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内食品重大新闻! [复制链接]

31#

“咖啡可乐”将成碳酸饮料新宠?

   随着气温的升高,饮料市场也在逐渐升温,新一轮的饮料大战正在拉开大幕。业界一直看好的茶饮料市场同样备受厂家关注,各路新品尽显神通,令茶饮料市场好不热闹。

    此时中国饮料“大鳄”娃哈哈集团的举动却颇具玩味,在CCTV直播世界杯的短短一个月中,娃哈哈“水果茶”广告更换了新版本,可谓锋芒毕现。然而,了解宗庆后的人士透露,宗庆后最看重的却是一款名叫“咖啡可乐”碳酸饮料。

    此时中国饮料“大鳄”娃哈哈集团的举动却颇具玩味,在CCTV直播世界杯的短短一个月中,娃哈哈“水果茶”广告更换了新版本,可谓锋芒毕现。然而,了解宗庆后的人士透露,宗庆后最看重的却是一款名叫“咖啡可乐”碳酸饮料。

TOP
32#

食品免检 该“刹车”了

    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不仅让中国消费者对跨国公司的产品质量提出质疑,也把我国的产品免检制度推上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在目前企业普遍缺乏诚信的情况下,免检产品的可信度谁能保证?免检产品出了问题由谁负责?免检制度该不该废除?

  “免检”成了“挡箭牌”

        继浙江、云南发现雀巢问题奶粉之后,日前来自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消息说,批号20050325的“金牌雀巢成长奶粉3+”中碘含量超出产品外包装标示范围,不符合国家标准,上海将对市场上所有“金牌雀巢成长奶粉3+”一网打尽。

  据了解,从2002年开始,雀巢奶粉就被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为免检产品,有效期3年。而就在其免检期内,雀巢出了产品质量问题,看来“免检”对雀巢而言,已经演化成一个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的“挡箭牌”。

  “一免三年”科学吗?

  雀巢对“免检”的辜负,除了让我们思考雀巢逃避了企业的责任外,还让我们对“免检”本身产生质疑:对产品质量来说,过去没出过问题,并不等于现在和将来不出问题;被抽查的产品没有质量问题,不等于其他批次的产品没有问题,特别是食品企业,由于其原料的不稳定性,再加上对卫生条件的特殊要求,产品质量更容易飘忽不定,但现在“一免三年”的免检制度人为地将产品的过去与今年、明年、后年画上了等号。

  “免检”并不是“免责”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马怀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道理上讲商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被认定是合格的,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免检,这是政府部门对产品的认可,消费者也基于这种认识才相信产品的可靠性。如果出了问题,首先厂家应该承担责任,因为厂家违背了对消费者的承诺,违背了国家政府部门的信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政府部门的责任也不能免除。首先是看免检的认定是不是严格,即使当时的检测是严格的,也不能一劳永逸,在一定期限内,政府是否实行了一般意义上的监督,即使是免检,政府也不能放弃监督检查职责。如果政府没有尽到监督检查的职责,也应该承担责任。

  法律专家呼吁废除免检

  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邱宝昌律师认为,雀巢事件再次反映了免检的漏洞,如果不是工商部门抽检,雀巢的问题还发现不了。他建议对食品类产品收回免检制度:“从雀巢来看,雀巢自己对出厂产品都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测,难道出了人命才去检测吗?”

  早在一两年前,国内权威的法学专家就建议取消“免检制度”,但质检部门却把专家的劝诫当成了“耳旁风”,现在社会各界对国家免检制度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如果有关部门难以对国家免检产品真正负责,那最好别再拿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开玩笑,别再拿国家的信誉开玩笑。在“免检制度”彻底废除还可能存在难度的时候,不妨先给“食品免检”刹车吧!

  “免检”成了“挡箭牌”

        继浙江、云南发现雀巢问题奶粉之后,日前来自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消息说,批号20050325的“金牌雀巢成长奶粉3+”中碘含量超出产品外包装标示范围,不符合国家标准,上海将对市场上所有“金牌雀巢成长奶粉3+”一网打尽。

  据了解,从2002年开始,雀巢奶粉就被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为免检产品,有效期3年。而就在其免检期内,雀巢出了产品质量问题,看来“免检”对雀巢而言,已经演化成一个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的“挡箭牌”。

  “一免三年”科学吗?

  雀巢对“免检”的辜负,除了让我们思考雀巢逃避了企业的责任外,还让我们对“免检”本身产生质疑:对产品质量来说,过去没出过问题,并不等于现在和将来不出问题;被抽查的产品没有质量问题,不等于其他批次的产品没有问题,特别是食品企业,由于其原料的不稳定性,再加上对卫生条件的特殊要求,产品质量更容易飘忽不定,但现在“一免三年”的免检制度人为地将产品的过去与今年、明年、后年画上了等号。

  “免检”并不是“免责”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马怀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道理上讲商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被认定是合格的,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免检,这是政府部门对产品的认可,消费者也基于这种认识才相信产品的可靠性。如果出了问题,首先厂家应该承担责任,因为厂家违背了对消费者的承诺,违背了国家政府部门的信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政府部门的责任也不能免除。首先是看免检的认定是不是严格,即使当时的检测是严格的,也不能一劳永逸,在一定期限内,政府是否实行了一般意义上的监督,即使是免检,政府也不能放弃监督检查职责。如果政府没有尽到监督检查的职责,也应该承担责任。

  法律专家呼吁废除免检

  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邱宝昌律师认为,雀巢事件再次反映了免检的漏洞,如果不是工商部门抽检,雀巢的问题还发现不了。他建议对食品类产品收回免检制度:“从雀巢来看,雀巢自己对出厂产品都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测,难道出了人命才去检测吗?”

  早在一两年前,国内权威的法学专家就建议取消“免检制度”,但质检部门却把专家的劝诫当成了“耳旁风”,现在社会各界对国家免检制度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如果有关部门难以对国家免检产品真正负责,那最好别再拿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开玩笑,别再拿国家的信誉开玩笑。在“免检制度”彻底废除还可能存在难度的时候,不妨先给“食品免检”刹车吧!

TOP
33#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

    为了适应保健食品产业迅猛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近日制定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

    《办法》充分运用法律、行政手段,尤其是市场机制,对保健食品实施注册管理,注册管理原则有所突破:
    一是允许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研制、申报保健食品;
    二是允许开发新功能;
    三是允许使用新原料;
    四是允许保健食品技转让产品注册。

TOP
34#

“金华火腿”风波何时了?

“金华火腿”风波何时了?

编 号: 404172    
摄影作者:   
文件名:sl66382.JPG  
文件大小:51K  
高 X 宽:337 X 450  
说明:sl66382.jpg

编 号: 404167    
摄影作者:   
文件名:sl66383.JPG  
文件大小:53K  
高 X 宽:450 X 337  
说明:sl66383.jpg

    今年6月浙江省质监局在发布我省申报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的公示中,由浙江省食品公司申报的“金华火腿”赫然在目,由此再起波澜。人们不禁要问:这块已是风雨飘摇的千年品牌还要被折腾多久?风波没完没了,到底谁的错?如此内耗下去损失在谁?

● 这是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5年3月29日上午在此开庭审理的金华火腿商标侵权案引发“金华火腿”商标姓“浙”还是姓“金”新一轮“口水战”。8月31日,上海市二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浙江食品有限公司虽然拥有商标权,但不能妨碍其他企业合法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不支持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

为四个字,争了20年

    据调查,改制为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原浙江省食品公司)所持有的“金华火腿”商标是原金华市浦江县食品公司于1979年10月向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申请注册的,注册号为130131,至今未变。1982年,浙江省食品公司以“三统一”(即统一经营、统一调拨、统一核算)的行政关系为由,将浦江县注册的“金华”火腿的注册商标无偿转移到了自己名下,并获国家工商局商标局核准。
    1984年,浙江省撤销食品行业“三统一”管理体制,食品企业下放给了县、市管理,但省食品公司只下放企业,却没归还浦江县的注册商标。为此,金华方面便不断向省食品公司提出归还商标要求,纷争由此而起。
    按照规定,商标注册期为10年。到了1992年,“金华火腿”商标注册期满,当年4月,金华市政府向浙江和国家工商局商标局正式打报告,要求归还注册商标权。对此国家工商局商标局两次推迟浙江省食品公司续展申请,但还是未能解决问题,矛盾进一步升级。
    之后,金华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还我商标”的抗议活动,金华的众多生产厂家拒绝向省公司缴付商标管理费,还向法院起诉,状告浙江省食品公司。浙江省食品公司也在《浙江日报》上刊登声明,称金华“侵犯了浙江省食品公司的‘金华火腿’商标专用权”,是“违法行为”,也把金华那些拒绝缴费的厂家告到了法院。虽经省政府出面协调,但双方还是各执一词。金华火腿产品的总体质量则在旷日持久的纷争中每况愈下。
    为了保护这一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我国传统名特产品,2002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经过认真审查,宣布对以原金华府辖区为准的现东阳、永康等15个县、市(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生产的“金华火腿”,实施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然而,2003年2月风波再起。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以金华的火腿生产企业在产品销售标志上印有“金华”两字对商标构成侵权为由,向各地工商部门举报要求严肃查处,一时间,金华的火腿生产企业在杭州、宁波、苏州、上海等地的商场超市、食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以涉嫌经销假冒“金华火腿”受到工商部门查封。随后,这家公司又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状告上海市泰康食品有限公司经销已受原产地保护的金华永康市的一火腿生产企业未经原告许可,擅自使用“金华火腿”字样,侵犯了原告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法院经审理认为,永康厂是经国家批准使用“金华火腿”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原告作为“金华火腿”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据此,法院一审判决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也未继续上诉。人们以为“金华火腿”历经20多年的波折终能回归故里。
    可是事情并未就此了结。金华的群众发现,今年6月5日,浙江省质监局在“浙江质量网”上对该省申报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的公示中,浙江省食品公司申报的“金华火腿”也在其中,迅速引起强烈反应。日前,金华火腿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委员会致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此正式提出异议。

TOP
35#

产地并非金华,岂可乱盖“金华”印?


    记者走访得知,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金华”火腿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之前,产品要标上“金华”二字,必须向省公司缴纳每只火腿8角的商标使用费,另外还要购买省公司提供的每只0.2元塑料脚圈和1元的塑料袋。只要交钱,不管是不是金华一带生产的火腿,都可盖上“金华”火腿的皮印。以至于全省有6个地区22个县(市)在生产“金华火腿”,还有四川、湖南、江西、安徽等外省也在生产“金华火腿”。那些在金华之外的火腿厂,如果在包装上标明真实的厂名、厂址,就容易在消费者面前露馅,省公司便想出用编号代替,标上“浙江省食品公司监制”字样,使消费者误认为都是金华原产地的火腿,这可坑苦了金华的火腿企业,并使“金华”火腿的质量参差不齐。金华一些生产厂家业主认为,“如今,国家实施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我们不用再向省公司缴纳使用费了,致使其无法达到企图垄断金华火腿市场的目的,新一轮风波又由此而起。”
    家住金华的火腿特级技师、国家优质(肉类)食品奖评委蒋正路告诉记者,“金华火腿”之所以盛名于世,主要原因是,它选用的猪是以主产于金华的中国名猪“金华两头乌”品种的后腿为原料,并且每年只有在寒冷的冬季腌制一次火腿。加上金华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民间千年留下来的腌制、加工方法,具有典型的地方性,离开了特定的地域就不可能达到特定的品质。但是由于商标归属纠纷不断,造成管理失控。
    金华火腿行业协会会长施延军说,金华火腿是金华的城市名片,但长期以来省食品公司一直将“金华火腿”作为该公司的商标和产品名称并列使用,并以此向金华的火腿企业收取商标使用费,已经伤害了金华人民的感情。现在又要将“金华火腿”申报为一家企业的“中国名牌”,如果将属于金华的公共品牌批准授予为一家企业的‘中国名牌’,那就意味着对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否定。金华人民在政策上无法理解,在感情上更是无法接受。更要紧的是,国家对“中国名牌”有很多保护措施,万一省食品公司申报成功,问题将会变得复杂化。
    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是有关部门的政策打架,工商部门管理商标,根据《商标法》,我们注册在先理当保护。而质量技监部门又推出什么“原产地域保护标志”,令人无所适从。他们认为,当前金华火腿行业的问题主要是:行业整体效益低下,发展面临困境。品牌价值未充分体现,品牌经营理念滞后,与行业发展要求和市场竞争环境不相适应。行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与市场脱节,没有形成一个“商标-生产-科研-市场-销售”的良性循环完整体系。另一方面,产品结构不合理,现有的多数企业未达到规模经济的水平,甚至以制造假冒产品冲击、扰乱市场,影响火腿行业的市场秩序。
    毋庸置疑,“争吃”金华火腿的结果,其真正的受害者是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族精品,“玩残”的是我国文化遗产的国际形象。

有识之士:别再“内耗”了

    要保护好这块千年品牌,使之重振雄风发扬光大,必须彻底解决纷争。一些法律界人士接受采访时认为,用地名注册的“金华火腿”商品商标,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它不同于一般企业之间的商标纠纷。这起典型案例争议焦点是商标权与原产地域产品名称的冲突。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保护商品的原产地名称,通过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给具有原产地域地理特征的产品以明确保护,已成为国际通行做法。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家工商总局根据新修订的我国《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细则》所制订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为像“金华火腿”之类有着典型地域特征的传统名品纠纷案例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程,从而更好地为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提供了依据。
    北京市辽海律师事务所主任谷辽海认为,由于我国是WTO的成员国之一,而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里,要求所有加入世贸组织的成员,必须对有地理标志产品即原产地域产品给予共同的保护和认同。为了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定,保护广大公众的利益,我们应该还事物的本来面目,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所持有的“金华火腿”商标虽然注册在先,但应属于注册不当商标,应该给予撤销。因为从法律上来说,原产地原则属于国家文化遗产,商标是自然人或法人的私产,商标可以转让、可以买卖。而原产地命名既不能转让也不能买卖。“金华火腿”大家公认为当地传统的名优产品,其价值远远高于商标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
    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士也有自己的看法。作为“金华火腿”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人,这些年“金华火腿”商标多次获浙江省著名商标、国家技术监督局金质奖及浙江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对提升“金华火腿”商标知名度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认为,由于体制制约和金华火腿商标持有与地方“条块”分割的原因,长期以来,对产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产业得不到应有地发展和改造。由浙江食品公司和金华当地的火腿企业作为发起人组建股份制企业,采用完全的市场机制,成为龙头骨干企业。共同面对世界市场,争取共赢。这一建议或许对解决问题有实质性的帮助。
    有识之士认为,无休止地纠缠在商标上,损害的不仅是已传承千年的民族精品,而且影响到地方局部利益和国家文化遗产的国际形象。有关部门应正视这个遗留的历史难题,不要再拖了,花点时间着力解决它,让“金华火腿”这个千年品牌再现雄风,让它与国外的著名原产地品牌一样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TOP
36#

葡萄酒的“灰幕”与“黑幕”

    日前有媒体报道,根据该媒体获得的资料,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7款法国卡斯特原装酒中,有4款葡萄酒离岸价仅为1.41-2.5欧元(约人民币13.50-23.93元),而进入国内市场之后,这些酒的售价达200-1000元。在此后媒体的采访中,卡斯特中国总代理一直回避有关其离岸价的问题,极力强调其产品具有高品质。

  本周,某媒体却站在卡斯特的角度发表回应,“产品价格不能没有商业成本”,如果以每瓶离岸价30元计算,终端卖到数百根本不足为奇;并且还“揭发真正的黑幕”———国产中高档葡萄酒中存在终端价398元,生产成本仅9元的现象。

  “30元洋葡萄酒可卖数百”

  6月8日,北京某媒体爆出欧洲最大葡萄酒商法国卡斯特集团在华销售的产品可能存在“暴利”“低质”的现象,并出示了一份据称是法国卡斯特葡萄酒系列产品在全国的统一价格表。该媒体称此表格从卡斯特在华目前最大合作对象———北京东海鑫业商贸有限公司内部获得,而据该表格显示,卡斯特酒到岸后,价格层次发生了巨大变化。该媒体还表示,不仅从经销商到终端价格差异巨大,在中国销售的7款卡斯特原装酒当中,有4款葡萄酒离岸价仅为1.41-2.5欧元(约人民币13.50-23.93元),这不能不令人怀疑这些所谓高档葡萄酒的真实品质。

  本周一,某知名网络媒体上刊发了一篇名为《葡萄酒行业再掀不正当竞争》的报道,高调地对这一新闻事件作了回应。该文章称“产品价格不能没有商业成本”,以每瓶离岸价30元计算,加上国际长途运输费、保险费,到岸后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包装等各个环节的费用,到总经销手中成本已达70多元。加上分销及产品推广的费用,以及品牌知名度所应有的价格差,卡斯特原装酒终端卖到数百根本不足为奇。

  记者就此篇报道致电卡斯特中国唯一代理———东海鑫业公司,其品牌部刘姓部长表示较为认同这篇文章的观点。但当记者问及文中提到的“30元离岸价,终端可卖到数百”时,刘部长未置可否,仅称“可能是按照他们的方法自己计算的”。对于之前多家媒体报道的4款产品离岸价低于2.5欧元,他同样没有明确回应,并表示“他们有他们猜测的权利”。

  “9元国产酒终端价翻44倍”

  在《葡萄酒行业再掀不正当竞争》一文中,作者颇为高调地打出“货比货”的口号,矛头直接指向“某家所谓行业著名的葡萄酒企业”,称其种植基地实际上是租用当地农民的土地,由农民来种植葡萄,亩产高达四五千斤,直言“某些国内的高价葡萄酒是实实在在的低质产品”。并且,卡斯特此次还列出该著名公司的中高档产品———窖藏解百纳干红的生产中各单项的成本,称该款在酒店建议零售价为398元/瓶的产品,实际生产成本约为9元。从生产成本到酒店零售,价格翻至44倍。因此,无论从品质还是价格来说,真正称得上“灰幕”甚至“黑幕”的应该是这类国产领头葡萄酒!

  记者为此采访了张裕等国内几家品牌葡萄酒企业,他们皆表示不便过多回应此事。对于报道中所指的“有398元国产葡萄酒生产成本仅9元”,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透过其在广州的公关公司向记者表示,作为国产葡萄酒的龙头企业,张裕认为报道中没有出示任何事实来源及根据,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将对国产葡萄酒企业造成极大的伤害。

TOP
37#

业内人士2欧元进口酒并不少见

  那么,国产酒和进口酒究竟哪一方存在所谓的价格“黑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洋葡萄酒经销商向记者透露,其实目前在国内销售的进口葡萄酒,大多数生产成本都在2欧元以下!“有关这一点从海关方面的记录就可以看得出来。”但该经销商同时也表示,由于国外的葡萄酒业务发展较为成熟,有关葡萄酒质量的监控也非常严格,因此并非所有2欧元生产成本的葡萄酒都是低质。

  对于有的国产中高价位葡萄酒只有“9元生产成本”一说,这位经销商表示业内也的确存在这种现象。国内的葡萄酒多数生产成本在10元以下。“其实无论是国产酒还是进口酒,在中国市场其成本和终端价之间的差价相对国外来说都要大很多,这和国内葡萄酒的发展环境密切相关。只有葡萄酒文化真正普及了,葡萄酒高价的‘神秘面纱’才能揭下!”
TOP
38#

被指暴利 葡萄酒巨头驳斥对手恶意竞争 


  来源: 信息时报 

  其中国独家总代理负责人称此举属于恶意陷害,并认为光用离岸价和终端价比较,有违商业常识

  刚大举进入中国3个月的世界葡萄酒巨头法国卡斯特集团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凉得彻骨。某媒体公开批评其在中国上市的几款原装进口葡萄酒涉嫌暴利,并暗示法国卡斯特公司进口到中国的原装葡萄酒是“低质产品”,业内哗然。对于欧洲第一品牌“暴利”、“低质”一说,卡斯特的中国独家总代理北京东海鑫业公司执行总经理潘汝显昨日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国内竞争对手的恶意陷害,妄想通过炒作不实之事,误导消费者,来达到正当竞争所不能达的效果,这会给行业带来很大的灾难。但至于是何企业所为,潘汝显表示不便透露。

  “暴利论”违背商业常识

  对于卡斯特“离岸价二三十元终端卖数百”,是所谓的“暴利”的指责,潘汝显表示,姑且不管它数据引用是否正确,单就用离岸价和终端价进行比较,本身就是违背商业常识的表现,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潘汝显说,从离岸价到终端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历多个环节,比如国际长途运输费、保险费,到岸后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包装成本,若以每瓶离岸价30元计算,加上这些层层费用,到总经销商手中成本已达70多元。为了把产品卖向全国,总经销还要把产品向全国各地经销商进行多次分销,每个环节都会产生运费、税费、企业运营成本,每个参与者都有权要求取得合理的企业利润,而作为总经销还必须承担起品牌推广重任,品牌推广费用也占很大比例,加之现在国内终端零售企业人为抬高进店费、开瓶费等,让整个费用猛增,这是不争的事实。” 

  潘汝显以农产品为例,说明产品价格里面不只是生产成本,还有运输成本、国家税收、商业成本等等。比如蔬菜,农民的田间价格与城市零售价格平均相差五六倍,是很平常的现象,只不过很多人没有留意。像今年广西生产的菠萝,果农以每斤不到0.5元的价格卖出,而在北京的水果店,消费者要以每斤2元左右的价格才能买到,价格翻了4倍。今年五六月份,山东西瓜田间收购价格每斤不到0.2元,北京零售店每斤卖到1.5元,价格翻了7.5倍。山东富士苹果田间收购价格每斤1元左右,北京批发市场价格每斤在3.5元左右,零售价达到5元,价格翻了5倍。凡此种种,屡见不鲜。
TOP
39#

“低质说”纯属无中生有

  对于从“在欧洲批发价为5欧元以下葡萄酒属于普通酒,而批发价2.5欧元以下的,只属于能入口,基本能喝的酒而已”的观点得出“卡斯特出口到中国的原装酒可能并不是高质酒”的结论,卡斯特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现得非常气愤。他告诉记者,在欧洲的平价超市,零售价在2~3欧元的葡萄酒随处可见,而批发价达到5欧元的葡萄酒,就是中高档葡萄酒了。

  据悉,葡萄酒是法国的传统支柱产业,为了确保葡萄酒的国际竞争力,法国制定了世界上最完善也最严厉的葡萄酒法律体系,确保葡萄酒的质量。如果有哪个生产商或者经营者胆敢违法,会导致严重的惩罚性损失。

  该人士表示,法国卡斯特集团是欧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2005年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约200亿元,相当于同年中国葡萄酒企业销售收入总和的两倍。

  目前国内引进的卡斯特7款酒,2款为最高级别酒,4款为地区餐酒,1款为国际公认的最高品质酒,并没有引进级别最低的日常餐酒。

  卡斯特加速华南布局

  据了解,卡斯特已布局好华南战线,营销分支机构已落户广州。

  据介绍,卡斯特已夺得亚洲小姐中国总冠名权、即将在广东国际酒博会上进行大型品牌展示活动,全面推动法国卡斯特集团中国核心市场的建设。

  东海鑫业负责南区销售的范总监表示,品牌建设及深度推广将是卡斯特华南市场战略核心,卡斯特对中国市场重点省份的品牌推广胸有成竹。

  专家说法 互揭老底会损害整个行业

  广东省酒类专卖局副局长朱思旭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葡萄酒品牌,都不应该再将此问题争论下去,之前媒体关注的,其实只是个酒水裸价的问题,没有把品牌价值算进去。西方发达国家对品牌价值认知度非常高,国产红酒也对品牌培养了二十几年,如果互相揭老底,最终伤害的是行业。”

  朱思旭表示,进口葡萄酒从到岸价格,经过通路、终端一系列的环节之后,才能形成真正的产品成本,但这还没有加上品牌价值,这两个概念必须要弄清楚。品牌价值包含了知名度、美誉度、认知度、品牌联想等内容,作为世界公认品质最好的法国葡萄酒的代表性品牌,取得这样的地位,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维护和经营。如果这样去“拦腰斩断”,显然是素质低下的表现,而这对国内红酒也是致命打击,最终造成互相对攻的局面,国内品牌已经培养了20年,好不容易树立了品牌,伤害别人也是伤害自己,伤害产业。

  朱思旭说,在所有酒类产品当中,目前最有盈利空间还是葡萄酒,既然是朝阳行业,同行们就应该共同努力,对市场负责,把高品质的酒提供给消费者,千万不能回到十几年前葡萄酒混乱的市场状况中去。

  小知识 法国葡萄酒的质量分级体系

  目前法国葡萄酒的质量等级制度是1935年制定的,至今未作修改。一般将法国葡萄酒分为4个等级: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地区餐酒、地区餐酒和日常餐酒。

  ●法定产区葡萄酒:简称 AOC,是法国葡萄酒最高级别酒。波尔多高级干红、斐兰德酒庄为此等级酒。
  ●优良地区餐酒:简称 VDQS,是普通地区餐酒向AOC级别过渡所必须经历的级别。
  ●地区餐酒:VIN DE PAYS日常餐酒中最好的酒被升级为地区餐酒。解百纳高级干红、霞多丽高级干白、至尊珍藏解百纳高级干红为此等级酒。
  ●日常餐酒 :VIN DE TABLE 是最低档的葡萄酒,作日常饮用。
  法国葡萄酒行业组织近年来又推出了一种在AOC级别以上的酒,这就是AOCE,俗称贵族酒这个等级尚未得到立法确认,此种葡萄酒的品质比 A.O.C更加优良,是葡萄酒当中的极品,雅新斯酒庄为此等级酒。

  相关新闻

  产量过剩导致法葡萄酒价跌

  几百年来,法国葡萄酒一直是高品质葡萄酒的代名词,但是近五年来,法国葡萄酒的价格却节节下滑,这是因为法国葡萄酒严重过剩造成的。

  当前法国葡萄酒产业正在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过剩危机”。2004年法国葡萄酒产量高达60亿升,比2003年增加了2亿多升,供过于求使得葡萄酒严重滞销,价格暴跌,为减少损失。法国葡萄酒业者不得不将积压在手里的1.5亿升AOC级葡萄酒重新蒸馏成工业酒精。2005年8月,法国南部产区的生产者把5万瓶葡萄酒摆上街头让游人免费拿去。由于葡萄酒滞销,法国葡萄酒的价格一降再降。2005年地区餐酒的价格下跌了一半还多,从每百升60欧元下降到25-37欧元之间,每瓶酒里面的酒液仅值0.225欧元750ml。因而,近年来从法国进口葡萄酒价格异常低廉。  
TOP
40#

问题乳饮料“贴牌”央视

   因蛋白质含量不合格,标称河北蠡县利曌高新技术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央视大风车草莓乳饮料”进入北京市食品办的黑名单中。28日,市食品办公布了包括果脯、瓜子、酸菜在内的27种下架食品。

  此次查出不合格的“央视大风车草莓乳饮料”外包装上标注的是河北蠡县利曌高新技术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今年4月22日生产的125毫升袋装产品,但没有商标。另外,来自黑龙江翠花蔬菜集团生产的“翠花牌”酸菜(300g/袋,20060225)、新民市小富酸菜加工厂生产的富老三酸菜(250g/袋,20060307)两种酸菜都检测显示出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追访

  央视大风车栏目组并不知情

  昨天,央视大风车栏目组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央视大风车草莓乳饮料”这个产品肯定是厂家自行生产的,与央视没有任何关联。随后,记者致电河北蠡县利曌高新技术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一位女负责人解释说,公司主要生产早餐奶、酸奶,并有商标,“央视大风车草莓乳饮料”并不是公司的产品,只是一名叫刘宝柱的人今年委托在厂里加工原材料,产品外包装都是刘宝柱提供的,公司事先并不了解。

  市工商局有关人士则表示,该产品并没有注册商标,所以不涉及侵权。此前工商也接到过类似反映,都是打着“名牌”旗号生产产品,误导消费者。

TOP
41#

全程标准化将成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攻方向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  今后中国将加快养殖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把全程标准化作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攻方向,大力倡导、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方式。

    范小建是在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说这番话的。他表示,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将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加快水产养殖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合理划分可养水域和不可养水域,及时公告相关信息,有效指导养殖生产。加强对养殖生产者的培训和指导,树立“养鱼先养水”的意识,大力推广水质调控技术,合理确定养殖容量,有效控制本源污染。同时,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渔药和疫苗,普及安全使用投入品知识。

    此外,有关部门还要组织实施好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控,逐步建立起以生产者和批发市场的产品自检为基础、地方例行监测为主体、国家监督抽检为核心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

    范小建是在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说这番话的。他表示,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将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加快水产养殖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合理划分可养水域和不可养水域,及时公告相关信息,有效指导养殖生产。加强对养殖生产者的培训和指导,树立“养鱼先养水”的意识,大力推广水质调控技术,合理确定养殖容量,有效控制本源污染。同时,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渔药和疫苗,普及安全使用投入品知识。

    此外,有关部门还要组织实施好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控,逐步建立起以生产者和批发市场的产品自检为基础、地方例行监测为主体、国家监督抽检为核心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

TOP
42#

揭露:麻辣小龙虾身价暴涨黑幕

   麻辣小龙虾身价 上涨六成

    其他省份“小龙虾热”导致虾源紧张从前只卖蔬菜价,如今可以比白虾。身价涨了六成多,食客无奈选其他。

    “麻小”缺货涨价 烤鱼补漏

    其他省份“小龙虾热”逐渐兴起 导致虾源日趋紧张 烤鱼烤串目前颇受青睐

    “麻小是吃不起了。”原本每公斤10元左右的小龙虾,如今身价暴涨,最高时能卖到近30元/公斤。在簋街也出现了6元/只的“麻小”。烤鱼、烤串则应运而兴。

    从前价同蔬菜

    如今比肩白虾

    前年,小龙虾身价还和时鲜蔬菜差不多,如今已经可以与白虾比肩了。

    在红桥等水产品市场,去年大号的小龙虾身价也就每公斤10元左右,而今年每公斤已达16元,上涨了60%。小号的小龙虾价格也涨到每公斤14元。

    其他省份食客多

    虾源越来越紧张

    经营了5年小龙虾生意的郑先生今天对记者表示,由于小龙虾难以养殖,目前市场上数量较多的还是野生的小龙虾,其中大多来自北京、河北、山东等周边省区。而现在很多省区都兴起了吃小龙虾的热潮,虾源越来越紧张。

    “比如原来每天能进到4吨小龙虾,现在也就能进到1吨了。就是这样还有一部分是正在成长的小个头。”郑先生说。

    每只6元令人生畏

    烤鱼烤串应运而兴

    作为消费终端的餐馆也提高了小龙虾的价格。目前,簋街麻小的价格在3.5到6元/只。对于一顿能“消耗”百余只“麻小”的食客们,一顿饭下来要将近千元餐费。

    “太贵了,有点承受不了。”许多消费者表示。

    小龙虾涨价倒成全了其他的品种。“烤日本鳗鱼”、“烤台湾章鱼”,如今各种烤鱼招牌挂遍了簋街的大小餐馆。同时,各种传统烤串纷纷出现。细滑鱼肉的口感被提升到极致,颇受消费者青睐。

TOP
43#

方便面混战:商业炒作还是行业揭“黑”?

   上周,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在北京召开了“方便面安全问题高层论坛”,来自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总局、发改委、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六部委的政府官员、专家对“油炸方便面致癌”说正本清源。该会有关专家及权威人士表示,50公斤以上的动物一次食用7克丙烯酰胺,机体才能产生相应变化,而方便面中的平均含量仅为15-80微克/千克。同时,有关专家指出,不论是油炸的还是非油炸的方便面,丙烯酰胺(即丙毒)的含量都比油条、麻花等传统食品低,可以说都是安全的。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非油炸阵营坚称油炸方便面存在安全风险,并对油炸方便面连番反击。据非油炸阵营的代表“四川白家”和“五谷道场”称,在该高层论坛上,有关专家的观点只代表个人观点。而且该高层论坛上,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言论并不代表官方权威机构的态度和意见,自始至今,国家有关部门从未正式发文对油炸食品不含有害物质进行过公告,也从没有正式发文称,非油炸方便面比油炸方便面丙毒高。 
  有关人士认为,在油炸方便面与非油炸方便面谁更“毒”的争论中,一直缺失国家权威机构的声音,所以导致争论不休,而消费者也困惑连连。 
  争议一:丙毒含量非油炸是否高于油炸 
  在上周举办的“方便面安全问题高层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胡小松教授表示,油炸方便面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相对较低,不同品牌几十种方便面中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范围在15-80微克/千克。这个数值范围与美国、欧洲、日本和卫生部CDC检测的数据基本一致,都在此范围内。非油炸方便面主要是采用热风干燥脱水,其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在50微克/千克左右,比油炸的还高近5-10微克/千克。 
  对此,非油炸阵营的代表企业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和北京五谷道场公司均表示强烈反对。四川白家昨日在回复记者采访时表示,油炸食品是“垃圾食品”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同种原料的油炸食品没有非油炸食品健康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五谷道场也表示,某专家发表的非油炸方便面比油炸方便面含有更多丙烯酰胺的个人研究数据,其客观性、科学性并不代表官方权威机构发布的检验结果。 
  争论二:方便面中所含微量丙毒是否安全 
  胡小松教授同时指出,方便面中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低于油条、油饼、麻花等传统中国面制品,也低于豆类、早餐麦片、炒栗子等食物中的丙烯酰胺的量,并远低于烤土豆、炸薯条(片)、炸年糕等食物的量。可以说,油炸和非油炸方便面丙烯酰胺含量都是非常低的,所以从目前的科学显示上看方便面是完全安全的。 
  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纪正昆也表示,50公斤以上的动物一次食用7克丙烯酰胺机体才能产生相应变化,而方便面中的平均含量仅为15-80微克/千克。 
  非油炸阵营却坚称,油炸食品存在健康安全风险,非油炸更安全、更健康。四川白家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部目前均没有颁布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限制标准,唯一能见到的标准是世卫组织推荐的“每公斤水中含丙烯酰胺1微克”的限制指标。在正式标准出台之前,任何人说现在油炸方便面中丙烯酰胺含量对人体是安全的都是不科学、不准确和不具有权威性的。他们呼吁行业协会尽快委托国家权威检验机构对方便面进行公开抽检,并将检验报告向公众公告。 
  争论三:“油炸方便面致癌”是否商业炒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胡小松指出,有些企业过分炒作方便面含有丙烯酰胺是致癌物、不健康,给公众造成了不科学的消费误区,误导消费者,属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中国农业大学沈群副教授表示,部分媒体和企业为了达到炒作的目的,将科学研究报告断章取义进行误导消费者的宣传,并得出与其近年研究结果完全相悖的结论,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只要尊重科学,合理膳食,吃方便面不会有害身体健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潘蓓蕾也认为,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消费者知识的贫乏,是公众科普教育的缺失。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在提高,但每一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及炒作,都在消费者中引起恐慌和震动。而在认真分析诸多“事件”中,许多都可以看到商家背后的利益驱动。 
  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纪正昆司长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有毒、有害和致癌”等说法,应该相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对此,非油炸阵营却表示,说“商业炒作”是不严谨、不科学的。“我们有可靠和权威的证据来说明油炸食品,包括油炸方便面含有丙烯酰胺”。 
  争议四:六部委出面澄清是否权威 
  据了解,在上周举办的“方便面安全问题高层论坛”之所以引起全国震动,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有六部委官员领导参加。据介绍,上周的高层论坛,来自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总局、发改委、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六部委的领导、专家均对油炸方便面澄清其清白、安全,同时认为“油炸”方便面致癌说是商业炒作。 
  对此,非油炸阵营认为,上周的论坛非国家权威部门召开的会议,有关专家和人士在论坛上的说法并不权威,他们的说法不代表国家有关部门的态度和意见。至今为止,没有哪一个国家权威机构,包括国家质检局、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为油炸方便面不含丙烯酰胺,或非油炸方便面含丙烯酰胺,并比油炸方便面含量高等问题发布正式文件。 
  有关人士认为,在科学论证没有结果之前,政府部门该做的是不断修正方便面生产的有关国家标准,制定和出台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丙烯酰胺进行限量的有关标准,并使之更科学严谨,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同时加强对方便面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不给不合格方便面生存的空间。 
  专家释疑 
  含丙毒不一定就致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专家吴永宁教授指出,丙烯酰胺广泛存在于日常食用包括家庭自制及工业加工的众多食品中。但是,食物中含有致癌物和吃了就致癌完全是两回事。判定这种物质是否真的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要有个“量”的概念,如果没有“量”这一前提,就没有毒物的概念,更不能得出“只要含有某种有害物就一定会致癌”这一结论。目前还没有充足的人群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通过食物摄入丙烯酰胺与人类某种肿瘤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据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西方国家是根据来自动物和人群暴露评估数据作为证据发出风险预警,为此,卫生部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状况在2005年发布了预警的第4号公告。需要指出的是卫生部公告预警的是油炸薯条,而不是所有油炸食品。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送检方便面样品的检测结果也能看到,没有发现油炸方便面比非油炸方便面的丙烯酰胺更高。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委员会正在起草减少丙烯酰胺污染的操作规范。吴永宁强调,丙烯酰胺正处于研究与跟踪当中,消费者不必为此恐慌。 
  据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蒋卓勤教授介绍,从营养的角度来看,油炸食品由于经过高温,营养素容易被破坏,而且也会含有包括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确实不利于健康。但含有可能致癌物不一定致癌,很多食品都含有丙烯酰胺,达到一定量时才会对人体产生致癌副作用。所以,不能说“方便面致癌”,少量吃方便面没有问题的。再者,人体本身具有解毒功能,若少量摄入,人体自身可以通过排毒将之清除。 

TOP
44#

吉百利召回100多万块牛奶巧克力

     全球知名百年食品企业吉百利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召回该公司在英国和爱尔兰销售的100多万块、分属7种包装的牛奶巧克力。召回原因是该公司下属的一家巧克力工厂发现被感染了微量沙门氏菌。此次召回事件虽然成本不大,但对于吉百利这个巧克力百年制造商的声誉来说将是很大打击。

TOP
45#

ISO与HACCP完美结合推动食品业有续发展

自1993以来,HACCP作为一种保证食品生产安全的体系,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全球范围,法典也建议所有成员国实行和应用HACCP,把它作为最主要的食品安全系统。

    为什么这些条款没有发挥作用,而另外的条款发挥了作用,即使它们也被认为是HACCP?这个问题是否意味着那些条款在食品安全中不重要,不然的话,那它们是不是可以转移到其它另外的实体,例如ISO?有理由表明,需要把传统被称为HACCP的问题分成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前者属于真正的HACCP,而后者属于一些诸如ISO9000及以上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列。

    什么是ISO?

    ISO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独立于政府,但它的成员却在政府中发挥了一些作用。尽管许多政府采用ISO标准作为它们调控框架的一部分,但ISO是完全与政府分离的。从国际关系的立场来看,这可能是一种好的公众关系;同时它也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ISO起源于1906年,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创立,后来由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盟命名。ISO对于消费者而言,尤其有用,因为ISO中涉及到许多过程和技术,制定这些是为了提高过程和产品的质量。ISO对政府、贸易官员、发展理事会、消费者和全球环境状况保护都有很大的帮助。

    ISO仍然被IEC广泛应用,同时它已经为许多国际组织所应用,例如国际电信协会(ITU)、WHO、FAO、WTO以及世界标准服务网(WSSN),ISO主要用在相当详尽的、有力的系统设置和维持各类标准。这些标准按照下面的方式建立:

    1)各个技术委员会的专家们形成标准。实验室和消费者协会也帮助这些技术委员会;

    2)制定标准的草案,并被委员会大多数人所同意;

    3)要有成员们的公众评论;

    4)如果成员的大多数一致同意,那么这个国际标准的最终草案将被公布;

    5)如果接下来的一轮投票结果是肯定的,那么标准的草案将成为一个正式的标准。

    ISO9000和ISO14000是独特的,因为它们具有普遍性,这意味着这些标准可以应用于任何组织,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ISO也可以用于各类产品、过程和服务,例如:商业、公众管理和政府部门。

    尽管除ISO9001以外的大多数ISO类别都是要求认证的,当任何组织决定利用ISO时,ISO的任何一种类别都可以被选择来通过认证。许多组织不关心ISO的类别,因为ISO增加了它们的可信度。认证过程包括一个第3方的审查,来决定对特定过程或产品中各种质量问题的执行和保持情况。认证增加了被认证组织质量声称的有效性。

    ISO可以带给一个组织如下显著的益处:

    1)ISO可以提高质量,因此消费者对认证组织的产品反应较好;

    2)ISO有助于与调控机构保持一致,并有助于保持环境的目标要求;

    3)ISO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时间、资金和资源;

    4)管理标准对于大公司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ISO可以提供这一点。

    为了确定正在生产的产品真实性质和质量,标准是必须的。如果没有标准,导致的结果如下:低劣的质量;极差的符合性;过程和产品与设备不协调;过程和产品不可信,并存在潜在风险。当产品符合这些标准时,我们会想当然地看待这些标准。运用ISO,标准会更加有效和准确,并且ISO有助于保存完整的记录。所以即使事情运转顺利,这些标准依然被大家支持,并被作为一个范例。

    Praxion研究有限公司,它是埃德蒙顿的一家咨询公司,将ISO标准翻译成外行们能理解的术语,这些管理体系的标准能提高效率。

    第1个ISO质量标准发表于1987年,并随后在1994年进行了修订。ISO9000:2000作为一整套质量管理标准发展起来了,它具有普遍性,可以应用于任何过程或产品。ISO9000:2000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全球的贸易,并且能够使各种商品和服务都有标准。对于一个项目的形成和执行,ISO提供了可供审查的、公认的和可估量的工具。ISO22000和HACCP,连同一些支持的措施,现在正为世界各地的公司整合使用。在ISO22000中,要考虑食品链上所有的点,即关注食品安全的调控。(9CFR417)它是最完美地将HACCP整合到ISO,并将这两套标准体系结合起来。

    三个突出问题

    ISO是一个质量管理工具,而HACCP是一个食品安全工具。对生产商而言,通过控制质量问题,可能对食品安全产生或近或远的影响。NSF国际(AnnArbor,Mich.)正致力于促进HACCP和ISO在私营工业中的整合,将这两个体系整合,不仅能提高它们的效率,还给行业和调控机构提供了说明性的措施,也确定了食品链中的要素,这些要素或许对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关注的质量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个途径,食品链中的链接将更加牢固。

    为什么这些条款没有发挥作用,而另外的条款发挥了作用,即使它们也被认为是HACCP?这个问题是否意味着那些条款在食品安全中不重要,不然的话,那它们是不是可以转移到其它另外的实体,例如ISO?有理由表明,需要把传统被称为HACCP的问题分成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前者属于真正的HACCP,而后者属于一些诸如ISO9000及以上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列。

    什么是ISO?

    ISO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独立于政府,但它的成员却在政府中发挥了一些作用。尽管许多政府采用ISO标准作为它们调控框架的一部分,但ISO是完全与政府分离的。从国际关系的立场来看,这可能是一种好的公众关系;同时它也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ISO起源于1906年,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创立,后来由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盟命名。ISO对于消费者而言,尤其有用,因为ISO中涉及到许多过程和技术,制定这些是为了提高过程和产品的质量。ISO对政府、贸易官员、发展理事会、消费者和全球环境状况保护都有很大的帮助。

    ISO仍然被IEC广泛应用,同时它已经为许多国际组织所应用,例如国际电信协会(ITU)、WHO、FAO、WTO以及世界标准服务网(WSSN),ISO主要用在相当详尽的、有力的系统设置和维持各类标准。这些标准按照下面的方式建立:

    1)各个技术委员会的专家们形成标准。实验室和消费者协会也帮助这些技术委员会;

    2)制定标准的草案,并被委员会大多数人所同意;

    3)要有成员们的公众评论;

    4)如果成员的大多数一致同意,那么这个国际标准的最终草案将被公布;

    5)如果接下来的一轮投票结果是肯定的,那么标准的草案将成为一个正式的标准。

    ISO9000和ISO14000是独特的,因为它们具有普遍性,这意味着这些标准可以应用于任何组织,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ISO也可以用于各类产品、过程和服务,例如:商业、公众管理和政府部门。

    尽管除ISO9001以外的大多数ISO类别都是要求认证的,当任何组织决定利用ISO时,ISO的任何一种类别都可以被选择来通过认证。许多组织不关心ISO的类别,因为ISO增加了它们的可信度。认证过程包括一个第3方的审查,来决定对特定过程或产品中各种质量问题的执行和保持情况。认证增加了被认证组织质量声称的有效性。

    ISO可以带给一个组织如下显著的益处:

    1)ISO可以提高质量,因此消费者对认证组织的产品反应较好;

    2)ISO有助于与调控机构保持一致,并有助于保持环境的目标要求;

    3)ISO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时间、资金和资源;

    4)管理标准对于大公司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ISO可以提供这一点。

    为了确定正在生产的产品真实性质和质量,标准是必须的。如果没有标准,导致的结果如下:低劣的质量;极差的符合性;过程和产品与设备不协调;过程和产品不可信,并存在潜在风险。当产品符合这些标准时,我们会想当然地看待这些标准。运用ISO,标准会更加有效和准确,并且ISO有助于保存完整的记录。所以即使事情运转顺利,这些标准依然被大家支持,并被作为一个范例。

    Praxion研究有限公司,它是埃德蒙顿的一家咨询公司,将ISO标准翻译成外行们能理解的术语,这些管理体系的标准能提高效率。

    第1个ISO质量标准发表于1987年,并随后在1994年进行了修订。ISO9000:2000作为一整套质量管理标准发展起来了,它具有普遍性,可以应用于任何过程或产品。ISO9000:2000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全球的贸易,并且能够使各种商品和服务都有标准。对于一个项目的形成和执行,ISO提供了可供审查的、公认的和可估量的工具。ISO22000和HACCP,连同一些支持的措施,现在正为世界各地的公司整合使用。在ISO22000中,要考虑食品链上所有的点,即关注食品安全的调控。(9CFR417)它是最完美地将HACCP整合到ISO,并将这两套标准体系结合起来。

    三个突出问题

    ISO是一个质量管理工具,而HACCP是一个食品安全工具。对生产商而言,通过控制质量问题,可能对食品安全产生或近或远的影响。NSF国际(AnnArbor,Mich.)正致力于促进HACCP和ISO在私营工业中的整合,将这两个体系整合,不仅能提高它们的效率,还给行业和调控机构提供了说明性的措施,也确定了食品链中的要素,这些要素或许对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关注的质量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个途径,食品链中的链接将更加牢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