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酸乳饮料沉淀处理 [复制链接]

31#

以下是引用二泉映月在2006-3-25 1:02:00的发言:

感谢网事兄的回复,真得非常精彩。

1。支持20度以下调酸。

2。稳定剂需要和牛奶进行充分的混合和结合,使之能够较好的结合乳蛋白质,起到稳定蛋白的作用,CMC的作用在界河蛋白质方面好像不明显,它更多的是起悬浮和增稠的作用。

3。酸液的浓度各厂家都有自己的结论,我最高做过20%浓度的也没有出现沉淀。(注意酸液的温度)

据我所知很多厂家都用喷酸或者在线添加混合的方式,而且用的也不错。我觉得稳定剂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与调配罐的搅拌方式也有关。

有一点想和网事兄讨论,在喷口加滤网来汇聚酸液可以理解(没有做过雾状喷酸和液流的比较),但是在罐中心点位置的物料流速不一定是最快的啊。

如果是轴向搅拌,理想状态下应该是边缘的线速度更大,在非理想状态下感觉也相差不多。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们公司的配料罐形式?

如果是侧搅拌,整罐物料的运动方式又不一样,可能要区别对待。

谢谢网事兄,本贴加精。

本人对第一点持怀疑态度,因为20度以下对于一些添加一稳定剂的酸奶来说,温度有点低,在实际生产中要在这么低的温度下把各种原料搅拌均匀,应该不会那么容易,要是加长搅拌时间,生产效率太低,因此我认为加酸温度在25~30度为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5 14:51:32编辑过]

TOP
32#

好同志 顶 !!!!!!!!!!!!如果都象您这样专业 做稳定剂的厂家 最开心了 呵呵 免得一出事情就说稳定剂不好  呵呵 谢谢
TOP
33#

感谢givadan的指点,我对胶体部分不太熟悉,我觉得还是果胶和其他稳定剂结合用比较好。

kinso:20度调酸的时候各种物料基本上达到了产品中的比例,产品的流动性应该没有问题,只要达到一般的搅拌条件,效果应该没有问题。当然温度是各家企业自己定的,不一定要求一致,满足生产就行。

TOP
34#

CMC的性质与调酸变性有一定关系。

生产时,有的CMC用水溶解时粘度较高,在与奶混合时,如果没有剧烈搅拌,未必能与乳蛋白完全结合,此时,有些乳蛋白没有与CMC产生作用,一加酸,即使很慢,也很容易变性。

我们在给某一大企业代工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同样的生产线,调配另一厂家的就不会变性,调配这一家的就变性了。因为我们的混料罐不是高速搅拌器,因此我给工艺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即把CMC和部分牛奶走了一下均质,结果完全不出所料,再加酸时,变性没有了。

另外,用剪切罐混CMC要比用化糖锅混效果好,虽然表观上都一样,但配出的最终料液离心沉淀率低得多,生产时间也会延长。

对待CMC,要在未和牛奶混合之前,通过剪切稀化降低其内部的成链作用,以增强其之后的同牛奶蛋白的成链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7 21:43:22编辑过]

TOP
35#

30楼的兄弟说的有道理,我说40度是因为一般来讲在化胶与奶搅拌完成后料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40度左右,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尤其是灭菌时对于升温是方便的,而且避开了60度左右的蛋白变性危险温度,低温调酸对于蛋白稳定固然有所帮助,但是,酸的溶解和其他原料的混合呢?还有料液降温和灭菌升温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热,而这些是要钱滴!所以采用合适的稳定剂,关键是和工艺搭配的稳定剂也是很关键的,至于在何种温度下调酸,我建议大家就不要再争论下去了,应该没有人在60度以上调吧,不过要是研究出一种在这种温度下能进行调酸的稳定剂,那我就先恭喜了!肯定有市场和卖点啊!!!
TOP
36#

喷酸时间是否有考虑进去?
TOP
37#

越快越好!但是要保证搅拌均匀!
TOP
38#

好贴,学习中~
TOP
39#

好贴,学习中!
TOP
40#

调酸的温度应根据企业条件尽量低.

TOP
41#

调酸变性是一方面。

如果UHT运行不久温差就上来了,请大家注意均质机变频器,是不是搞得物料流量增大,使热水迫不得已增高温度。

所有事情都没有绝对的。

TOP
42#

各位专家好啊,我是做乳制品生产设备的,有需要的请与我联系哦,多帮帮小弟哦.电话:13911219187
TOP
43#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调酸上,如果非在调酸这找原因,那就走入误区了.

TOP
44#

生产酸性乳料的,做为一个技术人员,我相信他是知道低温喷酸的

TOP
45#

酸性奶饮料有很多种:调配型的:1以奶粉做原料的2以鲜奶做原料的3有低温产品,需冷链支持的4有无菌灌装的6有二次灭菌的.发酵型的:同样也有不同工艺的不同产品.我注意到各位把工艺研究很细,但还应从稳定系统上找找原因,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用FH9的CMC,尤其是二次灭菌类的发酵型乳酸菌饮品,如果再热灌装(可以节能)很容易分层.也不是每家的工艺均质压力都能达到多高多高,或是均质多次.举个例子:乐百氏的倍加超如果算上原奶均质处理,酸奶均质处理,再加上工艺上的均质两次,达到四五次之多,如果有些企业由于条件所限达不到这些要求就不能生产了吗?不是这样,这认为稳定剂的选择是关键,如果刻意在工艺上找原因,就是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试想,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有谁不知道应在均质\调酸等工艺上多加注意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