成了任务,数够数了,减负一般地咽下去。何不把咀嚼看成愉快的事,把就餐时间视为与老友轻松享受食物的时间,慢慢体会“嚼”的节奏。

  咀嚼的9 个神话
  神话1:
  用餐时充分咀嚼,实际上就是在做着与开发抗癌药物相同的工作
  专家们通过实验表明,细嚼30秒能使致癌物质的毒性降低。如果你按每咀嚼一次1秒钟计算,一口食物咀嚼30次再咽下去,恭喜你已经加入了高科技抗癌领域。
  咀嚼时唾液的分泌能降低亚硝酸化合物对细胞的攻击,改变细胞突变计划,对于化学合成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也有明显的解除作用。唾液还能中和、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以慢慢咀嚼来延长生命,这也是理智上的一大胜利。

  神话2:
  细细咀嚼为肠胃减负
  不经咀嚼过程、直接吞咽入胃的食物,对胃肠道而言是不速之客。胃拼命地挤呀揉呀才把那些大块的食物弄得小了一点儿,然后赶快推给肠道,接班人也是如法炮制,大家只顾忙活,该榨取的营养不知不觉中溜走了。只有付出没有回报,长期如此,胃肠处于持续疲劳状态,易患各种疾病。
  细细咀嚼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结合,唾液有帮助和促进食物消化的功能,而且多次咀嚼能把食物磨碎,胃可以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边工作边享受。已经感到胃部不适的人更应该细嚼慢咽。

  神话3:
  唾液是身体的“自助药房”
  唾液是身体的“健康巡逻队”。咀嚼并不仅仅是为了咽下坚硬的食物,关键是能产生大量的唾液。充分咀嚼的人,一天分泌1.1-1.5公升的唾液。唾液是设在我们体内的“自助药房”。进食时不咀嚼,会减少唾液分泌。用餐时狼吞虎咽,等于置身于这个“巡逻队”的防守范围之外。

  饮食的节奏=享受人生的节奏
  真正会享用食物的人大多用餐节奏较慢。这是一种优雅。他们能把日常生活的节奏和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饮食的节奏或许相当于思考的节奏、工作的节奏、享受人生的节奏。
  咀嚼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的关键。忽视咀嚼,会把一切颠倒过来。咀嚼所产生的刺激能使脑进化,如果人们不再咀嚼,从嘴传递到脑的刺激明显减少,大脑不进则退。也许这种想法是杞人忧天而已,但是,饮食正在柔软化,各种方便食品、一口大小的膨化食品甚嚣尘上。
  现代食物加工越来越细,蛋糕唯恐不松软,蔬菜水果“喝”就好了。一口食物最多咀嚼七八次,少则四五次,在嘴里蠕动几下便咽了下去。现代人已从40多年前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时20~30分钟,下降为目前的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时5~10分钟。

  一口食物的咀嚼理想:30次
  一般应该咀嚼几次为好呢?据专家说,一口食物在嘴里至少经20次咀嚼,才能得到唾液给我们带来的恩惠,30次则较为理想。从营养学角度分析,在我们享用的食物里,谷类、肉类和蔬菜的比例应该是3:1:1。以此比例进食,就能维持健康。而且我们的牙齿结构非常规则地与此比例相对应。
  人类的牙齿大致可分为前齿、犬齿和臼齿。犬齿主要用于咀嚼肉类食物,臼齿则用于咀嚼谷类食物。人类必需的谷类占食物总量的61.3%,人类必需的肉类占食物总量的12.8%。用于咀嚼谷物的臼齿占总数的62.5%,用于咀嚼肉类的犬齿占总数的12%。牙齿的结构体现了造物主让人类尽量长寿的一片苦心。
  因为吃得快、粗嚼已成了习惯,一下子改为细嚼慢咽很有难度,要么不知不觉地忘了,要么一口食物嚼20次成了任务,数够数了,减负一般地咽下去。何不把咀嚼看成愉快的事,把就餐时间视为与老友轻松享受食物的时间,慢慢体会“嚼”的节奏。

  咀嚼的9 个神话
  神话1:
  用餐时充分咀嚼,实际上就是在做着与开发抗癌药物相同的工作
  专家们通过实验表明,细嚼30秒能使致癌物质的毒性降低。如果你按每咀嚼一次1秒钟计算,一口食物咀嚼30次再咽下去,恭喜你已经加入了高科技抗癌领域。
  咀嚼时唾液的分泌能降低亚硝酸化合物对细胞的攻击,改变细胞突变计划,对于化学合成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也有明显的解除作用。唾液还能中和、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以慢慢咀嚼来延长生命,这也是理智上的一大胜利。

  神话2:
  细细咀嚼为肠胃减负
  不经咀嚼过程、直接吞咽入胃的食物,对胃肠道而言是不速之客。胃拼命地挤呀揉呀才把那些大块的食物弄得小了一点儿,然后赶快推给肠道,接班人也是如法炮制,大家只顾忙活,该榨取的营养不知不觉中溜走了。只有付出没有回报,长期如此,胃肠处于持续疲劳状态,易患各种疾病。
  细细咀嚼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结合,唾液有帮助和促进食物消化的功能,而且多次咀嚼能把食物磨碎,胃可以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边工作边享受。已经感到胃部不适的人更应该细嚼慢咽。

  神话3:
  唾液是身体的“自助药房”
  唾液是身体的“健康巡逻队”。咀嚼并不仅仅是为了咽下坚硬的食物,关键是能产生大量的唾液。充分咀嚼的人,一天分泌1.1-1.5公升的唾液。唾液是设在我们体内的“自助药房”。进食时不咀嚼,会减少唾液分泌。用餐时狼吞虎咽,等于置身于这个“巡逻队”的防守范围之外。

TOP
81#

  神话4:
  保持青春岁月不留痕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30岁左右,大量分泌腮腺激素的耳下腺开始萎缩。要知道没有了足够的腮腺激素,血管和皮肤等组织的弹性和活力就难以保持。而想活化它的功能,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咀嚼。咀嚼可以刺激耳下腺,保持腮腺激素的分泌。
  细嚼促进了面部的肌肉活动,局部地区血液循环质量提高,肌肤代谢运动活跃,自然面色红润、皱纹少少。
  充分咀嚼还能刺激腮腺,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体内糖的代谢,降低血糖数值,预防并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

  神话5:
  咀嚼次数越多,对脑的刺激越大,头脑就变得越聪明
  咀嚼能锻炼脸部肌肉,咀嚼肌边运动边给大脑拨了个“热线”,于是大脑也被激活了。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往脑部,脑细胞间信息往来频繁,由于刺激作用,脑的荷尔蒙分泌增多,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据美国医学专家的研究统计,咀嚼少的儿童智商普遍低于以耐咀嚼食物为主的儿童。天才就这样被懵懵懂懂的食欲谋杀了。
  只有牙齿结实才能充分咀嚼,生命存在于牙齿之中,它成为激活脑的开端,若想变得聪明,赶快去找牙医。

  神话6:
  赶跑龋齿
  进食时口腔呈酸性,这种环境很适合龋齿菌滋生,牙齿表面的钙和磷也开始溶解。咀嚼后唾液大量分泌,中和了口腔里的酸,龋齿菌逃走了,牙齿保住了,钙和磷的溶解也被扼杀了,牙齿无坚不摧,一切太平。
  顺便的,牙齿表面和牙龈的食物残渣,由于机械摩擦而得到消除,加快了牙龈部的血液循环,牙龈炎的发生减少。还有,唾液中所含的某种蛋白质渗入牙齿,能使牙齿长得结实。

  神话7:
  志愿口腔保洁员
  口腔内经常存在着大量细菌,但口腔内的伤口很少会感染,这也是咀嚼的功劳。
  咀嚼时分泌的唾液,不仅含有溶菌酶,而且含有其他抗菌因子,如免疫球蛋白等。它们是空气或水中多种细菌的天敌,能阻止细菌的停留,不让它生长繁殖,必要时甚至会下杀手。

  神话8:
  仔细咀嚼简单瘦身
  人的饥与饱反应,并非完全取决于胃本身的空虚和充盈,而是受下丘脑的控制。当食物经胃消化吸收后,血液中的糖类和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升高,大脑接到这个信息后,饥饿感消失,就会喊“CUT”,然后我们放下筷子。如果不经过仔细咀嚼,吃得太快,胃还来不及消化吸收,一系列反应都慢一拍,就会吃掉过多的食物。
  美国的肥胖者看着钟表吃饭,数咀嚼次数,他们要使每顿饭的咀嚼次数都比未进行慢食减肥之前有明显增加。细嚼慢咽,使食物能更快消化吸收,促使血糖更快升高,更容易兴奋饱食中枢,较早出现饱足感而停止进食。

  神话9:
  咀嚼Discover频道
  唾液是最巧妙的“料理高手”。唾液中有一种成分能使味觉变得敏感,它能使食物越嚼越有味。一口食物仅咀嚼六七次的话,食物的本相还没被揭开,就已经囫囵入肚,如何能体会得到“谁家玉笛听落梅”的25种变化?
  慢点,再慢一点,给食物一个表现的机会,给牙齿一点美妙的感受。

TOP
82#

糖精的是是非非

    糖精,也称糖精钠,是最古老的甜味剂。糖精于1878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很快就被食品工业界和消费者接受。糖精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到500倍,它不被人体代谢吸收,在各种食品生产过程中都很稳定,缺点是风味差,有后苦,这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糖精有很多年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生产与使用的合成甜味剂,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糖精在世界各国的使用明显增
加。
  糖精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
  1958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开始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管理,当时糖精已经能够在美国广泛使用了,因此它被列入最早的675种“公认安全”(GRAS)的食品原料名单之中。
  1972年,美国FDA根据一项长期大鼠喂养实验的结果决定取消糖精的“公认安全”资格。
  1977年,加拿大的一项多代大鼠喂养实验发现,大量的糖精可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为此,美国FDA提议禁止使用糖精,但这项决定遭到国会反对,并通过一项议案延缓禁用。
  1991年,美国FDA根据一些研究结果撤回了禁止糖精使用的提议。但由于上述原因,在美国使用糖精仍需在标签上注明“使用本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产品含有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癌症的糖精”。
  在国际上,糖精的使用也因为这些关于大鼠致癌的研究发表后受到一定影响,欧美国家糖精的使用量不断减少。但仍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糖精是安全的。
  我国政府也采取压减糖精政策,并规定不允许在婴儿食品中使用。目前JECFA规定糖精的ADI值为每日0-5mg/kg体重。

TOP
83#

今天你吃了多少纤维素

纤维素如同蛋白质、脂肪一样,是人类的重要营养元素,具有不可替代的平衡膳食、改善消化吸收和排泄等重要生理功能。因此,纤维应当是食品,而不应是粮食加工后的废弃物。
  由于蛋白质、脂肪可以在人体内合成并储存,而纤维素无法合成和储存,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如果摄入不足,就会导致多种疾病。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因食品深加工而导致疾病丛生的阶段之后,开始大力提倡食用天然食品和纤维含量高的食品。
  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颁布了纤维食品指导大纲,给出了健康人常规饮食中应该含有30~50克纤维(干重)的建议标准;同时强调,高纤维食品(强化纤维食品、全麦早餐等)是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便秘患者的必需食品。

  膳食纤维的分类
  膳食纤维是由植物的细胞壁构成的,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由多种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多糖物质。
  已经生长成熟或胶质化、角质化、木质化过程基本完成的纤维不溶于水,称为粗纤维,人类很难消化吸收,比如糠麸的消化率不足5%。尚未成熟或处于原生质、次生质、初生质状态的纤维,依成熟程度具有不同的可溶性,可以被胃酸、乳酸菌分解为简单多糖或单糖,称为可消化纤维。比如嫩玉米、毛豆、薯类和瓜果蔬菜等,都含有丰富的可消化纤维。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刺激胃肠蠕动,吸收水分,增大粪便体积,软化粪便,促进排便,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停留的时间,有效预防胃肠功能紊乱、便秘、肠癌等各种消化道疾病。
  ●能与胆酸盐、胆固醇、甘油三酯结合,再随粪便排出体外,因而能有效地防治高血脂、动脉硬化、胆结石等疾病。
  ●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与餐后血糖水平。
  ●能减少肠壁对葡萄糖和脂肪的吸收,防治肥胖。

  纤维摄入不足的主因
  膳食纤维主要是从植物性食品(谷物及各种瓜果蔬菜)中获得。但水果蔬菜所含的水分很多,因此,要获得30~50克干重的膳食纤维,至少要摄入3~5公斤以上水果蔬菜。这显然是难以达到的。因此,要想摄入足够量的膳食纤维,只能依靠主食——谷物。
  面粉中膳食纤维的含量根据加工筛选程度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全麦粉的纤维含量可达25%以上,每人每天只要吃200克,就可以获得充足的膳食纤维。精白面粉的纤维含量低于5%。大米的纤维含量更低,以米饭为主食的人群纤维缺乏现象更为严重。
  由上可见,造成很多人膳食纤维缺乏的根本原因,一是对谷物加工过于精细,二是主食摄入量不足。因此,要想改变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现状,就要首先从谷物加工做起,改变以往对谷物(尤其是小麦)深加工的生产方式。其次,是保证每人每天有足够的主食摄入量。

  “粮食定量”带来的启示
  那么,每人每天摄入多少主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膳食纤维的需求呢?
  早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口粮供应标准是每天人均500克(干重)。500克谷物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不仅都能够吃得下,而且普遍感到吃不饱,总能保持旺盛的食欲。这种稳定而典型的口粮供应的历史事实,为我们提供了以下有益的启示:
  ●只要保证摄入500克谷物,就可以基本上保证人体对膳食纤维的需要。
  ●人类对谷物有很好的消化吸收能力。
  ●由于当时是“总量不足瓜菜代”,因此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总量超过50克以上,符合健康人群每人每天需要30~50克纤维的建议标准。因此,那时肥胖、高血脂症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生率比较低。

  尽快颁布膳食纤维指导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盲目追求精细食品的现象相当严重。很多居民、餐馆和食堂以“食不厌精”为时尚,动物源性食品摄入过多,植物性食品,尤其是主食(特别是粗粮)摄入不足,以致膳食结构失衡,膳食纤维缺乏者迅速增长,甚至已经侵害到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
  如果每人每天摄入纤维在30克以上,国人的身体素质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并可以提高粮食利用率10%以上,相当于1亿人全年的口粮,同时也会为食品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因此,笔者呼吁国家加大对纤维食品生产的投入,媒体加强对纤维食品理论的宣教,更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尽快颁布我国纤维食品的指导规范。这对于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节约和充分利用宝贵的粮食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如下:
  1.对食品生产、销售实行国家强制标准,原则上不准许生产销售纤维含量在10%以下的面粉和纤维含量在5%以下的大米。
  2.在各种米面、粮食加工半成品和成品的商品标签上,都必须准确标明纤维含量、含水量,以便消费者能够计算出自己每日摄入的纤维量。
  3.建议健康人群每人每天摄入500克纤维含量在10%以上的主食。对于以大米为主食的人群,应当每人每天再设法补充纤维素10~30克。
  4.建议纤维缺乏者,尤其是需要减肥的人群,应该根据运动量、体重、病情等具体情况,每人每天摄入膳食纤维80~150克。实践发现,当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超过100克时,人可能会有一过性腹胀或过多排气等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逐渐适应后,胃肠会恢复正常。

  膳食纤维的分类
  膳食纤维是由植物的细胞壁构成的,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由多种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多糖物质。
  已经生长成熟或胶质化、角质化、木质化过程基本完成的纤维不溶于水,称为粗纤维,人类很难消化吸收,比如糠麸的消化率不足5%。尚未成熟或处于原生质、次生质、初生质状态的纤维,依成熟程度具有不同的可溶性,可以被胃酸、乳酸菌分解为简单多糖或单糖,称为可消化纤维。比如嫩玉米、毛豆、薯类和瓜果蔬菜等,都含有丰富的可消化纤维。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刺激胃肠蠕动,吸收水分,增大粪便体积,软化粪便,促进排便,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停留的时间,有效预防胃肠功能紊乱、便秘、肠癌等各种消化道疾病。
  ●能与胆酸盐、胆固醇、甘油三酯结合,再随粪便排出体外,因而能有效地防治高血脂、动脉硬化、胆结石等疾病。
  ●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与餐后血糖水平。
  ●能减少肠壁对葡萄糖和脂肪的吸收,防治肥胖。

  纤维摄入不足的主因
  膳食纤维主要是从植物性食品(谷物及各种瓜果蔬菜)中获得。但水果蔬菜所含的水分很多,因此,要获得30~50克干重的膳食纤维,至少要摄入3~5公斤以上水果蔬菜。这显然是难以达到的。因此,要想摄入足够量的膳食纤维,只能依靠主食——谷物。
  面粉中膳食纤维的含量根据加工筛选程度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全麦粉的纤维含量可达25%以上,每人每天只要吃200克,就可以获得充足的膳食纤维。精白面粉的纤维含量低于5%。大米的纤维含量更低,以米饭为主食的人群纤维缺乏现象更为严重。
  由上可见,造成很多人膳食纤维缺乏的根本原因,一是对谷物加工过于精细,二是主食摄入量不足。因此,要想改变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现状,就要首先从谷物加工做起,改变以往对谷物(尤其是小麦)深加工的生产方式。其次,是保证每人每天有足够的主食摄入量。

  “粮食定量”带来的启示
  那么,每人每天摄入多少主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膳食纤维的需求呢?
  早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口粮供应标准是每天人均500克(干重)。500克谷物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不仅都能够吃得下,而且普遍感到吃不饱,总能保持旺盛的食欲。这种稳定而典型的口粮供应的历史事实,为我们提供了以下有益的启示:
  ●只要保证摄入500克谷物,就可以基本上保证人体对膳食纤维的需要。
  ●人类对谷物有很好的消化吸收能力。
  ●由于当时是“总量不足瓜菜代”,因此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总量超过50克以上,符合健康人群每人每天需要30~50克纤维的建议标准。因此,那时肥胖、高血脂症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生率比较低。

  尽快颁布膳食纤维指导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盲目追求精细食品的现象相当严重。很多居民、餐馆和食堂以“食不厌精”为时尚,动物源性食品摄入过多,植物性食品,尤其是主食(特别是粗粮)摄入不足,以致膳食结构失衡,膳食纤维缺乏者迅速增长,甚至已经侵害到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
  如果每人每天摄入纤维在30克以上,国人的身体素质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并可以提高粮食利用率10%以上,相当于1亿人全年的口粮,同时也会为食品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因此,笔者呼吁国家加大对纤维食品生产的投入,媒体加强对纤维食品理论的宣教,更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尽快颁布我国纤维食品的指导规范。这对于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节约和充分利用宝贵的粮食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如下:
  1.对食品生产、销售实行国家强制标准,原则上不准许生产销售纤维含量在10%以下的面粉和纤维含量在5%以下的大米。
  2.在各种米面、粮食加工半成品和成品的商品标签上,都必须准确标明纤维含量、含水量,以便消费者能够计算出自己每日摄入的纤维量。
  3.建议健康人群每人每天摄入500克纤维含量在10%以上的主食。对于以大米为主食的人群,应当每人每天再设法补充纤维素10~30克。
  4.建议纤维缺乏者,尤其是需要减肥的人群,应该根据运动量、体重、病情等具体情况,每人每天摄入膳食纤维80~150克。实践发现,当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超过100克时,人可能会有一过性腹胀或过多排气等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逐渐适应后,胃肠会恢复正常。

TOP
84#

夏令时节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夏令高温时节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段,为使市民能安度夏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市民注意以下事项:
一、饮食卫生:
夏令季节细菌生长繁殖迅速,较易发生食物中毒,市民外出或在家就餐,尤其要注意食品的安全卫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外出就餐
1、如何选择安全卫生的餐馆?
1)要看餐馆是否持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等合法营业的证件。如果是无证经营的餐馆,其卫生状况得不到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2)可从日常卫生监督信息或有关媒体中了解哪些餐馆卫生状况好,哪些不好;
3)可实地查看餐馆卫生状况和服务人员的个人卫生状况;
4)不要选择在节日等消费高峰,客流量较平时大量增加的饭店。集中增加的供应量,可能会导致饭店加工能力的超负荷,引发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2、在餐馆就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用餐前应洗手,尽可能使用公筷,倡导分餐制。用餐时应注意分辨食品是否变质、是否有异物,切勿食用违禁食品,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不要暴饮暴食。
3、就餐时发现有食品卫生问题如何处理?
1)应保护好存在食品卫生问题的饭菜原状,并立即与饭店负责人交涉;
2)在尚未食用,未造成健康问题的情况下,可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与饭店自行协商解决;
3)收集消费单据、发票等有关证据,如已造成健康问题,应保存病历卡、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据;
4)任何有关食品卫生问题,均可及时向所在区县或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5)为避免因时间拖延而导致食物中毒无法认定,在外就餐如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向监管部门举报投诉,以便得到及时调查。(附:市及区县食品药品监督所投诉举报电话)
TOP
85#

   (二)家庭用餐
1、由于家庭厨房设施设备、人员、操作等无法满足相应的卫生要求,因此尽可能不要进行规模较大、期间较长的家庭式宴席聚餐(尤其是郊县农村),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2、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切不可把煮熟的食物放在盛过生海鲜、生肉且尚未洗干净的容器或碗盘里;准备两套刀、砧板,分开制作生熟食品;使用冰箱冷藏食品时,生熟食品要分层放置,而且都用容器或包装材料包好,无盖碗盘使用保鲜膜覆盖。
3、夏季尤其要注意及时冷藏已加工好的熟食品,通常常温下熟食品的存放时间应控制在2小时内;对于经冷藏的食品食用前应彻底再加热。
4、夏季食用生食水产品的食品安全风险较大,应不食用炝虾、毛蚶、泥蚶、魁蚶、醉虾、醉蟹、醉螃蜞、咸蟹等生食水产品。
5、许多市民都喜欢在夏季做凉拌菜吃,而且常常做一次连吃几顿。但夏天是细菌大量孳生繁殖的季节,凉菜又没经过高温烧煮等处理,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应不吃隔顿凉菜。另外,加工凉拌菜的蔬果一定要洗净消毒。
二、熟食卤味卫生
1、熟食是直接入口食品,受到污染后极易引起食物中毒。购买熟食一定要到正规的、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熟食零售店或超市、大卖场购买,千万不要到集市中的无证摊点购买。
2、选购散装熟食卤味,可查验“上海市熟食送货单”,并查验是否货证相对应。
3、购买前要注意销售熟食的操作人员是否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戴好口罩(口罩要罩住鼻子),是否配备消毒水对刀、砧板及操作人员的手进行经常性消毒,是否做到货款分开。
4、购买熟食时要观察所购熟食的色泽、气味是否正常,定型包装熟食应注意是否在规定的贮存温度下销售。
5、购买熟食后要当餐食用,不吃隔夜熟食。
三、蔬菜去除农药的方法
夏令季节由于病虫害较多,蔬菜中使用农药的几率相对增大。防止蔬菜农药污染的最积极方法是加强农药的使用管理,严禁有机磷农药在蔬菜上的使用。但消费者无法识别所购买的蔬菜是否污染了农药,因此对蔬菜作适当处理,以减少污染量是可取的。经试验证明,浸泡30分钟再冲净,可除去蔬菜上30%的农药,若再经烫泡1分钟,则可减少80%。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超过半小时,否则易腐烂。
四、冷饮、饮料卫生
冷饮、饮料等食品是夏令的畅销食品,从近年来的检查情况来看,正规厂家的产品合格率已达95%以上。因此,选购冷饮、饮料一定要选购标识齐全、感观良好的正规厂家的产品,千万不要购买无证摊点的“三无”产品。补充了足够的水分后,不要暴饮暴食冷饮、饮料类食品,因为高温使人体的大部分内脏血管都处在舒张状态,食用大量冷饮后会引起血管急剧收缩甚至痉挛,容易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
TOP
86#

夏日:拉紧牛奶饮用安全弦

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品,现在早已成为了人们早餐的主角。不过,牛奶也是一种很容易变质的食品,尤其在夏天,更要拉紧食品安全这根弦。
牛奶的自然抗菌期与温度有关
牛奶在采集、运输、储存、加工等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污染。不过研究发现,在采集后的鲜牛奶中有一种抗菌物质——乳烃素(又名乳抑菌素),可抵抗微生物一段时期。在牛奶的抗菌期,细菌并不生长,即使生长繁殖,其速度也很缓慢。牛奶抗菌期的长短和环境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牛奶的储存温度与抗菌期的关系

牛乳的储存温度(℃)
10
0
5
10
25
30
37
抗菌期(小时)
240
48
36
24
6
3
2

 
超过了牛奶抗菌期以后,牛奶中的微生物便会利用其中丰富的营养素不断繁殖,同时还分泌各种毒素。譬如,刚挤出的鲜牛奶,在13℃下储存12小时,其细菌数增加2倍;在18℃下储存12小时,细菌数增加6.3倍。在夏天,挤出的鲜牛奶如果没有冷却,同样经过12小时,细菌数将增加381倍!牛奶也随之变质。所以,采集后的鲜牛奶必须立即冷却,并经消毒处理后才能食用。
牛奶消毒可延长保质期
一般地说,市场上供应的牛奶采用两种消毒方法。
一种是巴氏消毒法,即鲜牛奶先冷却,然后把鲜牛奶加热到65℃,持续30分钟;或者加热到72℃~76℃,持续15分钟。巴氏消毒奶是一种“低温杀菌牛奶”,其优点是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缺点是仅仅杀灭了牛奶中的病毒,而不是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因此这种牛奶从离开生产线,到运输、销售、储存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在4℃左右的环境中冷藏,防止牛奶中的微生物“活跃”起来。巴氏消毒奶一般用屋顶型、塑料袋、玻璃瓶包装。
另一种是超高温灭菌法,即采用134℃~135℃的高温,瞬间消毒原奶4秒钟,使得牛奶中的有害细菌和微生物,包括其孢子全部被杀灭。研究证实,经超高温灭菌的牛奶,其营养成分不受影响,所采用的利乐包装,可与外界空气完全隔离,使得牛奶不再受到细菌污染,还可避免受阳光和氧气作用导致营养素的进一步破坏。这种牛奶在常温下的保质期长达数个月,方便消费者在任何场合饮用。
三点注意事项
夏天,天气炎热,食品很容易变质,牛奶也不例外。一旦吃了变质的牛奶,不仅得不到营养,还会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甚至脱水等中毒症状。那么,怎样保证牛奶的食用安全,避免牛奶变质呢?
1.建议消费者到冷藏条件较好的超市和商场购买。购买时,应认准参名厂家的品牌,切勿贪图便宜,随意购买小厂的产品,否则会因小失大,后患无穷。
2.如购买巴氏消毒奶,一定要注意冷藏,回家后尽快放入冰箱。否则,在常温下,消毒过的牛奶也很容易变坏。尤其是在夏天,高温更容易使牛奶变质。如果发现牛奶有胀包现象,或牛奶中有结块、分层等,说明牛奶已经开始变质,千万不能食用。最近几年,由于我国很多地方缺电,到了夏季,经常有限电拉闸现象发生。一旦发生停电,储存在冰箱内的牛奶也得不到安全保障。
3.如果购买超高温灭菌奶,在开启前不需要冷藏。一旦包装打开,若饮用不完,剩余的牛奶就要及时放入冰箱,并且要在三天内喝完。因为无菌包装一旦打开“大门”,外界的细菌就会“趁虚而入”,污染牛奶。
TOP
87#

夏季皮炎,选药用药讲究多

夏季皮炎又名夏令皮炎,是夏天的多发病、常见病,系因持续的高温、高湿度的外环境,加上皮肤出汗多又没有及时清洗所致的皮肤炎症。出汗是夏天人体散热、排泄的主要渠道,在高温天,人体汗液可达到每小时34升,而汗液中水分占99%,剩余的1%中,一半是以钠、钾为代表的无机盐,一半是尿素、乳酸、氨基酸代谢的有机物。这些无机盐、有机物都不是正常存在于皮肤表面的物质,当水分蒸发以后,这些物质就会滞留在皮肤上,量一多,时间一长,就会对皮肤形成刺激,导致皮肤炎症。
夏季皮炎好发于中年偏胖的女性,其典型症状为发生于四肢伸侧,尤其是两小腿的前方,对称发病。初起为粟米大小、比较密集的红斑、丘疹或丘疹水疱,瘙痒明显,并伴有灼热感。由于奇痒难忍而搔抓,常出现多条条状抓痕、血痂,消退后会留下色素沉着。
发生夏季皮炎后,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症状及皮肤损害的特点,自行去药店选用非处方外用药和口服药进行自我药疗。
一、正确选用药物
夏季皮炎初起时,症状轻微,又无剧痒,患者可选用下列外用药自我药疗。
 
治疗夏季皮炎的外用药

商品名
化学名
用法
注意事项
艾洛松乳膏
0.1%糠酸莫米松乳膏
每晚薄涂一次,药效维持24小时
适用于儿童及娇嫩皮肤部位
尤卓尔乳膏
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每日2次外用
适用于儿童及娇嫩皮肤部位
皮炎平
0.05%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每日2次外用
属弱效激素外用制剂,适用于轻度皮炎
澳能
0.05%卤米松乳膏
每日2次外用
属超强效激素制剂。易导致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不可随意使用,只可短期使用于局部

注:目前市场上供患者选用的治疗夏季皮炎的外用药剂型较少,患者如有需要,可去大医院皮肤科。医生会配给患者一些医院药房自制的其他剂型的外用药。
 
需要说明的是,选择皮肤病外用药物,即使治疗药物选对了,还要根据皮肤损害的不同状况选用合适的剂型。因为用错了剂型,不但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有时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皮肤外用药有溶液、粉剂、洗剂(水粉剂)、油剂、酊剂、软膏(包括油膏和乳膏)凝胶、硬膏、涂膜、液状涂剂、气雾剂等多种剂型。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吸收作用,适用于不同状态下的皮肤炎症。
l           急性炎症性皮损仅有红斑、丘疹而无糜烂、渗液时,应选用粉剂、洗剂(水粉剂);如炎症较重,有红、肿、糜烂,渗液较多,可以选用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或3%硼酸溶液冷湿敷,禁用所有软膏。因为软膏,尤其是油膏,如硼酸软膏、红霉素软膏在涂药的皮肤表面会形成一层阻碍热量散发的油膜,炎症热量散发不出去,皮肤炎症就难以得到缓解;如有糜烂而渗出不多,可用液体油,如橄榄油。
l          亚急性炎症时,有红斑而无肿胀,有极少量渗液,可用糊剂、油剂;但若皮损部干燥脱屑,则可用乳膏、凝胶。
l          慢性炎症性皮损或有皮肤增厚(苔藓样变),可用软膏(包括油膏和乳膏)、酊剂、硬膏、涂膜等。
l          单纯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者,可用洗剂、酊剂、乳膏、凝胶。
TOP
88#

口服抗组胺药
商品名
化学名
用法
注意事项
扑尔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
每次一片,每日23
有嗜睡,困倦作用。不宜驾驶
开瑞坦
氯雷他定
每日一次,每次一片
无嗜睡等不良反应
仙特敏
西替利嗪
每晚一次,每次一片
有轻度嗜睡作用
 
夏季皮炎如果范围较大或患者有剧痒,可在薄涂外用药的基础上,同时口服上述抗组胺药。当然,在治疗夏季皮炎的同时,患者还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冲洗四肢皮肤,并用干毛巾揩干。此外,夏季皮炎忌热水“烫”洗。因为夏季皮炎部位的毛细血管大面积扩张,用热水一烫,会进一步促进毛细血管更持续地扩张,加剧皮肤炎症反应。
二、使用外用药注意事项
1.在药房购用OTC类外用药,使用前必须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2.避免使用曾经发生过口服、注射或外用该药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3.在外用药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过敏反应或刺激现象,应立即停用。
4.若同一种药物的外用制剂有多种浓度,应先用低浓度,然后根据治疗效果,逐步增加药物浓度。
5.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选用不同的药物。一般儿童或女性面部和皮肤皱褶部,宜选择无刺激性、安全度高的外用制剂。
6.外用药一次涂用面积不宜过大,若皮损面积大,可分次轮流用药。
如果使用上述药物35天后,症状仍未缓解或继发细菌感染,皮肤破损或伴有剧烈瘙痒,患者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损害健康。
 
相关链接
1.抗菌药对单纯夏季皮炎无效。
有些人不管什么皮炎都喜欢用抗菌药。其实,抗生素,如白霉素、林可霉素和抗真菌药,如达克宁中的咪唑、派瑞松中的益康唑,对单纯夏季皮炎的改善起不了作用。因为即使皮肤上存在有少量的细菌或真菌,但这并不是引发夏季皮炎的原因,而皮肤反复接触一些无关的不需要的药物,不但无助于疾病的恢复,反可诱发皮肤过敏的发生。
2.涂软膏后不可以搽防晒霜。
治疗夏季皮炎的软膏不能和防晒霜同时涂在同一皮肤部位。如果既要治病涂药膏,又要预防日光性皮炎,只能改用紫外线防护伞。因为防晒霜是化学制剂,频频使用也会引起过敏性皮炎,加重皮炎症状。
3.息斯敏不宜用于皮肤瘙痒。
息斯敏化学名“阿司咪唑”,以前常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及过敏性鼻炎。近10多年来,临床使用发现,息斯敏可引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脏毒性反应,甚至导致死亡。为此,国外早在1999年就已撤出市场停止销售。但国内目前仍有供应,不过每片剂量已由10毫克减为3毫克,适应证由原来的7种病改为一种,即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因而,所有皮肤病均不能再服用息斯敏。
4.湿敷疗法。
湿敷是外用治疗急性夏季皮炎的常用措施。开放式湿敷可蒸发水分,带走皮肤上的热量,使原本扩张的皮肤毛细血管逐渐回缩到正常状态。湿敷药物应使用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溶液、3%硼酸溶液。湿敷纱布可用56层消毒纱布,每次根据皮损的形状和大小裁剪、数套轮换使用。一般换下的纱布可清洗、晾干后再用。
正确的湿敷方法:将56层纱布浸湿于溶液中,以不滴水为度,但不要拧干,紧贴于急性皮炎的部位,每半小时更换一次。若分泌渗出液多,宜勤换湿敷用纱布。
TOP
89#

为什么大米会陈化?陈化米有什么害处?怎样防止大米陈化?

       大米经过长时间的贮存后,由于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大米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会发生各种变化,使大米失去原有的色、香、味,营养成分和食用品质下降,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黄曲霉毒素等)。


  贮存时间、温度、水分和氧气是影响大米陈化主要因素,另外大米品种、加工精度、糠粉含量以及虫霉危害也与大米陈化有密切关系。大米陈化速度与贮存时间成正比,贮存时间愈长,陈化愈重。水分大,温度高,加工精度差,糠粉多,大米陈化速度就快。不同类型的大米中糯米陈化最快,粳米次之,籼米较慢。因此,为保持大米的新鲜品质与食用可口性,应注意减少贮存时间,保持阴凉干燥。


  贮存时间、温度、水分和氧气是影响大米陈化主要因素,另外大米品种、加工精度、糠粉含量以及虫霉危害也与大米陈化有密切关系。大米陈化速度与贮存时间成正比,贮存时间愈长,陈化愈重。水分大,温度高,加工精度差,糠粉多,大米陈化速度就快。不同类型的大米中糯米陈化最快,粳米次之,籼米较慢。因此,为保持大米的新鲜品质与食用可口性,应注意减少贮存时间,保持阴凉干燥。

TOP
90#

以上为2006-08-13日更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